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是什么样子的?一生颠沛流离饥寒交迫
经过现代影视剧作的无数次演绎,一提到唐伯虎,我们立即就会想到风流才子这个称呼,唐伯虎点秋香那更是家喻户晓,这样一位名仕,不说家财万贯妻妾成群,起码也是锦衣玉食衣食无忧吧?可是,历史中真正的唐伯虎却并不是这样的。为什么网的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历史中真正的唐伯虎。
一、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是什么样子的?
说起唐伯虎,大多数人肯定心里马上会浮现这个撩妹高手:影视剧里的唐伯虎,简直就是个人生赢家:不折不扣的高富帅、娶了八个老婆,最后还点了秋香回家。
可是机智的我翻翻古籍发现,真实的唐伯虎长这样:
就是一大胡子的胖子,长相差得远,这都不算什么。
被老婆抛弃、被体制排除在外、最后连三餐都吃不上的惨男。
唐伯虎(本名唐寅)并没有出身在书香门第,他爸爸开了个小酒馆(不提供特殊服务)。但是在那个年代,“士农工商”中的“商”是社会末流,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是个富二代。
好在唐伯虎不是做生意的料,而是读书的料。从小就被称为神童,过目不忘。16岁就考上了秀才,18岁找到真爱,有了小家庭。
但人生中好日子没过上几年,到了24岁这一本命年,唐伯虎好像踩到了什么狗屎运,开始一天过得比一天惨!
先是父母去世,紧接着自己疼爱的妹妹也撒手人寰,这已经让唐伯虎悲痛不已了。亲人纷纷离去不久后,老婆又难产死了,家里基本就剩他一个人。
好不容易恢复过来,重新娶了个老婆,开始读书备考,没想到更惨的还在后面等着他。
29岁那年,唐伯虎终于中了个解元,也就相当于江苏省考的第一名,当公务员是妥妥没问题的。
可就在进京参加最终考试的时候,遇见了一个蠢队友徐经,把他卷进了一宗考试作弊案里面,皇上一听龙颜大怒,结果:清白的唐伯虎被终身禁考。
在那个重农抑商的时代,改变命运只有一个方式:做学霸,考科举,当大官。对唐伯虎来说,终身禁考,就意味着被切断了一切可以改变人生的机会,一辈子只能做个落魄的穷书生!
雪上加霜的是,他老婆知道后,立刻抛弃了他。
仕途走不了了,连家庭最后的一点安慰也没有了,无路可走的唐伯虎开始堕落。天天不是喝酒,就是去花街柳巷。
二、一生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画春宫画营生
唐伯虎为了有花酒钱,不是帮别人造假画,就是画各种各样的春宫图。
此时的唐伯虎,根本就是个靠画春宫图为生的流浪汉!污!污!污!
在这段时间,唐伯虎画女人倒是很顺手,今天我们老说唐伯虎风流啥的,其实跟他画过这么多女人画像有很大关系。
你会发现这几幅画里的女人都有一个特点:妆、很、厚。
额头、鼻子、下巴,三个地方都涂得特别白,这是明代当时女人很流行的妆容,可以让脸看起来更有立体感。
这种类型的画叫做工笔重彩。也就是有勾线,还涂上了颜色的。
除了这种风格的,唐伯虎还画了另一种就是仕女图——白描淡彩,也就是主要靠线条来表现画面。
他画这些孤零零的女人,事实上更多的是在画他自己。
画里的女人依旧是小眉小眼,瘦瘦弱弱的样子,看起来一股穷酸气儿。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原来这幅画里,这个看起来心事重重女人是在秋天拿着一把扇子。
秋天谁还用扇子?唐伯虎就把他自己比作这一把被搁置了的扇子,在这个时代显得如此多余。
在这幅画里其实还可以察觉到他当时的矛盾。
一方面被伤透了心,浑浑噩噩地活着。一方面,他内心深处其实还留有一点对仕途的眷恋,一点对改变命运的希望。就像这把在秋风里的扇子,等待着夏天的到来。
三、仕途彻底断送,苦难重重
没想到等着等着,夏天还真的来了,这把扇子又有用了,上天又来给唐伯虎开玩笑了。
35岁那年他突然被当时皇帝的叔叔——宁王重金聘去当幕僚,高兴的他屁颠屁颠地跑去,准备大干一场。
万万没想到,其实是掉进了个大坑里。他发现,这宁王原来是想造反,但是完全没有可以篡位成功的迹象。
为了跳出这个大坑,唐伯虎只得装疯卖傻,喝尿吃屎还裸奔,最终被宁王赶了出来。
这会儿,唐伯虎知道自己这辈子肯定是跟当官无缘了。
他是彻底的绝望了。而这个时候的日子对他来说也最艰难的。
还记得周星驰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有首非常经典的诗: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小时候听到觉得唐伯虎好雅兴啊,其实真是错怪他了!
这首诗就作于他人生中最落寞的这个时候,说的就是他只有拣点桃花,才能换点钱,买酒喝。
唐伯虎还有一首诗里面说:三日无烟不觉饥。
翻译过来就是:老子72小时没吃东西了,可是我不饿,真的不饿。
你能想象这种惨状吗?
四,绝望中出稀世名作,春山伴侣图
然而,谁也没想到,就在人生遭受最寒冷的打击时,唐伯虎却画出了一生中最好的画——《春山伴侣图》。
画面里就是他和朋友两个人,拿着酒坐在山里,坐在泉边,坐在软软的沙地上,山和树在围绕在他们的周围。
这幅画的笔法非常的干净利落,因为是画在纸上,效果不同于绢素,能感觉得出来线条的勾勒没有这么浓重和明显,所以山水也有种宁静婉转的感觉。
唐伯虎在近处的这几棵树上,把新发的枝桠用比较浓重的笔墨表现出来,远处则是少略带过,很有层次感。
关键是,画面的布局是渐渐走高,树木偃仰,山路迂回,都别具匠心,景色非常讲究那种幽隐的意境,所以也有人说,唐伯虎的这幅画,简直是复苏了宋代文人山水画的骨骼和风雅。
不过,有一点很有意思。在这幅画,人物非常非常小。这两个小人,一个是唐伯虎的朋友,另外一个是唐伯虎自己,他们俩平静地看着眼前这一切。
山、泉、石、树是整个世界。此时,他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把过往的一切都下在酒中,仰起脖子干了,五味杂陈。
这是唐伯虎经历了人生所有大起大落之后,所有的心境。他把这种复杂的感情都放进了画里。
这种穷困潦倒的日子没过几年,在嘉靖二年的冬夜,53岁的他挣扎着拿起桃花签,写下绝笔: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他说,即使死亡带我来到阴曹地府,那也不过是和阳间一样,没有一处会是我的归属。
这个被历史误读了的风流才子,留给世间最后一声唏嘘。世界如此之大,却没有他立锥的地方。
经历过了人生起起落落的唐伯虎,最后留给我们一幅幅值得研读的画作。我都不知道,是该为他的惨而同情他,还是该为他因惨画出的好作品而祝贺他。
艺术家的不幸是艺术的大幸。
就像唐伯虎的《春山伴侣图》,就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如果不是因为那份绝望与惨痛,画不出颠肺流离的心境,也无法成就艺术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