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的意思与历史典故,刘备儿子阿斗的故事
人们常用乐不思蜀形容一个人得意忘形甚至都忘了家国之仇。乐不思蜀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于蜀后主刘禅,为什么网的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下这个故事的吧。
刘禅,小名阿斗,是三国时蜀国的后主。由于他昏庸无能,最终导致国家败亡,被曹魏吞灭。刘禅作为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可谓登峰造极,也正是这一点让他在众多的古代昏庸君主中“脱颖而出”,十分有名。
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中国典籍《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原义说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 本文写刘禅被俘至洛阳后竟然乐不思蜀的事迹,从中可见此人昏庸之一斑。
乐不思蜀,拼音:lè bù sī shǔ。含贬义,形容忘本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解释: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例子: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之意。
三国时,蜀国的刘备在驾崩之后,把皇帝的位置传给他的儿子刘禅,并请丞相诸葛亮来辅佐刘禅治理国家。刘禅有个小名叫做阿斗,阿斗当了皇帝后,每天只会吃喝玩乐,根本不管事,还好有诸葛亮帮他撑着,蜀国才能一直很强盛。可是,当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马上派兵来攻打蜀国,蜀国不但打不过魏国,阿斗还自愿投降,带着一些旧大臣到魏国去当「安乐公」,继续过着吃喝玩乐的日子,完全忘记自己的国家已经灭亡了。有一天,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阿斗吃饭,故意叫人来表演蜀国的杂耍,想羞辱这些蜀国来的人。旧大臣们看到这些蜀国的杂耍,都非常的难过,可是,阿斗却高兴地拍着手说:「好耶!好耶!真是好看耶!」一点也没有伤心的样子。后来,司马昭故意讽刺阿斗说:「怎么样!在这里过的开心吗?想不想蜀国呀?」没想到,阿斗居然开心地说:「此间乐,不思蜀。」意思是说:「不会呀!在这里有得吃有得玩,我呀!一点也不会想念蜀国呢!」司马昭听了以后,在心里窃笑:「真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呀!难怪会让自己的国家给亡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