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汉初五大隐士有什么故事?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是谁?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秦末汉初,农民起义、楚汉争霸,有很多身怀奇才的人并没有与世争锋,他们有些人选择退隐山居。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个个身怀奇才、德高望重,那么秦末汉初五大隐士都是谁呢?下面为什么网小编和你一起了解秦末汉初五大隐士有什么故事?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是谁?

秦末汉初五大隐士是谁?

秦末汉初五大隐士分别指的是谁?他们是黄石公和“商山四皓”。

黄石公

秦末汉初五大隐士有什么故事?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是谁?

黄石公约前292年-前195年,原名 魏辙。据传,黄石公是秦始皇父亲的重臣,秦始皇登基后,他独断专行,推行暴政,忠言逆耳,听不进忠臣元老的意见;魏辙便挂冠归隐,策马离开朝廷。后来,他就隐居在邳州西北黄山北麓的黄华洞中,因人们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就称他为黄石公。

黄石公与天书

秦末汉初五大隐士有什么故事?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是谁?

黄石公的书写的非常好,他写好书以后就四处寻找合适人物目的是委托重任,以实现他为国效力的意愿。一日,便以拾鞋方式试张良,在沂水的桥上去散步游逛时,遇到一位老人,还没有互相拜见,黄石公故意把鞋抛到桥下,看着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取上来!”张良预先不知道是诈,有些愕然想揍他;因为见他年岁大了,才强忍怒火,下了桥,给他把鞋取上来。于是就跪着给他穿上。那位老人伸出脚来,让张良把鞋穿好,笑着走了。,看到张良能屈人所不能屈,忍人所不能忍,知道他胸怀开阔,将来必有一番抱负,绝非是人下之小人,遂以《素书》相赠。此书共一千三百三十六言,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道、宗道、遵义、安礼六篇。书中语言明贵,字字精当,张良爱不释手,秉烛细读,大悟大彻,心领神会,没多少天,便把一本《素书》从头到尾背得滚瓜烂熟。再后来,张良做了刘邦的谋士,佐高祖定天下、兴汉邦。

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分别是指:绮里季、甪里先生、东园公、夏石公。他们本是秦始皇的四位博士官,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后来他们隐居于商山,曾经向汉高祖刘邦讽谏不可废去太子刘盈(即后来的汉惠帝)。后人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秦末汉初五大隐士有什么故事?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是谁?

绮里季,古人名,姓吴名实。汉初隐士,“商山四皓”之一。典出《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秦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 ,避秦乱,隐商山 ,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时称“商山四皓”。后高祖欲废太子, 吕后用留侯计,迎四皓,辅太子,遂使高祖辍废太子之议。绮里季为其中之一,后亦以“绮里季”泛指隐士。

秦末汉初五大隐士有什么故事?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是谁?

甪里先生,名周术,是汉代的一位著名隐士,“商山四皓”之一,他曾力谏汉高祖刘邦废太子之事。甪里与东园公唐秉、绮里季吴实、夏黄公崔广,这四位饱学之士先后为避秦乱而结茅山林。四人德高望重,汉高祖刘邦多次请他们出山为官,不至。后刘邦宠幸戚夫人,打算另立太子,吕后急找张良商量,张良便请出商山四皓出面。后来商山四皓被太子刘盈请去,成为太子上宾。刘邦见太子有四位大贤辅佐,消除了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的念头。刘盈后来继位,为汉惠帝。

秦末汉初五大隐士有什么故事?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是谁?

东园公 姓唐(一说姓庾、园),名秉,字宣明。是秦末汉初的一位著名隐士,是“商山四皓”之一,居园中,因以东园公为号。他曾力谏汉高祖刘邦废太子之事。东园公与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这四位饱学之士先后为避秦乱而结茅山林。四人德高望重,汉代立国以后,刘邦一直想要网罗德高望重的四人,却被拒绝。他们过著清贫而安乐的生活,写《紫芝歌》以明志。

秦末汉初五大隐士有什么故事?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是谁?

夏黄公 原名姓崔名广,秦时曾为朝庭的博士,后来回故里隐居,并在鄞西一带行医。四皓隐士夏黄公,为东周、秦、汉时的著名三朝儒学文人之一。他因与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三人在秦朝时不满秦始皇的焚书抗儒暴行,遂在秦及汉初同时隐居于陕西的商山,故被世人并称为“商山四皓”。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