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为什么晚年没有去台湾?
发布日期:2017年8月3日
486次浏览
杜聿明是抗战时期国民党陆军中将,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可以撑得上一代名将,但是后来因为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而在全国解放后成为了战犯。下面让为什么网来介绍一下杜聿明的个人资料以及其晚年为何没有岁大部队回台湾。
杜聿明个人资料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
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和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
战犯成为公民
1959年9月14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作出了“关于特赦确实改恶从善的罪犯的决定”。杜聿明和其他战犯欣喜若狂。激动过后,杜聿明细细想来,报上讲的是特赦一批,而不是全部,还要根据表现好坏。他不想妄言自己已“确实改恶从善”,他是43名头等战犯之一,他断定这次特赦不会有自己。
1959年12月4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对战犯特赦大会”在功德林隆重举行。法官致词后宣读了首批特赦人员共30名,他们是:杜聿明、王耀武、曾扩情、郑庭笈、宋希濂、杨伯涛、陈长捷、邱行湘、周振强、卢浚泉……这时全场肃静,全体战犯屏气敛息,连一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出来。
杜聿明上前几步,恭恭敬敬地向法官行鞠躬礼,双手接过这份比生命还要宝贵的通知书。
1961年2月,杜聿明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杜聿明很珍惜这种工作机会,因此,特别努力。他积极撰写文史资料,力求真实地把过去经历的事实记录下来,供史学家和后人参考。1961年,他写了《辽沈战役概述》、《淮海战役始末》几篇;1962年又着手写他任东北保安司令时的资料,都先后在《文史资料选辑》上发表。
杜聿明到政协工作以后,每逢“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就接到国家正式请帖,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招待宴会,在天安门观礼台上观礼。特别是1964年国庆的请帖,是毛泽东、刘少奇、宋庆龄、董必武、朱德、周恩来的署名,杜聿明更为惊喜。
杜聿明夫妻团聚
1956年,战犯管理所宣布可以与家庭联系的当天,杜聿明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妻子曹秀清。这位虽然比他大两岁,但是来自貂蝉故乡的女士,不仅替他生了3个女儿和3个儿子,而且以榆林女子师范和南京政法所毕业的资历,在杜聿明任国民党第五军军长期间,分别担任第五军军人子弟学校校长和军人眷属工厂厂长。杜聿明爱她,与其说她是位贤妻良母,倒不如说她是曾经与他同舟共济的忠实伙伴。
此时,作为妻子曹秀清又何尝不思念自己恩爱的丈夫呢?只恨海峡两隔,不能团聚。1957年,女婿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之后,曹秀清终于有理由提出去美国探亲,并获得台湾当局批准。
曹秀清清楚大陆的情况,因为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1952年从美国回国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在周恩来的关心下,上世纪60年代后每年暑假都要携杨振宁的母亲飞往日内瓦与杨振宁一家团聚,介绍大陆和杜聿明的情况。女婿杨振宁,女儿杜致礼也都鼓励她,她去大陆的信心和愿望更加强烈。最后,在杨振宁的安排下,曹秀清从美国飞往日内瓦,由中国外交部的同志亲自接机,安排休息数日后,转机飞往北京。
1963年6月3日,杜聿明在北京机场迎到了从美国久盼而归的妻子曹秀清,夫妻俩喜滋滋地手牵手走进布置一新的家。分别15年重新相聚,杜聿明恍如隔世,悲喜交集。细细端详,61岁的妻子虽已两鬓飞霜,但仍然雍容华贵,风韵犹存。曹秀清讲述了15年的酸甜苦辣,生离死别,使杜聿明唏嘘不已。
十年动乱经受考验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政协机关后院内贴满了大字报,其中对《文史资料选辑》中某些史料和观点,指名道姓地提出批判。外面的“造反派”还在政协大门上贴上了传单,指责政协是“牛鬼蛇神的防空洞”,提出要扣发民主人士工资,赶出北京。
1966年8月,红卫兵掀起破“四旧”高潮。政协领导为了使专员们不至于卷入,宣布:“专员暂时停止上班,在家里自行组织学习班”。
周恩来知道了杜聿明等人的处境,当即指示政协领导,要把文史专员作为保护对象,并发还扣发的工资。
“十一”国庆节,杜聿明、宋希濂又被请到天安门观礼台上观礼。在那动乱的1966年,给予这种待遇,使杜聿明感到特别温暖和珍贵。就在这时,不知哪个单位的红卫兵在大门口贴了一张告示:“此院内已经检查,以后不要再来‘破四旧’”。果然就再没有人来折腾。杜聿明这才了解,前一阶段对他们的保护措施,是按照周恩来的批示办的。
中美恢复邦交后,坚冰打破。1973年暑假,杨振宁和杜致礼第三次回国探亲讲学。夫妻俩上午到达北京,中午就到杜聿明家进午餐。7月17日上午,杨接到通知,毛主席要接见他。他十分高兴。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就播发了这则消息。毛主席和杨振宁一起照了相,事后还送了杨振宁一张。全家都感到无比光荣,把这张照片视为至宝,一直挂在杜聿明的会客室里。杨振宁还转达了毛主席对杜聿明的关怀,说:“在接见时,毛主席对我说,‘代问你岳丈好’。”继之,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宴请杨振宁夫妇及杜聿明夫妇。
久病住院与世长辞
晚年的杜聿明十分关心祖国统一,曾发表《回顾淮海战役,寄语台湾旧友》和《纪念二、二八起义,寄语台友》等文章,寄语在台师友共同为统一大业奋斗。
正当杜聿明诸事顺心,竭力为人民工作之际,可恶的病魔不断向他进袭。
由于肾功能极度衰竭,1981年春杜聿明深感不支,便进入协和医院治疗。协和医院拥有优秀医护人员,医疗设备亦较为先进,在杜聿明病情严重、生命垂危之际,组织力量大力抢救,使用最先进疗法和有效药剂,辅以精心护理,几次使他转危为安。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闻父病危,于1981年1月间由美国回国,并带有“人工肾”透析用药,投入医治,一时颇见成效。杜聿明的病情好转,神志清醒。曹秀清母女及所有好友,俱为杜聿明额首称庆。杜致礼如释重负,告别父母返美。
可是,到4月末,杜聿明的病情遽然恶化,肾功能衰竭,呼吸困难,不省人事。延至5月7日上午7时27分,杜聿明停止呼吸,与世长辞,终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