吴虹飞事件始末 她造成了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而刑拘
事件对于喜欢玩游戏的网友是非常的熟悉了,这是北京第一例因为在网上骂人或者说话不当被刑事拘留的,一句想炸建委四个字令很多的网友都开始恐慌了,虽然是谣言但依旧造成了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而刑拘。
连日来,网上对吴虹飞因微博发言不当被警方刑拘的消息讨论不断,结果一条原本并不怎么受关注的微博引发了一起广受关注的事件。这也说明,一起事件的大小有时并不完全取决于事件本身,而往往与处理事件的方式直接相关。这正是各方在这起事件中应当吸取的教训之一。
对吴虹飞而言,个人生活遇到一些波折需要排遣甚至宣泄,处理方式有很多,找朋友倾诉或者在家里发一顿火,事情也许就过去了。在微博上扬言炸建委,虽然只是一种情绪发泄,并非其真实意图,但微博毕竟是公共话语平台,威胁公共安全的言论确实涉嫌违法。这是吴虹飞需要反思的不当之处。
对警方而言,拘留吴虹飞本是一次正常执法,结果引来极大舆论压力。这背后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对这样的言论失当,没必要动用刑罚手段。首先,吴虹飞并没有真实的犯罪意图;其次,社会危害即便有也很轻微。根据法律规定,像这样的违法行为,可处理也可不处理。警方完全可以采取更为温和的方式,比如约谈吴虹飞,给予警告,责令其删除相关微博,发声明澄清了结。从目前的事态发展看,刑拘改行政拘留,吴虹飞事件也正朝着弱化处理的方向发展。如果警方能提前预见到这一点,在法律框架内采取柔性的执法方式,既解决了问题,也能避免之后的舆论风波。这是警方需要反思总结的地方。
事实上,吴虹飞事件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更关键的原因是警方的刑拘行为在无意中给公众造成了某种不敢发言的“恐惧”。这一点影响比吴虹飞扬言炸建委给社会造成的恐惧更大。这正是网上很多人质疑此事的主要原因。这种质疑并非支持吴虹飞的不当或者违法言论,而是说这种言论即便违法也显属轻微,实无必要以“涉嫌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这么重的罪名处理。当一种轻微违法将面临远远超越其危害的处罚时,不仅法律存在被滥用的可能,而且人们的安全感也会受到极大威胁。
吴虹飞事件当初是真的可以在嫉妒宽和的情况下解决的,但是各种事件和时间人物都牵扯到了一起,所以造就了最后的结果,网络永远不是法外之地,希望各位年轻人能够多多的吸取教训还网络一个晴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