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古迹为什么逃不过被刻字?

     “‘张涛,刘雅。’你们秀恩爱别处秀去,把自己名字深深刻在快三百年的文物上,这叫犯罪。”9月11日晚,微博网友“砖石利剑”微博爆料称,有游客在故宫的铜缸上刻了一个心形图案,并在图中刻上了两个名字。该网友在实名认证的信息中显示为“故宫博物院珍宝馆讲解员”,其在微博中指出,该铜缸为清代乾隆年间所制。
 
    一个至少有三百年历史的铜缸,被游客无端刻上字,犹如“佛头着粪”般大煞风景。两年多前,同是在故宫,在清宫遗存的铁缸上,一名叫梁齐齐的游客,刻下“到此一游”字迹。据悉,故宫每年都会出现游客刻字现象。不独故宫,国内哪个名胜古迹,逃过不被刻字的命运?名胜古迹为什么逃不过被刻字?
名胜古迹为什么逃不过被刻字?
    有的中国游客,还将这一陋习带到国外。南京少年丁某某,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刻下“丁某某到此一游”,有中国网友看到后感叹:“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这是3500年前的文物呀。”
    中国人为何喜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这是一个令人费解,但却并不复杂的问题。
    有心理学家分析,“刻字留名是占有欲的表现,往雅处说,这是追求‘生后不朽’的国民心理;往俗里说,这跟狗撒尿圈地盘的原理相似。”刷存在感,表明“我虽是过客,但曾来过”;扬名心理,希望像被刻字的文物一样传世,美名远扬。当然,还包括秀恩爱心理,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幸福。
    “秀恩爱,死得快。”在故宫铜缸上秀恩爱,更是作死的节奏。300年的铜缸可归属为文物。此前,故宫相关负责人表示,故宫的每一块砖瓦、每一口缸、每一件展品都是珍贵的文物,是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它们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呈现出紫禁城六百年的沧桑,是故宫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缸上乱刻乱画,不可淡然视之。
    在文物上刻字,已对文物造成破坏。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3条中的规定,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情节不严重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也许有人会说,古代的文人墨客不也喜欢到处题诗刻字吗?题诗刻字,本是一种文化传统,何必上纲上线?且不说古代没有文物保护法,仅就题诗而言,你写的“××到此一游”,与古人的题诗写词相比,极无文学内涵和技术含量,可相提并论?
    当然,也有例外。有报道称,在湖南岳麓书院的周濂溪祠墙壁上,有游客留下了这样的“涂鸦”:“合天地之正,皆楚俊根;明世人之苦,乃诸佛心。周家人拜记。”以周家人自称,是不是周濂溪的后代?“合天地之正,皆楚俊根;明世人之苦,乃诸佛心。”文雅而有哲理,比所谓的“××到此一游”,高出不知多少倍。这样的题词同样不妥,但题词内容,令人赏心悦目。
    名胜景区可否设置“到此一游签名墙”?既满足那些手痒想刻字留念的人,也吸引有才华的人畅抒胸臆,大发才情?设置签名墙,彰显了堵不如疏的治理艺术,值得一试。
    需要厘清的是,不独中国游客喜欢刻字留名,一些外国游客也喜欢刻字留名。北京八达岭长城是“到此一游”的重灾区,伤痕累累,几无空白处,其中不少涂鸦应是外国人留下的,比如有人刻上“JAMES”的字样。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乱刻字都是陋习,都应该被谴责。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但他们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乱刻字,除了丢丑,什么都不会留下。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