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跑道的危害有哪些?毒跑道毒在哪?

  前有毒奶粉祸害婴儿,现有毒跑道毒害学生。现在祖国的花朵成长真的是困难重重。毒跑道毒在哪?毒跑道的危害有哪些?今天,为什么网为您揭秘,一起来看看吧!

毒跑道的危害有哪些?毒跑道毒在哪?

  “毒跑道”毒在哪?

毒跑道的危害有哪些?毒跑道毒在哪?

  塑胶跑道有毒的问题其实并不是最近才开始接二连三爆发,在对过往的事件进行查询时发现,早在2003年就已经有相关报道开始关注毒跑道的问题,而当时塑胶跑道对于国内广大的中小学而言还是一种新事物,很多学校在招生简章上都会强调“拥有标准400米塑胶跑道”这样的硬件条件,可见它代表的是先进。

  照理说,先进的事物应该毒害更小才对,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大多数塑胶的主要成分是聚氨酯,需要采用一类叫做二异氰酸酯的原材料。据市场调查,用于塑胶跑道的聚氨酯几乎都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比起前面所说的甲醛和苯来说,这种物质虽无名气,但对人体的危害却丝毫不容小视。

  TDI也是一种VOC,吸入毒性明显,可以引发哮喘、胸闷等呼吸道症状及皮炎、皮疹等皮肤过敏症状,这与很多毒跑道受害学生的病症也是吻合的,并且也有报道称,田径运动员的职业性哮喘有20%是由TDI所引起[2]。此外,TDI还有明确的致畸作用,因此早在塑胶跑道刚刚开始流行的时候,业内专家就已经提示需要重视残余TDI的危害。

  当然,单纯从技术上来说,解决TDI的问题并不是太难,比如将其替换成其他二异氰酸酯如MDI,吸入毒性就会降低很多,再或者从工艺上进行优化,也可以控制TDI的残余量,当然也就可以降低其危害了。

  除了残余单体之外,聚氨酯塑胶跑道在施工时还需要使用胶水。所谓胶水,更专业的说法应为粘合剂,这是因为很多粘合剂并不像过去的浆糊那样以水作为分散剂,而是以甲苯为溶剂。甲苯可以称得上是最出名的一种VOC了,毒性虽然不大,但由于作为溶剂而言,它的挥发量却是相对较大,例如刚刷完油漆的房间,甲苯浓度有可能达到每立方米几十毫克,长期暴露在含有甲苯的环境下,也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等症状。

  但这些还都不是最坏的问题。跑道所使用的聚氨酯以及粘合剂也许并不是光稳定性很好的原料,这样的话,在强光的照射下就比较容易发生老化降解,由此产生的小分子种类会非常复杂,毒性也就更难估测。同时,强光也会带来高温,高温则会加剧挥发,两种效应会导致VOC大幅增加。上述北京实验二小的检测时间是在早上八点左右,如果是在当天下午两点左右检测,也许检测结果会更加惊人。

  “毒跑道”事件为何频繁发生?

  塑胶跑道的种种隐患,这么多年以来一直为业界所关注,不仅聚氨酯生产技术有了显著提升,相应的施工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但为什么还是问题不断,实在是值得深究。按理说,像北京、江苏这些地区,以及其他没有被大面积曝光的上海、山东等地,经济基础良好,学校也是承担得起优质产品成本的,为何不能按照标准去执行呢?

  说起标准,这里就出现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局面,塑胶跑道推广了这么多年,我们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标准对VOC的问题进行控制。

  我国对于跑道铺设只有一个国家标准,即GB/T14833-2011,其中对于跑道的力学性能做出了详细规范,但对于跑道面有毒有害物的控制标准,仅有一个表格如下:

  这个标准中只规定了面层中有害物质的限量,至于这样的产品在日光暴晒之下产生的有毒物浓度有多少,其实无法推算。所以,没有对这一方面的执行标准,就可能出现一个情况:同样都是“合格”的跑道,有的可能很快就把毒气散完了,有的则会持续释放,而有的可能只是残留却不会释放。

  这不仅仅是塑胶跑道的问题,事实上,我们所有户外建筑或设施可能引起的VOC问题,目前都没有可靠的标准能够让我们去评判其是否真的无害,只是在跑道问题上更为突出而已。多年以来,环保人士和相关商家投入了大量精力,终于让室内VOC的概念深入人心,也推动了各类室内产品VOC标准的建立。

  前几年,随着人们在汽车里的活动时间越来越长,汽车内饰导致的VOC问题得到重视,并在多方努力下,乘用车的VOC标准在排除万难之后终于建立了起来。如今,孩子们还在跑道之上挥洒着他们的同年,老年人越来越多地愿意迈开腿跳起广场舞,年轻人也在键盘与办公椅之外重视起户外休闲,但户外环境的VOC浓度究竟几何,如何不伤害我们的身体,却还是一本糊涂账,标准迟迟不建立,还会继续糊涂下去。

  不过,在这样的糊涂账面前,还是有些人保持了清醒。就在去年江苏毒跑道事件之后,江苏省教育厅对事件的发生原因做出总结3:“一是少数建设单位降低造价;二是一些招标文件中没有具体的技术指标;三是评标专家忽视技术要求,使不良企业中标;四是塑胶跑道施工质量市场监管不健全;五是教育部门缺乏专业管理技术人员。从调查结论中可看出,塑胶跑道的招评标、建设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几乎都存在问题。”

  上述结论中的五个原因其实又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技术与产品方面,二是监管方面。正如我们上面所谈到的,目前市面上并不是找不到好的商家和产品,但缺乏硬性的执行标准以及对成本的过分苛求,都导致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