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男人到中年容易脱发?
发布日期:2017年8月3日
620次浏览
脱发的确是中年危机最主要的视觉信号,30岁的男性大约有25%会表现出明显的脱发症状,到60岁就能达到75%,而个别重症患者的头发在20岁时就变稀变细。这一过程虽然进展缓慢却极难挽救,常被形容为“从容不迫地毁掉生活”。那么为什么男人到中年容易脱发?为什么网为您解答~
张艺谋1994年电影《活着》中的“福贵”,37岁的葛优已经秃得势不可挡,反而成功塑造了这个一生坎坷的顽强角色,荣获当年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然而在这样庞大的脱发人群背后,脱发原因却相当集中——有95%以上的男性脱发都是“雄性激素性脱发”(androgenic alopecia),所以此症又名“男性型脱发”(male pattern baldness,MPB),它主要表现为太阳穴和前额的发际线后移,并伴随顶部头发稀薄,随程度加重最终连成一片,但极少殃及两鬓和枕部。
人们针对雄性激素性脱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它的发作机制已经现在相对明了。首先,人体全身毛发的生长都会受到雄性激素的影响。这是因为毛囊内的皮脂腺中存在着代谢类固醇的5α还原酶,而哺乳动物最重要的雄性激素睾酮也是一种类固醇,会被前者还原为双氢睾酮。双氢睾酮含量虽少,结合雄性激素受体的能力却更强,它会强烈作用于毛囊和皮脂腺活动,调节毛发的生长。
毛囊结构简图,以及睾酮和双氢睾酮的结构简式
然而双氢睾酮在毛发生长调节中扮演着两面派的角色:它在人体绝大多数的毛囊细胞中促进合成代谢,显著增加毛发的产量;却在头皮的毛囊细胞中更多地激活抑制因子,结果是让头发更快进入退行期。
毛基质细胞也发生异常的死亡——这不但让新长出的头发细而脆弱,更易损耗,还会对毛囊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最终成为永久性的脱发。随着男性的睾酮合成量在20岁以后急剧增加,并以缓慢的速度递减,脱发的积累效应也就格外青睐中年男性的头皮了。
围绕雄性激素性脱发,我们还在激素水平之外发现了许多影响脱发的因素。比如基因决定了毛囊对二氢睾酮的敏感程度,影响尤其显著。最为人熟知的案例是英国王室的男人们: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谢顶,查尔斯王储谢顶、戴安娜王妃的父亲史宾莎伯爵也没什么头发,所以一双王子威廉和哈利都在30多岁就谢出了地中海,不禁让人担忧第三顺位继承人成年之后是否也会遭此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