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当年为什么发文禁止过春节?
发布日期:2017年8月3日
229次浏览
春节无疑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不过你可知道“春节”这一名称其实很年轻,它是民国时期才被称呼出来的。而民国初年新政府为和封建旧俗做决裂,甚至颁布政令禁止过阴历新年,新旧制度交替之际,发生了诸多荒诞事。
“春节”的来历
中华民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华民族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帝制的灭亡。由于西方文明的东渐,以及先进分子对民主科学的提倡,这一时期的中国不论在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变化,尤其习俗的变化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大。
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布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由于改朝换代一直有确定历法的传统,表示与上一朝代划清界限,孙中山上任后就宣布中国废除阴历(旧历),而采用阳历(公历)与世界接轨,用民国纪年。
政策易颁,民间百姓的习惯却难以改变。自汉武帝确定太初历时,就将元月定为正月,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末,百姓过新年,过的就是“元旦节”。孙中山改行公历对传统节日产生了诸多不便,民间同时流行了两种历法——阴历和阳历,使得新旧节日多达数十个,大家对此多有怨言。
由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发布的《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末尾所署时间为“大中华民国元年元旦”,这是正式文告中首次使用公历,也使得“元旦”不再承担“新年”的使命了,目前我们现代提及的“元旦”就是从此时开始变成了公历1月1日的节日名称。
1912年8月31日的《申报》上就曾刊登了一篇名为《不平则鸣》的文章,文章中提到当年人们按照公历1月15日过元宵节,但天上却无月亮,因为那天是农历十一月二十七日。有时只好一节两过,既过公历也过农历。百姓也依然选择在这一年的2月18日,即壬子年正月初一庆祝新年。
在民国总统正式选举中,袁世凯胜出。民国二年,即1913年7月,时任民国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向袁世凯呈上四时节假报告,称:“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这是“春节”第一次被提出。
由于民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五族共和的政治口号(五族共和:汉、满、蒙、藏以及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和谐共处),袁世凯考虑到将端午等汉族节日列为全国节日并不妥当,遂仅同意“春节”为全国性节日,1914年起开始实行。自此,“过年”被正式定调为“春节”。
被废除的“春节”
“春节”出现,却也历经非议,原因无他,因为袁世凯后来复辟帝制而臭名昭著,“春节”就被反袁人士一同反对了(“春节”表示自己很冤枉)。1924年,孙中山就提出了废除春节的建议,然而时值北伐战争在即,这一建议也就不了了之。
到了1928年,国民党击败北洋政府,蒋介石以南京国民政府的名义发布宣言,宣告完成统一大业。“统一”完成后,蒋介石主导的国民政府更加坚定地推行“国历”(阳历),还制定了“国民历”颁行各省。当年12月8日,国民党中执委又提出《中央对普用新历废除旧历协助办法》,通令各级党部及民众团体废除旧历,“自1929年1月1日起,全国使用公历,同时废除旧历和禁过旧年”,并严禁民间过春节贴春联燃烟花爆竹、互相拜年等一切过年的民俗活动。这实际上就是要彻底取消春节这个历史久远、且意义非凡的传统节日。
不仅禁止一切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为了深入贯彻“禁过旧年”的最高指示,国民政府不但取消春节假期,还不允许商店关门,要求正常营业;如发现按照旧历年节放假的学校、单位负责人,就进行严厉制裁;那些关门回家过年的商人一经被查到也要受到惩罚,甚至在街上为人写春联糊口的落魄文人也受到了查处。
蒋介石坚决要取消春节,因为他认为此举有利于革命。由于民国政府已经成立多年,但民间习俗的旧习惯难以打破,旧文化不破百姓精神不容易革新,遂要辅以行政高压及大规模宣传才能转变千年来的民间旧俗。
对于新的政令,山东省政府贯彻得最为彻底。春节前,到任才三个多月的山东省主席孙良诚便发布了“禁过春节”的通令。“自三日起禁屠,元旦勒令各商开门,照常营业”。警察局也发布通告,无论白昼夜晚,不准燃放爆竹。上海警察局也发布了旧历年管理办法:一、禁止燃放爆竹;二、禁卖春联;三、没收邮递废历新年贺年片;四、不准各报刊刊载庆祝废历新年之广告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管理办法”都刊发于旧历大年初一,百姓该置办的年货早已置办,烟花爆竹也已经放完,颇有些马后炮的味道。
废而不止, “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不过这个由蒋介石亲自签发的“不许过春节”的通告还在大多数地区遭到了民众的抗议。一方面,国民政府能够有效约束的政府机关、学校团体过着元旦新年;另一方面,国民政府鞭长莫及的民间照样过旧历春节,百姓对公历元旦新年冷淡,阴历春节依旧热闹非凡。当时的北京《晨报》曾描述:“就北京一城而论,在阳历新年的时候,除各公共机关门口结几块彩牌,与停止办公几天外,社会上绝无甚么表示为新年点缀的,而在阴历新年时候,无论何界都一律休息,而群趋于行乐一途,燃放爆竹彻宵不绝,比之阳历新年实在热闹百倍。”
湖南名士叶德辉也曾经写过一个打趣的对联: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到了1930年年底,基于上一年政令推行的不易,民国政府认为应早做宣传。当年12月28日,《民国日报》发布消息:“今日起举行三天推行国历演讲大会”。特约文坛政界名流蔡元培、褚民谊、王景岐演讲。第二天报纸刊登了重要文化名人的演讲内容,其中蔡元培讲道:“推行国历第一要注意的,便是使民众心悦诚服地来奉行国历。事实上,现在固带着强制的性质,不过我们出去宣传讲演,却应该使人家心悦诚服来信仰你。……总理所以要采取阳历,是为了适合经济制度,如预算等项。他的目的,完全为了民众的利益起见。并且奉行国历后,封建势力及迷信习惯,也可逐渐废除。”
可惜名流们的宣讲依然不能使百姓心悦诚服,事态发展证明,一纸政令并无法撼动民众几千年来的风俗习惯。季羡林在《清华园日记》中写道:“今天学校照常上课……明天是旧历年初一,今天晚上就是除夕。我觉得我还有一脑袋封建观念。对于过年,我始终拥护,尤其是旧历年,因为这使我回忆到童年时美丽有诗意的过年的生活。”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家军事、政治局势突变,国人注意力都被吸引到战况上。政府也无暇贯彻执行“废除旧历,普用国历”的政策,社会上旧历及相关习俗反弹更甚。最终蒋介石的这一纸禁令无疾而终,到了1933年,各地春节已基本回归旧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