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火?人民的名义的结局是什么?人民的名义角色分

人民的名义国产反腐剧在沉寂十几年后又一次从黄金档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人们好奇人民的名义反腐尺度敏感为什么还能播,对此总制片人公开其中原因,下面为什么网小编和大家来看看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火、人民的名义的结局是什么、人民的名义角色分析。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火?人民的名义的结局是什么?人民的名义角色分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火?人民的名义的结局是什么?人民的名义角色分析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播出引起大家热议不已,近期,该剧的主演及制作方透露了《人民的名义》拍摄幕后的故事,让人对该剧更加期待和看好!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首次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与观众见面。国产反腐剧在沉寂十几年后又一次从黄金档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不动声色,已是云波诡谲;莞尔一笑,竟是绵里藏针”,预告片中的这两句话几乎可以概括《人民的名义》这部剧既紧张又复杂的风格。这部被导演李路称为“职业生涯中最难的电视剧”,因为其剧情的高度还原和深刻揭露,一经播出就引起了观众的热议。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火?人民的名义的结局是什么?人民的名义角色分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火?人民的名义难度在哪?

人民的名义难的不是反腐尺度,而是法律”不过对于创作者来说,能否拿捏好反腐的尺度很重要。同为总制片人的李路说,“从创作到播出两年时间没有睡过一次好觉,整个拍摄中每个尺度的拿捏都直接关系到能不能过审。”但正如高亚麟所说“最难的不是反腐尺度的拿捏,而是法律”。“我们都是门外汉,法律程序是什么?跟戏剧创作中,一个戏怎样跌宕起伏不一样。不能太真实,写实就变成纪录片了;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火?人民的名义的结局是什么?人民的名义角色分

演员高亚麟的公司参与投资了《人民的名义》还要演绎,但演绎一定要在高检严谨的办案程序之下进行,这是最难的。”据悉,编剧周梅森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功课:去检察院体验生活,花了大半年的时间,翻阅大量案宗、卷宗,然后提炼采访,再开始创作。前期拍摄时周梅森几乎每天都坐在现场,跟所有的演员说这个台词不能动、不能改。高检的专家也会做出指导:这个要怎么表述,法律名词是什么、程序如何。“做得专业,观众又能看懂,是最大的难点”,高亚麟说。

人民的名义角色分析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火?人民的名义的结局是什么?人民的名义角色分

“老戏骨”们深情加盟,戏多戏少不忘初心,陆毅、张丰毅、吴刚、许亚军、张志坚、柯蓝、胡静、张凯丽、高亚麟等,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汇集了40多位公认的实力派演员,这些演员几乎都曾在重量级电视剧中挑过大梁,也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人选,如今,却甘当配角和绿叶,导演李路在组合起这一队人马上,的确下了一番不少的工夫。“这些演员是一个一个按照剧中人物,想到最合适的人,然后把他们请过来的,有老朋友,也有新朋友,有开机前定的,也有开机后还没有确定下来的,不过把这些人全部组合起来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因为不是一个两个。”编剧真实创造接地气,侯勇通宵夜戏被赞口碑。下面我们来看看人民的名义角色分析。

人民的名义陆毅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火?人民的名义的结局是什么?人民的名义角色分

以往陆毅塑造的角色都是正面人物,这次也毫无悬念地被选中担纲男主角,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又体验了一种新的不同的职业。“当时第一次看到这个剧本的时候我就觉得,首先我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人,而且外形也很符合这个角色,但是当我看完剧本之后我觉得跟我之前的想象完全不一样,我觉得周梅森老师胆子很大,他写了很多我们之前一些媒体报道或者别的反腐题材没有写出来的东西,包括里面犯罪分子的级别也是越来越高,现在竟然也能写能拍出来了。”陆毅说道。

人民的名义张志坚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火?人民的名义的结局是什么?人民的名义角色分

老艺术家张志坚则对这部剧更是大加赞赏,他和其他演员一样,都是冲着这个题材,因为喜欢里面的角色而来的,他认为好题材好剧本实在太少,在他看来,这种力度的电视剧已经很多年没碰到过了,可以说是非常难得,“这是国家的进步,也是整个民族在文明方面的进步,我觉得不要给观众和老百姓负面的东西,不要增加愤怒,老百姓至少是欢迎的,因为他们是能看到希望的,这就可以了。”张志坚感慨道。

人民的名义侯勇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火?人民的名义的结局是什么?人民的名义角色分

很多戏份并不多的角色,导演李路也都通过自己的朋友圈,力邀实力派出演。仅在前三集有戏份的贪官赵处长一角,由演员侯勇特别出演,为挑战贪官形象,侯勇连续三天通宵。导演李路和演员陆毅都对这位合作伙伴评价甚高,李路坦言,侯勇是他多年的朋友,这次让他演一个反差极大的角色也确实难为他了,因为他一直是正义的化身,长了一张永远是英雄的脸,这样一来于他也是一个挑战,尽管戏份少,他却十分认真,一下子回到了他的创作旺盛期,熬了三个通宵。编剧周梅森回忆,2014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向他约稿,要在反腐题材沉寂多年的水面上投下一块石头,多次面谈后,周梅森投入《人民的名义》的创作。

人民的名义周梅森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火?人民的名义的结局是什么?人民的名义角色分

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之下,周梅森前往检察机关及收押腐败犯罪高官的监狱,深入采集素材,获得了第一手的写作素材,文思如泉涌,整个创作中,周梅森换了6个电脑键盘。在剧本的创作中,周梅森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方法。艺术创作不会拘泥于具体案例,但总会觉得这就是发生在身边的活生生的故事。“要做一部伟大的作品,一定要有伟大的创造,这个剧真实创造拒绝平庸。”作家周梅森说道,为此他还特意向年轻人学习怎么玩微信,使用一些现代化方式。

资金短缺导演差点卖房,题材特殊团队如履薄冰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火?人民的名义的结局是什么?人民的名义角色分

导演李路曾执导过《老大的幸福》、《山楂树之恋》、《坐88路车回家》等优秀作品。过去两年,他把全部的时间都给了《人民的名义》。李路与编剧周梅森相识20多年,一直都想要合作,却没有合适机会,两年前,正在香港拍戏的李路偶然得知周梅森正在创作一部反腐小说,立马跑到周梅森家中。从见面敲定合作,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授权运作该项目,回想最初挑选题、组阵容、定投资、搞创作,导演李路甚至计划写一本报告文学,说一说关于《人民的名义》那些“战战兢兢”。他用“分身乏术、身心疲惫”来形容拍摄《人民的名义》的经历,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尺度拿捏、资金等多方面的压力,让他倍感焦灼。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火?人民的名义的结局是什么?人民的名义角色分

2016年大年初三,《人民的名义》在投资尚未全部到位的情况下,“强行”开机了。然而面对两千万的资金空缺,他甚至准备去抵押房子。对贪腐事件的有力揭露让人看得过瘾,但在创作这样一部反腐剧时,整个主创团队也坦言自己有着巨大的压力。因为涉及到敏感的政治题材,所以这部剧终归是带着一定风险的,能否顺利过审就是最大的考验。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拍完送审时,编剧周梅森曾跟导演李路打了招呼:“要做好删掉5集、改1000次的准备。”然而没想到的是,这部电视剧审查仅仅十天就通过了,并获得了“气势磅礴,石破惊天”的评价。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火?人民的名义的结局是什么?人民的名义角色分

由于这类题材创作难度很大,不能出现偏差,同时又必须贴近百姓,导演李路和作家周梅森都认为,只要关乎现实的电视剧一定要有力道,还要接地气,因为这部戏真正能够让你震撼的都是身边的人,包括工人、高管和商人。拍成片后也做了多次修改,并且还有专门的法律顾问、检察顾问等全程跟踪,全实景拍摄,最大程度还原剧本。

实景拍摄真实镜头,年轻化流行元素盛行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火?人民的名义的结局是什么?人民的名义角色分

陆毅饰演的检察官侯亮平带领团队办案的过程,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整体叙事线索。正式开拍前一个月,导演李路就带着陆毅等主创团队到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部门,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体验检察官工作与生活,为该剧开机做准备。编剧周梅森和导演李路都认为反腐剧独特的风格一定要坚守,凡是涉及到公检法和政府部门的细节,都会要求演员严格按照剧本表现。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火?人民的名义的结局是什么?人民的名义角色分

比如,剧中省公安厅厅长向上一级政法委书记怎么汇报工作,市公安局长跟省公安厅长交谈的措辞,不同级别警察的警衔是怎样变化,都要真实。场景方面,为了贴合政府官员的办公环境,剧组在当地宾馆取景拍摄,家具陈设都需要精心设计,必须符合角色的身份特征,不同级别官员的言谈举止如何,都经过了考证和研究。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对于细节的考究,还体现在最大程度的实景拍摄上。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火?人民的名义的结局是什么?人民的名义角色分

片中,演员白志迪扮演的陈岩石老人回忆年轻时候入党参军,背上炸药包走上救国战场,就是拍摄这个五分钟的片段,导演李路也用了两天三夜,力求真实。演员许亚军也透露拍高尔夫球场时也是夜戏,完全就是通宵拍完,包括外面的灯光也是真的开着,就是为了力求真实的场景。为了增加现实质感,吸引年轻观众,李路还在剧中加入很多当下流行元素,如微信和网络直播都成了推进剧情的重要工具;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可构成诽谤罪;从“有钱就能任性”演化而来的台词“有权就能任性吗”等等。

人民的名义没有潜规则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火?人民的名义的结局是什么?人民的名义角色分
 

《人民的名义》导演 : 没有“尚方宝剑”,审查不存在潜规则人民的名义》故事写到了“副国级”,被称为国产“反腐第一剧”了,敢写到这样的层面,是有什么“尚方宝剑”吗?

人民的名义演员片酬怎么样?

十年来首部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黄金档开播不到一周,豆瓣评分达到9.1,开篇不辱使命。该剧“孵化者”,制作人兼导演李路近日接受记者专访,解密诸多内幕。下面我们来看看关于人民的名义记者和导演的对话。

演员内幕:大腕片酬都是“友情价” 陆毅的角色本来带点小痞,但最高检不同意

记者:第一集开场的官员形象有的很脸谱化,比如副市长丁义珍,挂着LV皮带,表里都很浮夸张扬,吴刚扮演的角色也挂着反派相……这种表达方式有无奈还是刻意为之?

李路:你可不知道,七八年前官员的打扮,就是这样。丁义珍我们就没准备“埋”,开头潜逃,他就是一个贪腐、叛徒的形象,为此特别找了一个常年演太监的专业户许文广来演。

原来还有酒席上口吐黄段子大谈女干部,后来剪掉了……其他的人,大家就不一定能够看得准了。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火?人民的名义的结局是什么?人民的名义角色分

为什么选陆毅演人民的名义?

记者:陆毅演男一号是一开始就定好的吗?

李路:是在几个人中选了他吧。陆毅其实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演员。他是“年轻的老前辈”,演得很好。来剧组前的两三天,他还在另一个戏上,最初的表演还带着点上部戏的表演状态。这个戏里面有他的师叔、师哥,坐下来轻描淡写地跟他带了两句。他马上进入了检察官的状态了。陆毅太聪明了,不聪明走不到今天的。

记者:陆毅的检察官形象一出场,有人觉得很“跳”,跟印象中的“官员”不一样。

李路:陆毅这个角色从剧本的时候就开始“跳”了,我们开始是希望他有点小痞,或者说有点幽默感吧。最后最高检还是希望这个角色往正里走一点,因为是检察官的代表。所以他身上的江湖味道减少了一些。

剧本保留了他吹口哨的习惯。不过,也只吹了几集,就被剧中检察长骂了,说你一个反贪局局长怎么老是吹口哨啊。后来他就再不吹了。还有一些别的小设计,后来也都剪了。

另外,你们不要以为检察官是“官员”,我们去最高检反贪局体验生活,那些检察官都很年轻,都很帅,不是这个市的高考状元,就是博士、博士生。

公检法,三家单位是“挂相”的。检察系统的工作人员是要动脑子的、不动拳头。他们是高智商年轻人,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官员,可活泼了。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火?人民的名义的结局是什么?人民的名义角色分

张丰毅找云南省委朋友学演省委书记

记者:剧中高级干部工作状态,是真听真看过,还是按想象的?

李路:常年的积累吧。我30多岁就是南京电影制片厂分管生产的副厂长。后来管理江苏的影视剧十几年,了解不同层级的官员状态。

我去敲周梅森家的门要拍这个戏,一定是有感而发。周梅森能这样写,我能这样拍,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不了解官员状态,对政策不吃透,拍的时候会走形。

比如省委常委会议怎么开,以前是长桌子领导坐两头,现在是领导坐中间,这些都是有安排的,以表明杜绝“一言堂”。如果你对这些变化不了解,不好拍。

我还加了张丰毅扮演的新省委书记做俯卧撑、打篮球。现在书记就是这样,带领全省的中坚,像课间休息一样做运动,精英的干部形象就出来了。

记者:你说对官场的个人生活体验和“有感而发”,如何落实到演员身上?

李路:所以我找的都是艺术家啊,艺术家都是有脑子的,艺术家都会拍戏,都会做自己的角色分析。张丰毅跟云南的官员从小是朋友。

当知道要演一个新的省委书记,就回去找云南的省委领导交谈,做功课了,平常的坐姿啊,发言语态啊。好演员都是极其认真的,做看不见的功课。

记者:有演员说拍这部戏压力挺大的,这是客套话还是真实的?

李路:真实的。高手云集,过招啊。我们这个组里,三个人拿出去就是一台戏了,结果来了四十几个,大家都坐在一起了。经常飙完戏要酒,“喝一杯,演得太好了!”或者是“你怎么演的?我怎么接不住呢?”吴刚有一场戏,演完以后对手演员说:“大哥,我服您了,您这么演我接不了,太厉害了!”

记者:这部戏的大腕片酬都是“友情价”,您游说他们加盟的最大砝码是什么?仅仅是一起来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吗?

李路: 张丰毅是读过这部小说的。 另外筹备《人民的名义》的时候,陈道明隔三差五就来,帮着一起出主意,怎么调整演员。我们拍的时候,他两次去探班,带着牛奶去看望大家,很关注这件事情。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火?人民的名义的结局是什么?人民的名义角色分

创作内幕:没有定心丸,没有尚方宝剑 谈了几十家,签约后都不敢打款

记者:这是十年来首部反腐剧,作为这个项目的组盘者,当时融资是怎样一种状态?

李路:投资遇到的困难,出乎意料。我做过几千集电视剧,原来一个资金盘子几天就能完成,但这个电视剧融资之艰难,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几十家谈完之后,签约不打款。大型企业、国企、民企、上市公司、影视界领军公司都有,跟我谈的时候特别慷慨陈词,一定要投!最后,都没有投。

主要还是对这个项目……因为这种类型剧已经十几年没有成功经验了,大家怕自己的投资打水漂,都能理解。人家都是投资行为,但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折磨。

几个月,合同签完,毁约,合同签完,毁约,不是一个两个,是连续。 上午签完我特高兴,晚上他们却告诉你,不能投。

我家有个大黑板,上面记满了这些人、公司的名字,他们哪天签的合约,哪天又把我耍了,全有。那个时候我的心天天七上八下的,遭死罪了。同时也反映了大家对反腐影视剧的决心还欠着一点,都在观望,该出手时没敢出手。

最后是5家民营公司托起了《人民的名义》的资金盘子,而且他们还全是第一次做电视剧。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火?人民的名义的结局是什么?人民的名义角色分

写到“副国级”并无“尚方宝剑”

记者:如此艰难,您却有勇气坚持把这个项目做下去,是有什么“定心丸”吗?

李路:啥定心丸也没有。我就是神经不正常(笑),敢赌!你想,当时平台没有定,周梅森才出三集剧本,我就出价了,价格不菲。你知道周梅森是根本不写人物小传的,人物走向在哪里?这些都不知道。

不过,我们是20年的朋友,他的反腐小说成功率很高。我是基于“周梅森”这三个字,基于13年没有出现反腐剧这种类型,基于反腐力度如此之猛,影视剧却没有反映,做了这部戏。

没有任何人保底,也没有人保证会跟你签约,或者哪个老大说这个可以。如果有的话,我也不会两年老成这样了。

记者:故事写到了“副国级”,足以称为国产“反腐第一剧”了,当时是怎么敢写到这样的层面?有什么“尚方宝剑”吗?

李路:尝试!没有尚方宝剑。各种讨论会,我们发现反腐新闻的力度都这么高,作为影视作品也应该往上走一步。而且我是特命苦的导演,《老大的幸福》范伟拿了500字大纲,我们就开始干起来了。

《山楂树之恋》当时小说还在印,我去找人家,人家正在捏脚,我坐小板凳跟人家谈了合作。《人民的名义》也一样。没有现成的饭,给我这样的“业余”导演吃。只有自己培植项目,没有“尚方宝剑”。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火?人民的名义的结局是什么?人民的名义角色分

尺度内幕:审查比预想的好 没选央视是因为它有价格和集数瓶颈

记者:外界猜测这部剧的审查一定是惊心动魄的,有什么可以披露的细节吗?

李路:审查比预想的好。周梅森当年的反腐剧都是800条、1000条的审查意见。因为当年反腐要藏着掖着。现在要正面回应,打虎拍蝇的故事比电视剧都精彩。如果一个电视剧作品拍不到比现实还精彩,就没劲了。

记者:当时为什么会选择湖南卫视而不是央视作为播出平台?

李路:湖南是我们相互选择的,央视有价格的瓶颈、集数瓶颈。在我们拍的时候,湖南台的人到现场来了三次,特别诚恳。我跟湖南台原来没有交集的,通过这次我觉得湖南台从领导到员工真的很朴实,真的是干事的。

来了之后直接看看现场,看看片子。来了三次,每次都说要看片子,而且不是一个人来,是一组人来,一条龙地来,来了就可以拍板这件事了。

只写反腐败 不展示“贪腐过程”

记者:前两集播完后,有网友评论这是第一“自黑”大剧,您怎么看这种评价?

李路:我特别认可,这是党和人民敢揭伤疤了。原来你敢这么深度地写、拍如何抓这些犯罪分子吗?现在敢了,自信了。有自信了才敢这么拍,有自信才能“自黑”。

原来大家会以为这个剧是到了一定岁数、有了一定地位的人才喜欢看。后来我发现根本不是,现在的90后三观非常好啊。我们剪后期的都是年轻人,看剧的时候该哭的哭、该笑的笑。有一场老革命陈岩石去世的戏,有个小姑娘大哭一场。这个是装不了的。

记者:剧中有句台词说“反腐上不封顶”,那拍摄时红线到底在哪儿?

李路:周梅森号称“反腐小说第一人”,“第一人”肯定有“第一人”的高超之处,他得把握,也有把握。这么多官员看过我们的戏,都说没有一处不符合的。这就是周梅森平常做研究、做功课的结果。当官不作为、懒政,实干官员不会讲不会说、不送不跑就提不上来……剧里全有展现。

此外,我们这个剧有几大规避:第一,不去表现“贪腐过程”;第二不去表现“奢华手段”,第三不去表现“贪腐场面”。那些官员商人们怎么K歌啊、喝酒啊,还有行贿场面这些都没有。但照样好看——好看的是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命运,有血有肉。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