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乐派8+1,思政+X”中国音乐元素专题座谈会在中音召开
近日,为加快推进“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建设工作,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召开了“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建设音乐理论基础——中国音乐元素专题座谈会。
中国戏曲学院孙晓洁教授,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龙晓匀教授、文红宣教授、牛小凤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彭世端教授、孙虹教授以及“音乐理论基础课程”团队成员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高缨教授主持。
首先,高缨主任介绍了音乐理论基础课程改革的概况和进展,希望专家们能从“中国音乐元素”的教材编写和教学等方面提出宝贵建议。
接下来,与会专家从视唱练耳教学、音乐基础理论学科和特色课程建设等方面分享了他们的学科定位和教学经验。中国戏曲学院孙晓洁教授围绕如何以视唱练耳教学方法传承中国戏曲音乐这一话题,谈到一方面结合戏曲音乐特点进行教学实践要有针对性,另一方面要在体现京剧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视唱练耳的科学手段。她通过对自己编著的教材特点、相应单元教学内容等举例展示了“音韵发声视唱”“大字曲牌”“锣鼓经”“经典唱段”四大部分的教学实践操作、教学目标等。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牛小凤教授从理念传承、学科定位、特色班型培养方式,AI教学平台建设,特色选修课程、民乐视唱练耳教材三个方面介绍了所在院校基础理论学科的建设,并重点分享了“AI教学平台建设”的建构、版本、程序。她认为,AI教学平台建设弥补了传统教学的限制,音色更加丰富。她还向大家介绍了《实际作品听记与分析》课程,以及《中国民族民间传统音乐素材运用于视唱练耳课程教材建设》工作,提到了可以借鉴有些古典乐技法及理念来触类旁通,如小号演奏家陈功所作的“关于约瑟夫·海顿《降E调小号协奏曲》演奏与教学法”等。且其还分享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架构思路。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龙晓匀教授通过从教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交流了如何运用“少数民族音乐素材”进行特色教学,介绍了她主持和开设的“鼓舞节奏训练”特色课程的背景、训练方式、教学目标等,分享了素材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她认为通过教学、科研、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以及多年的教学实践,丰富的少数民族元素运用到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文红宣教授在座谈中认为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必须注重基础教学,并进行系统化教授。她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举例说明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纳入教学应深入化,更加重视视唱练耳教学的本质。
最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理论基础课程”团队成员就首调和固定唱名法在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中如何处理、“音韵发声十三辙”在教学中如何实施、戏曲音乐是否进行调式分析等问题和与会专家进行了热烈交流讨论。彭世端教授提出应重视音乐学院不同专业学生对视唱练耳的“适应性”问题,思考乐感如何建立,以及如何持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孙虹教授建议做好基础训练,尤其是基础的听觉训练。
此次专题座谈会为中音作曲系推进“中国乐派8+1,思政+X”教材编写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和宝贵的实践经验,也对中音整体学科发展和“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建设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