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首位书法家的悲惨结局是什么?
发布日期:2017年8月3日
297次浏览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古代书法家灿若星辰,李斯可称得上是很亮的一颗,他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被腰斩于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要是还想和你牵着黄狗,一起出上蔡县的东门去追逐狡兔,还能办得到吗?”
唐朝诗人胡曾写过一首诗《题李斯墓》,痛惜李斯的人生结局:
“上蔡东门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归。
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咸阳血染衣。”
李斯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他年轻时,起初在乡村做管理文书的小官,后来,随荀子学习,当任廷尉。在秦始皇统治期间,李斯以杰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才能,被任命为丞相。
秦始皇逝世的前一年,他不畏钱江险涛,东下会稽(今绍兴),祭过大禹陵,登上天柱峰(后来改叫做秦望山),俯瞰东海涌潮后,命丞相李斯手书《会稽铭文》。李斯奉命连夜写毕后的隔日,他又采岭石镌刻,然后立于会稽鹅鼻山山顶(后叫刻石山),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会稽刻石》。
李斯书写的《泰山封山刻石》的书体是小篆。其结构特点,直接继承了《石鼓文》的特征,比《石鼓文》更加简化和方整,并呈长方形,线条圆润流畅,疏密匀停,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受。
石鼓文,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发现于唐初,共十枚,高约二尺,径约三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周宣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清末震钧断石鼓为秦文公时物,民国马衡断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断为秦襄公时物,《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也是古今书法家最为敬重的“圆笔书”圣典。
唐人张怀瑾称颂李斯的小篆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作为《泰山封山刻石》《会稽刻石》的书写者,李斯可称得上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除《会稽刻石》《泰山封山刻石》外,由李斯书写的刻石还有《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鲁迅曾称赞李斯:“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然子文字,则有殊勋。”他的书法“小篆入神,大篆入妙”,被称为书法笔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书同文字”的建议,命令全国禁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为统一书体。在此之前,中国的文字从新石器时代彩陶刻画文字的萌芽,经过商代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金文,成长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战国时代由于群雄割据,因而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使这一时期的汉字形体产生了地域性的差异。原本只有一种写法的字,到了这时,往往齐秦有异,燕赵不同。因此,统一后的中国急需一种统一的官方文字。秦始皇一直殷望着有标准的字体来取代以前流行的异体字,于是便打听到李斯擅长书法,就把这任务交给他。李斯便奉秦始皇之命制作这种标准字样,这便是小篆。而关于小篆的由来,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李斯等人在奉秦始皇之命制作标准字样时,“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而小篆的名称也是为了尊崇大篆而卑称其“小”的。《太平广记》引《蒙恬笔经》记载也说,小篆是楚国上蔡人李斯所整理。
紧接着,为了推广统一的文字,李斯亲作《仓颉篇》七章,每四字为句,作为学习课本,供人临摹。不久,李斯又采用秦代一个叫程邈的小官吏创造的一种书体,打破了篆书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形成新的书体———隶书。从此,隶书便作为官方正式书体,始于秦,盛于汉,直到魏晋楷书流行才渐被取而代之。但作为书法艺术,篆书、隶书因其独具一格,深受后人喜爱。中国书法四大书体真、草、隶、篆,隶、篆占其半壁江山,李斯之功,功及千秋。
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李斯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众议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领大队人马,继续他的求仙之旅。没想到在平原津就一病不起,药石无灵,病死于沙丘平台。李斯为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附和赵高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帝,同时假造圣旨让扶苏自尽。害人终害己,赵高篡权后又施展阴谋,诬陷李斯“谋反”,将其腰斩于市,从而为李斯画上了一个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