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次南巡的主要原因
发布日期:2018年6月28日
318次浏览
乾隆是清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有人說他這一生只幹了兩件事,一件是西征,另一件就是南巡。乾隆“西征”是為了收復失地、建立不世武功,而“南巡”僅僅是為了享樂。這話說的也對,但是不全面,乾隆的六次南巡,耗資花費巨大,除了吃喝玩樂之外,這位乾隆帝還是幹了些正經事的。
和他老爹康熙南下不同,乾隆爺花錢確實是大手腳。康熙下江南都是輕車簡從,經費控制得很嚴,每次不過一二萬金。而乾隆就不同了,他每次出行,都是前呼後擁,大批後妃、王公親貴、文武官員相隨。沿途不僅修行宮,搭彩棚,地方官要進獻山珍海味,還要從全國各地運來許多食品,連飲水都是從北京、濟南、鎮江等地遠道運去的著名泉水。六下江南花費巨大,原本經過康熙和雍正的努力,國富民強國庫充盈,但在乾隆的揮霍下國庫卻變得囊中羞澀。
除了奢靡享樂外,乾隆下江南還另有目的,主要有三:一是探訪民情,二是籠絡江南士紳,三是考察河工。 深入民間查訪,算是統治者的責任之事,古代信息不發達,光聽臣子的匯報和翻閱邸報是很難了解民生實情的,皇帝要想了解民情,就得多到民間走走。乾隆探訪民情,之所以會選擇江南,也是有其一石二鳥之意的,江南是明朝起家之地,當地民眾對明朝有著渾厚的民族感情與強烈的認同感,所以,清軍入關後,反抗最激烈的是江南民眾,遭到最慘烈屠殺的也是江南民眾。而江南經濟發達,帝國財賦又大半來源於此,所以康熙、乾隆都利用下江南為加強與江南地主士紳的聯系,以鞏固統治。所以,康、乾的江南之行,是帶有非常明確的政治目的的。
康熙與乾隆下江南,都是帶著另一項重要任務的,那就是為了河工。康熙時期主要是治理黃河;乾隆下江南除了視察黃河大壩,還視察浙江海塘等水力工程。乾隆自己也說:“南巡之事,莫大於河工”。確實,乾隆在位期間,非常關心水利建設。他下令完成的水利工程,較大的有:河南洛陽至商丘黃河河堤新築170余裏,清口及江南運河疏浚,江南淮陽運河挑浚,清河千裏堤岸培築。此外,在他關心下,修了江蘇寶山至金山242裏長的塊石簍塘和浙江金山至杭縣500裏海塘。這些水利工程起了防洪、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另外,乾隆南下江南,多會駐蹕揚州,所費銀兩也多出自鹽商。為了討好這位好大喜功的皇上,鹽商們在揚州廣建園林,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揚州行宮名勝全圖》上標明,集資修建當地行宮的商人一共修建了樓廊5154間,亭臺196座。揚州有4處行宮,其中天寧寺行宮是專為乾隆南巡而修建的。
乾隆帝六次南巡,揚州鹽商一次又一次建造園林,園林加上行宮,從揚州城裏到平山堂,處處亭園樓臺,號稱“一路樓臺直到山”。同時,官府、名流為了巴結、討好皇帝,大肆修繕裝飾園林、道路、民居、作坊,一時間揚州等中心城市急劇繁華。為迎接乾隆南巡,鹽商們還不惜花費巨資,蓄養花、雅兩部戲曲班子,在數十裏長的河兩岸,搭起戲臺,奏樂演戲,由此也帶動了揚州戲劇的發展。乾隆四十二年,巡鹽禦史伊齡阿奉旨在揚州設局修改曲劇,歷時四年完成,留下了寶貴的戲曲文化遺產。 上一篇:夏季茉莉修剪施肥的方法 下一篇:给孩子传授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正是因為這,乾隆六下江南不僅給江南百姓帶來了沈重負擔,還對全國造成了非常重大的災難,從而埋下了讓清朝從“康乾盛世”極快的轉向了“道鹹衰世”之後一蹶不振走向滅亡的種子。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