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毛泽东在国民党内的地位为什么是高于蒋介石的?
发布日期:2017年8月3日
289次浏览
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曾进入国民党的核心领导层,担任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兼国民党中宣部代理宣传部长这样的要职。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1923年,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推动下,决意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广州召开了以改组国民党为中心内容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决议,赞成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
这次会议代表总额196人,到会165人。代表中一半由各省党部选举产生,一半由孙中山指定。其中共产党员约占40%。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林伯渠、谭平山、王烬美、李维汉等人都以个人身份出席了大会。
1月31日,举行第一届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推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以及确定中央各部部长人选等。选出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在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四十一人中,有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毛泽东、瞿秋白、林祖涵等十人,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关于这次会议确定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人选问题,1936年,毛泽东同斯诺谈话自述说:我到广州不久,便任国民党宣传部部长和中央候补委员。
根据毛泽东这个自述,我国许多著作记述毛泽东曾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其实毛泽东的这个自述,可能是由于是时隔十几年之后的谈话,与事实有所不符:他当时在国民党内的职务不是宣传部长,而是代理宣传部长。
1925年10月5日,国民党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议。会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国民政府主席、政治委员会主席汪精卫,以政府事繁,难于兼顾宣传部长职务为由,向会议提出调毛泽东代理宣传部长。对汪的这一提议,会上没有不同意见,于是便决定要求毛泽东尽快到宣传部主持工作。10月6日,《广州民国日报》公布了这一消息。10月7日,毛泽东到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就职,并主持召开宣传部第一次部务会议。
1926年1月1日至19日,毛泽东出席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前,毛泽东被指定为大会资格审查委员会五位成员之一,并为国民党中央起草了《中国国民党对全国及海外全体党员解释革命策略之通告》,严厉批评西山会议派的言论和行为。8日下午,毛泽东代表国民党中央在会上作《宣传报告》。18日,向大会宣读参加起草的《宣传报告决议案》。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再次当选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1926年1月22日至25日,国民党二届一中全会仍推举汪精卫任中央宣传部长,秘书为沈雁冰。2月5日,汪精卫提议毛泽东继续代理宣传部长,经第二次常委会讨论通过。毛泽东又调进萧楚女、沉雁冰等一些共产党员。宣传部“人才济济,一时有人才内阁之称”。
《政治周报》,是毛泽东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期间主编的一份重要刊物。据《毛泽东年谱》记载,毛泽东到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任代理部长后,为反击国民党西山会议派、戴季陶主义以及帝国主义、军阀、豪绅之流的反革命舆论的进攻,巩固国共合作统一战线,认为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革命宣传阵地,因此极力主张创办《政治周报》,得到国民党中央党部的同意。就这样,经过积极筹备,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办的名义,于12月5日,创刊了《政治周报》,毛泽东兼任主编,并为该刊第1期撰写了《〈政治周报〉发刊理由》,还以“润”为笔名发表了7篇杂文,揭露和抨击广东军阀、政客和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宣传。据沉雁冰回忆:《政治周报》共发行了14期,每期发行4万份,是当时发行量较大的刊物之一。
1926年5月15日至22日,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上,蒋介石向全会提出限制共产党,由新右派独揽国民党党权的《整理党务案》,规定共产党员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的部长。此党务案被通过后,在国民党中央担任部长的共产党员全部被迫辞职。于是,毛泽东也被迫辞去了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一职。
毛泽东在国民党内的时候,比蒋介石的地位还高。也就是说,毛泽东在中国国民党里做到了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的时候,蒋介石还连国民党的中央委员都不是。蒋介石虽然是黄埔军官学校的校长,可是在当时的国民党党中央机构里面,没有他的位置。
当时,毛泽东为何能担任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兼国民党中宣部代理宣传部长这样的要职呢?与四个人对他的赏识有关。
一是陈独秀。
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毛泽东就以其卓越的表现引起了陈独秀的注意。毛泽东曾撰写《体育之研究》一文,经杨昌济推荐,刊登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
1923 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选出九名正式委员、五名候补委员组成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毛泽东还当选为中央局成员。陈独秀为中央局委员长,毛泽东为中央局秘书。实际上毛泽东这是第一次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陈独秀对他委以重任,所以,这个秘书不同于一般的秘书,“负本党内外文书及通信及开会之责任,井管理本党文件。本党一切函件须由委员长及秘书签字”。
正是由于毛泽东在共产党内被陈独秀提携到核心领导层,这样的政治地位自然让国民党不敢对他小瞧,为他随后在国共合作中进入国民党内部担任高职奠定了基础。
二是孙中山。
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多次发言,除就组织国民政府、出版及宣传、设立研究会等问题发表意见外,还针对国民党内的右派观点申明自己的主张。
国民党“一大”在是否通过“比例选举制为大会政纲之一”的议案时,发生激烈争论。所谓比例选举制,就是根据各政党在全国所得选票在选票总数中的比例,来分配其议员席位的名额。提出比例选举制的意图是保护当时在国民党内占少数的右派的地位,也颇能得到一些人的支持。毛泽东发言反驳。多数代表同意毛泽东的意见,从而否决了比例选举制的提案。
毛泽东在会上的表现,受到国民党领袖孙中山的赏识和注意。30日下午,选举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时,孙中山亲自拟了一个候选人名单,交付大会表决,其中就有毛泽东。
三是汪精卫。
1925年3月孙病危,汪精卫代为起草遗嘱。孙中山病逝后,广东政府于1925年7月改组,汪精卫被举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成为国民党的头号人物。汪精卫对毛泽东的才华很赏识,他两次提议让毛泽东担任国民党宣传部的代理部长,均获得国民党常委会的通过。
四是易培基。
易培基,湖南省善化人,曾任湖南第一师范校长,与学生毛泽东过从甚密,被毛泽东尊为恩师。此后,易培基两次出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过从甚密。正是他介绍毛泽东去北京“闯天下”的。
易培基是汪精卫的挚友。在汪精卫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时,易培基便将自己的得意门生毛泽东推荐给了汪精卫。最终,思维敏捷、文辞颇佳的毛泽东,不但被纳入中央执委名单,还被委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的要职。
有趣的是,毛泽东在国民党内任职的80多年后,有关国民党中央当年欠毛泽东薪水的消息从台湾传来了。中新网2008年10月27日电: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国民党党史馆主任邵铭煌证实,党内已解密的文档发现,党部确曾拖欠毛泽东月薪。泛黄的会计数据仅记载着:毛泽东、120块大洋。有关大洋的实际物价,按“银元时代生活史”一书记载,当年北京大学教授月薪是80块大洋,上海书店店员月薪约6块大洋,白米一担约4块大洋,720块大洋十分可观。
对于欠薪的原因,该报道是这样解释的:由于国民党中央研议全面减薪,致使党工罢工抗议,上海党部隔年元旦虽核发薪水,但毛泽东已转往广州党部任职。由此欠下毛泽东半年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