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家法?

    家法族规是家族文化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家法与族规都是为了治理好家族而设定的一些法则条文和规范,以量化的规章制度为表现形式。在强调群体利益的中国社会里,“齐家”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齐家”之后才能“治国平天下”。各家族对本族子弟的教育非常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劝诫子弟要敦学、修身、立志。而督促族内子弟上进的措施便是通过家法族规来实现。每个家族几乎都有家法与族规,存在于各地各姓的家谱与宗谱中,构成了家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家法族规的产生并无特别固定的模式,一般是由家族成员共同商量制定。它能调节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各种关系,对族人言行举止予以教导和约束,是封建伦理的具体化,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传统宗族教育,往往拟定一些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历代都有“家诫”、“家训”问世,先秦时期数量极少,两汉时期略有增加,魏晋南北朝时期则形成一个高潮。唐代陈崇曾、柳公绰等名门望族都制定了家法。北宋吕大钧制定了“乡约”,史称《吕氏乡约》。
什么是家法?
    较早出现的家族教育规范守则是魏晋南北朝的“家诫”、“家训”。据考证至少有八十余篇(部),其中尤以《颜氏家训》最为人们熟知,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颜氏家训》是当时家族教育兴盛的产物,是最为著名的家族教科书。颜之推作《颜氏家训》之后,其子孙在德行,学术方面均有建树,颜师古和颜真卿是其中佼佼者。实际上,家训中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已不再是本族人的家训,而成为社会上普遍遵行的道德要求,成为人们“修身”、“齐家”的典范,至今仍谨奉。著名孝子王祥作《训子孙遗令》,其后家族人才代出,如王导等,成为一门望族,号“琅琊王氏”。尽管每个家族的族规家训不同,但一般家训都有这样一些内容:一是遵守车法家规,二是宗族乡邻和睦相处,三是尊老爱幼,四是安分守己,五是履行族人的义务。
    利用家法族规对族人进行教育约束是家族管理的重要内容。家族教育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家族道德教育,灌输封建伦理纲常,教育族内子弟要耕读为本、勤俭持家。二是家族文化教育,包括识字、举业教育,既激励家族子弟积极上进,追求功名利禄,又告诫子弟安分守己,爱财要取之有道。“家诫”、“家训”是古代家族教育的一大特色,作为传统的家族教育的内容之一,是中国传统社会意识形态的家庭化、通俗化。它们将道德品质教育贯融于文化教育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普及有一定的贡献,对后世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