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高效地“抱佛脚”?来了解下这个记忆规律吧
在背书和背单词的时候,除了只记得开头这种情况,有的时候还会只记得最后一两句的内容。这是为什么呢?
在学生时代,相信大家在背书的时候都有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在背了一长篇课文后,翻过书之后可能只记得刚刚背下来的、最后的那几句。再翻开课本,复读了刚刚忘记的内容,觉得自己记住了。再翻过去,本来记住的内容可能又忘记了。难道真的是因为我们脑子的容量只有那么一点点吗?
作祟的“近因效应”
其实并不是的,这一切都是因为近因效应的作用。近因效应是系列位置效应(内容的位置对记忆程度的影响)的一种,与之前我们探讨过的首因效应不同(http://ask.kedo.gov.cn/c/2020-07-02/1039321.shtml),近因效应是指我们对于一系列内容里靠后的内容记忆更深刻。也就是说我们在记忆的过程中,较早进入我们脑海里的内容不一定记得好,比如开头的内容和中间部分的内容;而相对靠后的内容反而会记得更好。这是因为这部分的内容是储存在短期记忆里的。
近因效应的本质——短期记忆
我们的记忆可以分为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两类,短期记忆的特点是储存的信息量少、时间短,在不复述的情况下甚至不能超过一分钟,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电话号码的记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背书的时候,尤其是在第一次背的时候,对于头和尾的记忆会较为清晰的原因。
近因效应形态一:记忆陷阱
与首因效应一样,近因效应也有不同的形态,其中之一就是记忆陷阱。上文也提到了近因效应的本质就是短期记忆,在极短的时间里能够被提取出来。但这就有可能让我们,尤其是学生,落入近因效应的陷阱里。有的学生会因为在记忆过程中由于近因效应的存在,对部分内容的记忆短期内优于其他部分的内容,而对这部分内容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
同时,如果在分段的记忆过程中有无关的信息插入,或者是分段记忆的间隔时间较长的话,近因效应会更明显,这也是短期记忆的效果。这是因为无关信息的插入和较长的间隔时间都会对前面记忆的内容产生干扰,从而显著加强近因效应的影响,对后面记忆的内容印象大大加深。
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曾经做过一个心理实验:分别给两组实验者按外倾-内倾和内倾-外倾的顺序介绍对方的性格特点,结果显示他们的记忆受首因效应的影响较明显;而在同样的实验设计中,在第一部分介绍完毕后插入一些无关紧要的计算、图片说明等活动后,再进行第二部分的介绍,结果则显示受近因效应的影响更深。这说明近因效应不仅让我们对较靠后的信息记忆深刻,还会影响到我们对之前记忆的内容。
近因效应形态二:影响交际
不少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的初期阶段,首因效应的作用更为明显;而在交往的后期,即对彼此有了普遍的印象之后,近因效应的影响会更大且作用更强。这是因为首因效应向近因效应的转变并不是普遍的,而是存在特殊通道的。
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一旦双方建立了稳定的关系,首因效应的影响就会逐渐减弱。而在这过程中如果双方发生了争执或一起经历了愉快的事情,那么在一段时间内这段关系都会受到近因效应的影响有所恶化或优化。这是因为近因效应的作用使大脑在一定时间内让我们对对方的印象从固定的印象往受事件影响的印象转变,而且会不断地受到最新事件的影响发生改变。而且记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决策,对一段社交关系的走向也有影响。因此在生活中不能忽视近因效应带来的影响。
如何将近因效应变为武器?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近因效应的作用机理,就可以在学习和生活中巧妙地进行利用。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临考前复习高频知识点加深记忆,高效地抱佛脚;在社会交往中,我们也应该尽量避免因为矛盾和冲突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而是应该结合首因效应带来的长期记忆进行判断。企业的经营和政策的决定也是如此,不能因为一时的积极反响带来的愉悦而贯彻可能不适合的方针,而应该客观、多角度地进行思考和决策。
参考资料
[1]裴锐.基于近因效应理论的复习课教学情境设计[J]化学教与学2020(3).52-53
[2]刘爱伦,周丽华.首因效应向近因效应转换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2(6).666-667
[3]詹启生,俞智慧.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在不同情境下作用的比较[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3).252-253
[4]戴维.迈尔斯著.张智勇,乐国安,侯玉波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