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帝国在不经意间打造世界版图是怎么回事?
发布日期:2017年8月3日
276次浏览
北匈奴被汉军打败后,余部西迁入欧洲,并在300多年后致使西罗马灭亡
东西突厥政权被唐军消灭后,余部西逃,其后裔在欧亚大陆先后建立四大帝国.
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能会在千里万里之外掀起一场风暴。因为它的翅膀振动了周围的空气,这种振动一波一波传导开去,可能会在很远之外,或者很长时间之后,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相距700年的帝王,就是这样两只蝴蝶。他们在各自的首都长安城里各自做出了一项决定,却在不经意间给欧亚大陆造成了长久的影响,而这种影响至今仍在被我们感觉到。
这两位帝王,就是汉武帝和唐太宗。
第一只蝴蝶:汉武帝不经意改写了欧洲历史
裹挟、逼迫其他蛮族进入并最终导致西罗马灭亡
两汉相继对匈奴进行决定性打击,迫使北匈奴被迫西迁进入欧洲,最终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历史假设,已为许多人所熟悉。
根据中国史籍记载,对北匈奴的最后一场战役,发生在东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北(匈奴)单于复为右校尉耿夔所破,逃亡不知所在”(《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逃亡不知所在”,这六个字是中国史籍对北匈奴的最后一次记载。北匈奴到哪儿去了?
在古罗马史籍记载中,公元374年左右,一支来自亚洲、从来没有见过的游牧部落,自东向西渡过伏尔加河和顿河,进入欧洲东部,并且带动、裹挟、逼迫许多其他野蛮民族一起向罗马帝国边界涌去,“一路扫荡破坏所遇到的一切”。公元5世纪,这些蛮族渡过多瑙河,进入罗马帝国东部地区。公元476年,经历了蛮族长期沉重打击的西罗马帝国灭亡。
渡过伏尔加河的这批凶狠、奇特的游牧民族是什么人呢?长期以来,欧洲人只称他们为Huns,读音既像汉语的“匈奴”,也像汉语的“胡”。中国学界根据如下假设,将其译为“匈人”或直接译作“匈奴人”。
18世纪,先是一些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提出,也许这些匈人就是被汉朝打败的匈奴人的后裔。法国汉学家、历史学家德揆尼,与英国历史学家吉本,都进一步印证这一观点。从此之后,“匈人”就是匈奴人的观点就在西方和中国史学界开始流传。
如果这种观点成立,我们是否可以说,公元前2世纪末期汉武帝在长安城做出打击匈奴决定的那一瞬间,就等于一只蝴蝶开始扇动翅膀。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经历数百年“黑暗时代”后,通过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等伟大的社会运动,迅速崛起成为主导世界历史的力量,世界也因之而改变。有人说,自从汉武帝决定打击匈奴,或者是自从秦始皇修建长城——欧洲,从而世界的命运就已经被注定。
第二只蝴蝶:唐太宗再振翅膀,后果惊人
突厥人被迫向西发展,屡建帝国,屡次失败
汉武帝发动打击匈奴的战争700多年后,历史重演。
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冬,唐太宗命十万大军北出雁门关,拉开唐与突厥30余年战争的序幕。又一只蝴蝶振动了翅膀。唐太宗和十万唐军的敌人,就是称雄漠北、多次进犯内地并对唐王朝构成严重威胁的突厥人。
反击突厥的战争分两个阶段,分别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时期完成。第一阶段消灭了东突厥,解决了北部地区的边患。第二阶段完成的是在西域打击西突厥的战争,伴随着唐与西突厥对西域的激烈争夺。平西突厥的最后一战争爆发在显庆二年(公元657年),西突厥首领阿史那贺鲁战败跳伊犁河逃往石国(今塔什干),被当地人擒获,送与唐军。西突厥自此灭亡。
其后唐朝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的政治和军事统治,西突厥余部不但不能再威胁骚扰内地,而且也不再能够在西域继续生存下去,他们只好像他们遥远的祖先匈奴人那样向西发展。
从此以后,中国史籍中关于突厥的记载逐渐平息。不久之后,在中亚、西亚、欧洲,波斯人、阿拉伯人、拜占庭人以及后来西方人的史籍中,却有一批批的突厥人部落纵横驰骋在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大地上,一次次地发动进攻,一次次地建立帝国,一次次地失败,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把欧亚大陆的许多地方也搅得天翻地覆。
关于突厥人:欧亚大陆上那一批批“突厥人”是谁
天生的战士、政治大玩家以及生意高手
遭到唐帝国打击迁到中亚以后,突厥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亚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民族众多,各种文明相互交错,而且,在这里自古以来存在着许多文明古国,突厥人不再可能像以前那样举族对邻国大规模地袭击、抢劫、骚扰、作战。他们不得不和当地居民生活在一起,变过去的游牧生活为定居农业生活。突厥人与中亚各族彼此混杂融合,就使突厥人的社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几代人以后,就很难分清谁是真正意义上的突厥人,还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突厥人。所以,迁到中亚的突厥各部已不是同一个种族集团。所谓“突厥人”,是当时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对他们的一个笼统的称呼,而其实他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文化、宗教信仰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在此也统称这些操各种突厥语言的民族为突厥人。
那么,他们又是凭借什么一次一次在欧亚大陆上纵横驰骋呢?
突厥人是天生的战士。尽管败于唐朝,但在其后的一千多年里,他们在欧亚大陆纵横驰骋,战士的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突厥人是天生的外交家和国际政治大玩家。不管是居于漠北高原之时,还是西迁中亚之后,他们洞悉欧亚大陆的国际关系、洞悉其风云变幻和游戏规则,并且妥善利用、纵横捭阖、长袖善舞。
突厥人还是做生意的高手。不管是与波斯联手还是与拜占庭联手,都有一个非常现实的目的:垄断丝绸之路。他们利用居住在中亚这样的条件,把与中国作战所掠夺来的丝绸,把东方商人贩运到中亚的丝绸,拿去与罗马、拜占庭做生意,获利非常丰厚。
他们就是凭借着这些本领,在浓墨重彩地书写着历史。
“塞尔柱帝国”:一个虚拟又实在的帝国
被阿拉伯帝国征服,又寻机占领首都
原先那种“草原帝国”式的国家形态在唐朝打击下瓦解了,西迁南下的突厥人却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在中亚、西亚、南亚建立了一个个定居式的帝国,其中有些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而有些至今仍然能够让世界感受到他们曾经的存在。
公元7世纪是突厥人命运中的一个生死攸关的严峻关口。在东方,他们遭到唐帝国的沉重打击,不得不向西迁徙;几乎同时,在欧亚大陆西部出现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以旋风般的速度迅速扩张,很快灭亡了突厥人曾经的盟友和对头波斯萨珊帝国,大军直逼中亚,立足未稳的突厥人又沦为阿拉伯人的被征服者。面临这样严重的民族生存危机,突厥人的办法就是忍耐和等待。阿拉伯人尽管征服了突厥人所居住的地方,但是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每年引进大批的突厥奴隶作他们的雇佣军、边防军甚至宫廷卫队。曾经叱咤风云的突厥人岂甘如此命运。他们总能翻云覆雨,寻找机会,推翻统治者,变成主人的主人。塞尔柱突厥人就是从奴隶做主人的典型例子。这支突厥人接受了伊斯兰教,受编成了阿拉伯人的雇佣军以后,不断参与当地的政治纷争、宫廷阴谋,到公元11世纪,干脆大军进入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迫使哈里发授予他们“苏丹”称号,实际上成了阿拉伯帝国的主人,使哈里发帝国名存实亡,并严重威胁着拜占庭帝国。塞尔柱突厥人攻占了拜占庭地中海东岸基督教发源地,这是欧洲十字军东征的诱因。
唐太宗
帖木儿:噩梦一般的帝国
纵横中、南亚,却在进攻中国途中死去
公元13世纪初,欧亚大陆国际政治形势再次发生重大变化,突厥各部又面临着一次新的生存危机。正是在突厥人和他们的先祖匈奴人的故地上,蒙古人突然兴起,接着开始了东征西讨的过程,很快把欧亚大陆搅得天翻地覆,包括突厥人建立的一些国家,尽遭蒙古铁骑横扫,相当一部分突厥人又成为蒙古统治之下的奴隶。
蒙古人和阿拉伯人犯了同一个错误,即招募大量的突厥人做奴隶和雇佣军。受人奴役本来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悲惨下场,但是,突厥人却似乎乐此不疲,因为他们总能找到翻云覆雨、反客为主的机会。
蒙古人在欧亚大陆建立若干帝国和汗国之后,与突厥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各民族混杂通婚,他们的种族血统也发生了变化,有许多蒙古族接受了突厥血统和突厥文化。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跛子帖木儿在14世纪后期登上了历史舞台。他具有突厥和蒙古双重血统,而由于蒙古的强大,他标榜自己的父系是蒙古人,但现代的学术研究认为可能正好相反。不管怎么说,他在中亚和西亚建立了一个强大帝国,以撒马尔罕(在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为首都,曾向西围攻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向南侵入印度洗劫德里。公元1404年(明永乐二年)他踏上了进攻中国的旅途,但由于其本人死在途中而使明朝解除了一大祸患,其帝国很快分裂。
帖木儿没有战略、没有目标,他的帝国崩溃后没有留下任何历史业绩,因此在历史上没有任何意义。说帖木儿帝国,是因为他的后代在南亚建立了功业,并且到今天仍旧能够感觉到影响。
莫卧儿帝国:决定了南亚的命运
使佛教在它的诞生地灭亡
帖木儿的第四代(或者第五代)后裔巴布尔,在16世纪初期率领大军打进印度,建立了莫卧儿帝国。“莫卧儿”就是“蒙古”之意,他也是以成吉思汗的后代自居。莫卧儿帝国是印度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王朝,从16世纪上半期直到1858年印度反英大起义失败后被英帝国殖民当局所废除。在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前,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穆斯林国家之一,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与伊朗萨非帝国并列为三大穆斯林帝国,也使伊斯兰教在印度次大陆扎下了根。
印度次大陆是宗教文化非常发达的地区,自古以来,耆那教、婆罗门教、佛教和锡克教等在次大陆具有深厚影响。早在阿拉伯帝国建立的初期,伊斯兰教就被阿拉伯大军带到印度河领域。当皈依伊斯兰教的突厥各部以中亚为基地接连向印度发起进攻时,伊斯兰教也进一步进入印度,正是突厥人的入侵,使佛教在它的诞生地印度次大陆终于灭亡了,从古老的婆罗门教发展出来的印度教逐渐兴起。而正是巴布尔所建立的莫卧儿帝国使伊斯兰教最终在印度次大陆扎根,使次大陆形成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并列的局面。
这就造成两大宗教在当地的彼此竞争。多数民众信仰印度教,一部分民众皈依了伊斯兰教,而莫卧儿帝国统治者却是伊斯兰教的,就使印度在被穆斯林的莫卧儿帝国统治的同时,广大民众中却依然是印度教暗潮汹涌。从17世纪起,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到20世纪当次大陆开始掀起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时候,两大宗教的矛盾就显现出来。印度教的群众追随圣雄甘地和国大党,而穆斯林群众追随着后来成为巴基斯坦国父的真纳。1947年他们终于摆脱了英国统治而获得独立的时候,次大陆上就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印度,一个是巴基斯坦。
印巴分治后于1947、1965、1971年先后爆发三次战争,最后一次还导致巴基斯坦发生分裂,出现一个新的国家——孟加拉国。
现在,印巴两国都是有核国家,两国围绕克什米尔等问题的对立依然存在。2001年美英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战争结束后,原先在塔利班庇护下的“基地”组织逐渐将根据地转移到阿巴边境,巴基斯坦在世界反恐斗争中处于风口浪尖的地位。
奥斯曼帝国:推翻诸多帝国,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
参与列强争夺,因在“一战”中失败而分崩离析
另一支对世界历史造成巨大影响的突厥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奥斯曼突厥人。他们原来是跟随着塞尔柱人进入西亚的,13世纪末,这支突厥人的首领奥斯曼一世率领部落向塞尔柱人宣布独立,奥斯曼帝国从此迈出了第一步。
奥斯曼人的发展非常迅速,到了14世纪,他们把原属拜占庭的整个小亚细亚全都纳入版图,并且渡过黑海海峡进入东南欧。此后在一个世纪中,他们不断取得军事胜利,进占马其顿,攻克索非亚,剿灭塞尔维亚帝国,最终在1453年攻陷了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推翻了长达千年的拜占庭帝国。随后他们渡过多瑙河继续进入欧洲腹地,击败匈牙利,围攻维也纳,对欧洲一直保持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强大压力。
奥斯曼帝国首都在伊斯坦布尔(即原君士坦丁堡),领土中心在小亚细亚半岛(现在的土耳其),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向西北深入东南欧巴尔干半岛,向北到达外高加索地区,向东抵达波斯边界,向南把整个阿拉伯半岛纳入版图,向西沿着北非海岸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沿岸。帝国内部各个被压迫民族不断反抗帝国统治,而在外部,沙皇俄国、英国、法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等欧洲列强,都从各个方向对这个帝国的领土蚕食鲸吞,加剧了这个帝国的衰落。
这个帝国一方面受西方列强的欺压,另一方面,它多次参与欧洲列强对世界的争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和主要参战国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也最终使奥斯曼帝国分崩离析。
一次大战后,英法对奥斯曼帝国进行了入侵,帝国中心发生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通过武装斗争,不但抵御了列强的侵略,而且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
奥斯曼帝国虽然垮台了,但它的影响依然遍及当时帝国的整个范围所在。埃及、利比亚、沙特、伊拉克、叙利亚这些中东大国,科威特等波斯湾国家,都是奥斯曼帝国解体后建立的独立国家。
东南欧地区在历史上是一个民族、文化、语言、宗教、国家边界、风俗习惯等犬牙交错、非常复杂的地区,奥斯曼帝国在这里建立统治,又把伊斯兰教推行到这个地区,使这个地区在原来的东正教、天主教之外,出现了以伊斯兰教为信仰的穆斯林居民。
从19世纪前半期到20世纪初,先是希腊,随后是塞尔维亚、波斯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相继从奥斯曼帝国分离出来,建立自己的国家。加上从奥匈帝国分离出来的国家,东南欧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国家,其中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波黑)等先后组成了几个南斯拉夫联盟国家。二次大战之后,南斯拉夫成为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中的成员。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南斯拉夫也发生了解体,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流血冲突,先是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发生了武装冲突,接着在1993-1995年,发生了长达三年的波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