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帝国纪录片是真的吗?梦想帝国白猴子靠脸睡200个妹子
梦想帝国白猴子靠脸吃饭,在中国不仅找到了工作,而且靠脸吃饭睡了200个中国妹子,下面为什么来看看梦想帝国纪录片是真实的吗?梦想帝国白猴子靠脸睡200个妹子。
梦想帝国纪录片是真的吗?梦想帝国白猴子靠脸睡200个妹子
不久前,一个视频火遍国内外,内容劲爆的同时,也让国人气愤不已。视频的主角Jack是在美国失业4年的修理工,来到中国不但成了英语外教。还睡了200个中国妹子。来钱快活的很滋润,大家都很尊重我们。他眼中的中国女孩,可爱、漂亮,并且非常主动。
但他并非什么把妹达人,对自己也没有十足自信。他却有以下的惊人结论:在中国交到女朋友是非常简单的,他专门在视频里做了一个实验。一个人坐在咖啡厅外,穿着简单,什么也没做。短短2个小时,就有4个中国女生主动前来搭讪、聊天、合影、留电话。简单到难以置信。按照这个速度,在中国几年认识超过200个中国妹子并非不可能。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有人在网上骂他,他一脸无辜。有时候我也不懂她们为什么喜欢我,对于Jack来说,他的近期愿望也和其他在中国的外国朋友一样,会继续待在这里。
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中国在他眼里是一个伟大的国家。的确,在这片土地上,无需特长才艺,无论知识学历,更不需要什么人格魅力。只要你有一张外国人的脸,就可以轻易解决今天中国年轻人面临最迫切的两个问题:单身与就业。毫不夸张,对于一些外国人来说,单靠脸,就可以在中国扮演各种角色,出席各类活动,代言无数品牌,赚取不菲收入。某种程度,他们比明星更靠脸吃饭。
他们被称为“白猴子 (White Monkey)”。一位误入“白猴子”行业的美国人大卫·博伦斯坦(David Borenstein)用了2年的时间记录这一切,也就有了这部触目惊心的纪录片:“白猴子”链条暴露的,是土豪的虚弱,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虚弱。某种程度,白猴子就是整个社会对“形象工程”臣服的缩影。说到这,我突然想起一个故事——一位成熟稳重、受人敬仰的企业高管请下属们来家里做客。他的同事开玩笑:“你好歹是个公司高管,租着一个公寓住,为什么不买个山湖别墅,这才配得上你的身份。”
梦想帝国纪录片是真实的吗?
简单说,《梦想帝国》揭露一个在中国悄然而生,让你既陌生又熟悉的产业——租用老外。大卫原本是一位人类学的博士生,在四川做人类学研究的访问学者。
。导演大卫·博伦斯坦2012年的一天,他在成都的街头闲逛,被一名“演艺经纪人”拉住说要介绍一份赚快钱的表演工作,因为好奇,他答应了。几天后,他就坐上一辆前往郊区的大巴。车上全是形形色色的外国人。他们大多是学生、流浪者、临时工,还有背包客。他们都为赚快钱而来。大卫被安排与三名素昧谋面的外国人组成一个乐队。但,没一个是专业音乐和表演出身。大卫只在大学玩过一段时间的黑管和萨克斯风,对自己的音乐技能、表演能力毫无自信。
一开始,他略感紧张。直到他看到舞台上一组组老外们质量低下和尴尬无比的歌舞表演,与台下热闹的群众和掌声。他才知道,观众在乎的,仅仅只是他们的“肤色”,以及他们的“身份”。这些身份无一例外都是扯淡。
比如一位其貌不扬、唱歌跑调、毫无时间观念、来自刚果的黑人兄弟。一上台就成了来自法国的黑人职业歌手。他还是以压轴表演出场。比如大卫所在的四人乐队,被冠予“美国著名的旅行者乐队”。
大卫在这份“职业”中,意外得到无数他遥不可及的身份——有时,他是来自美国的“世界著名黑管演奏家”。有时,他又是“天才萨克斯手”。看着逼格满满的表演职业照——
更夸张的一次,他还差点被要求扮演美国大使馆人员,要求在楼盘开业典礼上表示“奥巴马总统很支持这个项目”。
大卫接受Vice的采访时说到差点假扮美国大使有“艺人”,自然就有“经纪”。Yana(化名),也是《梦想帝国》主人公之一。她是一位职业的“老外经纪人”。
和许许多多乐观积极,心怀梦想的年轻人一样。Yana来自遥远的乡镇,没有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源,孤身来到大城市打拼。她用贷款和朋友在重庆成立了一家“老外经纪公司”。像我们听过的星探一般,Yana的日常工作,就是出入各种老外聚集的街道和酒吧,主动给他们提供各类表演相关的工作。这些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模特、演员、歌手、舞者、演奏者等等。甚至,对于不同客户需求,她能提供不同的组合套餐。
从价格到表演内容,丰富多彩。比如,价格上就有明显的黑人和白人之分:
“白人价格贵,但是档次高。”
“黑人价格便宜,但他们性格开放,吸引人,宣传效果好。”
短短几年,Yana成了当地资深的老外经纪人,他们的公司在业内也颇具影响力。这不仅归功于越来越多愿意从事“白猴子”工作的外国人,但更重要是,源源不断的客户需求。这些客户几乎都是房地产商。在导演看来,“白猴子”产业的繁荣,与房地产业息息相关。一个接一个新楼盘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肆无忌惮地向城市郊区蔓延。每当有新的楼盘开盘,你会看到这样的景象:“著名”外国乐队组合现场表演;美丽端庄,笑到僵硬的白人迎宾小姐;严肃气派到挺出肚子的英国皇家护卫。
更有外国人假装“生活”在橱窗内的样品房,一边品酒,一边享受人生。
所有的一切,无不向前来看房,购房的人们传递这样的信息——国际社区,时尚顶级,尊贵典雅,皇室生活,高端大气.....这些派头十足的形容词,是每一个房地产商趋之如骛的标靶。就像一层金色但不透光的窗户纸,挡住一部分想挡住的“真相”。每一个卖楼现场,我们都能听到这样的套路——地处偏远,人气不旺?告诉你,这里入住率超高,周围是各种住满老外的国际社区,氛围极佳。交通不便,配套不全?
告诉你,这是毗邻交通枢纽,是将来的商业中心,地铁直达,潜力无限。而白猴子,则是给购房者提供了一个臆想的窗口。导演自己也很困惑:难道几个老外往那一站,某某偏远山区建房,就能摇身一变,成为未来国际化城区土生土长“经纪人”的Yana,深刻地说出这背后的含义:“所有产品和楼盘,它真实的价值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了。只要它形象好,人们就愿意去买它。”“目前的现状就是——形象就是真相。”
在见证过无数次疯狂的购房行为后,导演意识到了一个神奇的中国现象:“这是一个被房子统治的地方,全国人民都在追求房子,一个人的地位和尊严,被他所拥有的平方米决定。”一个人拥有的房产,是他们最为直观的社会形象。这个说法当然有它片面之处,但不能否认,确实戳中绝大多数人的痛点。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形象的追逐超乎想象。
比如在成都近郊的某商场内,一位开发商建造了全世界最大室内海洋馆,壮观景色吸引无数游客。而在城市的另一头,却是荒芜多年的运动场馆,犹如被外星人遗弃的太空飞船,散落在绿地之上。
这座体育场其实也有过辉煌历史,它当年曾是亚洲第一,可容纳3万多名观众。可如今,无人问津。收废品的大叔指向周围高耸的商品房,“全是空的。”正如许多热闹开盘的楼市一样,一旦人潮散去,无数楼盘旋即消失在漆黑的夜空。人们称这些几乎无人入住的楼盘为“鬼城”。
当那些已经购房入住的业主们发现,现实跟广告宣传相去甚远:入住率超低,周边配套不全,国际社区也不存在时,太晚了。《梦想帝国》记录了一对新婚夫妻,双方家庭共同承担一套价格不菲的房子,这是他们举两代之力,对未来的一份保障。如果被骗,几乎是他们人生不可承受的打击。当然也有人站出来反抗。
但又有多少胜利者呢?或者这样说,即使你拿回全部房款,你就赢了么?今天,随着房地产行业日趋饱和,经济形势整体放缓,及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清醒,非一线城市的房子并不乐观。而开发商采取的应对措施是,更华丽、更宏大的歌舞表演。
导演看出了这些活动背后的含义:“他们的梦想就是让繁荣发展持续下去,不去理会已经存在的风险。他们可以在一天之内放满演员,他们会让我们表演出大好景象。”说白了,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形象。这背后,是一个深不见底,由欲望和更多欲望、欺骗和更多欺骗叠加,驱动的恶性循环。面对如此现实,无论是当了多年“白猴子”的导演大卫,还是经纪人Yana都有负罪感。他们不是始作俑者,但或自觉或被动地也成为这种风气的帮凶。不算犯罪,但绝不清白。
《梦想帝国》的最后,大卫放弃了这行,而生性积极乐观的Yana,则像无数去大城市拼搏的年轻人一样,被现实各种挫败后,回老家。
但,即使有人离开,甚至即使房地产行业终有一天整体下滑,“白猴子”的市场不一定会随之萎缩。他们可能出现在更多需要形象的地方:整容医院、家居卖场、汽车展会、校园招聘......我们该怪白猴子吗?如果仅仅把问题和怨气推到了“白猴子”身上,那么我们和那些追求形象、回避真相的商人又有什么两样。把匕首投向“敌人”的同时,我们是否该问问自己:是否我们只在乎一张张国际化的立体脸蛋,却不在乎国际化的见识和涵养。是否我们只在乎买一套人人羡慕的商品房,却不在乎生活的品味和质量。是否我们只在乎穿着紧跟时尚的明星同款,却不在乎饮食作息的科学健康。是否对于成功的定义,已经狭窄到只能用票子和面子去衡量。
“白猴子”链条暴露的,是土豪的虚弱,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虚弱。某种程度,白猴子就是整个社会对“形象工程”臣服的缩影。说到这,我突然想起一个故事——一位成熟稳重、受人敬仰的企业高管请下属们来家里做客。他的同事开玩笑:“你好歹是个公司高管,租着一个公寓住,为什么不买个山湖别墅,这才配得上你的身份。”
高管幽默地回应:
“看来我还有更加努力才行。不然,我看上去还需要一个高级别墅来装饰自己。”
什么才是真正的强大?
在我看来,一个人的强大,不在于自己得到什么,而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不会为自己没有的而焦灼。而一个国家强大——是那里的人们习惯用自然平等眼光看待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也是华丽地产广告板背后,那些内心富足、精神坚韧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