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是泡沫,这些食物还怎么吃?为什么食物中有泡泡?
打豆浆泡黄豆的时候会发现有很多泡沫;洗或煮红枣、煮燕麦或者用开水冲燕麦的时候,水面上也会浮出一些泡沫。这些泡沫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食物中会有泡泡?今天,为什么网为您揭秘,一起来看看吧!
泡沫是怎么产生的?
小时候玩过吹泡泡的同学都记得,弄一点肥皂水,摇晃均匀,用塑料圈蘸一下就可以吹出泡泡。所以对于能产生泡沫的东西,我们的第一印象都是肥皂水。而现在大家处在了一个对于食品安全事件高度紧张的时代,不熟悉的食品现象常被和奸商的不法行为联系在一起,食物中出现来历不明的泡泡,就成为了颇让人紧张的事情。
稳定的泡沫需要表面活性剂
其实,所谓“泡泡”,就是气体被液体隔开的分散体系。泡沫本身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通常纯液体不会产生泡沫,但液体中如果含有一种或几种具有起泡和稳泡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就能产生持续存在数十分钟乃至数小时的泡沫。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指的是一类能够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化合物,当有搅拌等机械作用时,空气进入液体并被包埋进去形成泡沫。表面活性剂是一种“两亲”分子,既能和水分子亲热,也能和油分子亲热。肥皂中的硬脂酸盐就是典型的表面活性剂,所以肥皂水是可以用来吹泡泡的。
食物缘何产生泡沫?
食物中的很多生物大分子都具有这种“两亲”的特征,最主要的就是蛋白质。比如燕麦,它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燕麦蛋白,燕麦蛋白在燕麦中所占比例可达20%,这些蛋白有很好的起泡性。
比如,燕麦煮出的白色泡沫主要是蛋白质。燕麦是一种粮食作物,煮燕麦的时候会在沸水的翻滚下形成气泡。而骨头汤中的白色泡沫主要是因为烹调时肉骨头中的一些可溶蛋白溶解到汤里,蛋白质产生了起泡作用。
除了蛋白质,食物中还存在另一些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高分子物质,能够产生泡沫。比较常见的就是皂甙。
皂甙(Saponin)又名皂素、皂角苷,由皂甙元和糖、糖醛酸或其他有机物组成,是一类较复杂的化合物。由于分子中含有亲脂的配基和亲水的糖基,皂甙也是很好的表面活性剂,其水溶液沸腾、振荡时能产生大量持久的蜂窝状泡沫,故有皂甙之称。洗黄豆时的泡沫主要就是因为大豆里的皂甙,煮红枣时有泡沫也是因为红枣中有皂甙。
皂甙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以及某些海洋生物中,主要分布于五加科(常见的有人参、三七、西洋参)、豆科(常见的有名字中有豆的食物以及花生,不含土豆)、桔梗科(常见的党参、桔梗和沙参)、远志科等植物中。
神奇的泡沫食物
除了会起泡,皂甙还是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对健康有一定益处。很多研究发现,皂甙有降血脂、降胆固醇、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自由基、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免疫调节等作用。
不过,皂甙也是溶血剂,对消化道粘膜有刺激性,在食物中占的比例不高所以食用并无风险,但是提纯后的皂苷需要谨慎使用。
你听说过泡沫美食吗?回想一下,啤酒的泡沫令人神清气爽,卡布奇诺咖啡的泡沫让人回味无穷。其实,泡沫美食早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习惯中。泡沫是食品科学中最具吸引力的食物,也是料理界最先进的烹饪技术。
蛋白甜饼是一种新西兰著名甜点,用蛋白打泡拌入糖粉香草烤制,再浇上水果
泡沫是食品工业中最具吸引力的食物之一,起泡性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利用起泡作用做成的美食有很多,如奶油、蛋糕、蛋白甜饼、面包、蛋奶酥、冰淇淋等。这些或酥脆或爽滑的美食,都是因为起泡作用将空气包裹进了食材,才能有如此口感。食品生产中,有为了增强食物泡沫而使用的一类食品添加剂,即乳化剂。食品中含有水、蛋白质、脂肪、糖等多种组分的多相体系,很多都是互不相溶的。而乳化剂恰恰能使各组分相互融合,形成稳定、均匀的形态,方便食品加工。在食品工业中,常常使用乳化剂来达到乳化、起酥、发泡等目的,它还能改善食品风味、延长货架期。常见的乳化剂有甘油脂肪酸酯、卵磷脂、大豆蛋白提取物等。
泡沫也是料理界最先进的烹饪技术。被称为“分子美食”技巧之一的泡沫烹饪就是一项非常有意思的烹调技术。它就是通过烹饪将食物做出泡沫,给人以全新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