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二十二从32到22讲了什么?慰安妇的24小时
今天8月14日是慰安妇纪念日,电影二十二的文案里面说,她们面对这样的历史,她们都很难直接开口再提。在拍摄人员的暖心陪伴下,有的甚至要陪伴很多很多天才会开口谈这件事,即便谈起,也是话没张口泪先流。下面为什么网小编和大家来看看电影二十二从32到22讲了什么、慰安妇的24小时。
电影二十二从32到22讲了什么?慰安妇的24小时
【三十二】记录的是一个广西老人韦绍兰和她的中日混血儿子罗善学的生活情景。开篇,就是老人孤独的背影,然后一点点,开始回忆自己年轻的时候,也就是日本侵华时期,自己是如何被日本兵拖走,充军了慰安妇,然后又如何艰难讨回了家。回家后发现自己怀上了日本兵的孩子,如何面对丈夫的嫌弃,如何辛苦哺育混血儿子长大的事情。
看完后,心情有点沉重。像是吞咽了一碗很苦很苦的药,然后,在整个片子结束后,这碗药的苦涩似乎浓浓的侵蚀了内心,久久不能平复。突然想到老人在片中的一些话,在被日本兵抓走去关进一个屋子的时候,她这么形容自己当时的感受,她说:吓的眼泪都不敢流,只能蒙住自己的双眼。
她说:一百来块钱,三个月九十来块,低保钱,省着花,没有就少花点,只愁命短不愁穷。
她说:他好,可是命不长。(她的丈夫)
她说:这日子红红火火的,我还没活够。
电影二十二讲了什么?
【二十二】为什么起名叫二十二,是因为,当时拍【三十二】的时候,日军侵华期间的慰安妇幸存者还有三十二名,时隔四年,已经相继去世了十位,就在【二十二】上映的前两天,刚刚有失去了两位老人。她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日本侵华的暴戾行为留在的最有力的证据,因为充斥了人性的争判。很难想象,在经历过慰安妇这个名词的洗礼,这些幸存的老人们,是如何撑到现在,撑了这么多年。
【二十二】的介绍文案,里面提到说,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面对这样的历史,她们都很难直接开口再提。在拍摄人员的暖心陪伴下,有的甚至要陪伴很多很多天才会开口谈这件事,即便谈起,也是话没张口泪先流。是什么样的伤痛,才会让一个人,连倾诉都找不到出口。是什么样的强大,才会让一个人,在经历过那么多的风霜,内心依然可以勇敢的面对现实的阳光。有过很多的无奈,有过很多的彷徨,有过很多的迷茫,但是也都一步步的撑过来。
对比下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我们有吃有穿,我们多的是人在家美美的做漂亮的主妇,我们多的是人在过着自己想要过的生活,我们多的是人有权利也有能力去选择自己所喜自己所需,而我们的老人们呢?她们能么?那个时代的她们,被动的接受着一切异样的眼光,甚至到现在,只要提起这些人,我们都会觉得她们经历的似乎是遥不可及,但是其实真的沉静下来,去感受这些历史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幸福哪有远在天边,其实全部尽在眼前。
所以说,作为女人,真的需要多沉静丰富自己的内心,多想想该有的长远。多建设该有的格局,要独立,要大气,要包容,更加要懂得反省。遇见问题的时候,慌乱烦躁都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唯有静心沉淀,勇敢的去面对,和努力解决,才是最好的路。很多人在年龄渐长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发际线越来越高,就会觉得,是不是自己老了,是不是变丑了,但是其实引用孙正义所说的那句话:不是头发在后退,认识我在前进。这么想,是不是会心安一点。在不久后的某一天,我们都会变老,我们是否还会记得今天斤斤计较的自己,是否还会想起自己是因为什么事情去跟自己所爱的人闹别扭发脾气,不会。
作为一个80后,没有经历过战乱,贫穷,饥饿,用心去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心里才开始一点点的过滤沉淀。是的,澄净。现在的我们,多了去每天发愁吃什么,选择在于我们想不想吃,什么好不好吃,可是那时候的他们呢?不知道这样的比喻是否恰当,但是就真的觉得,过去的穷人可能真的活的就像是被动的木偶。没有选择的权利,有什么就只能吃什么。钱不够就只能努力靠苦力去赚,而不是现在的各种营销各种用想法就可以坐收千金。那时候的女人,和现在的我们,也是天壤之别。可能有人会说,时代不同,环境不一,怎么能做对比呢?
错,就是要比。
不比,我们根本意识不到我们现在有多幸福,意识不到我们现在有多矫情。我们可能会因为老公或者男盆友的冷落,就各种怨气艾天,说不想要命。可是她们呢?旧时代的女人,不能读书,没有自己的任何选择权,甚至丈夫都是媒妁之言。现在可以恋爱自由,女人也越来越多学和独立,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不想要的,可是我们奶奶那一辈的人,她们还不是也这样过来了。其实很多人会说,你说的这些和慰安妇有什么关系,是啊,有什么关系。肉圆去年,去过一次南京,去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去的路上还在跟同行的朋友调侃要帮我拍照留念啊。但是从走进去,到走出来,听着历史的那些真实事件,全程我一句话都不想多说。所以也一张照片也没拍。
因为回顾这样沉痛的历史,真实的让人震撼,被母亲抱在怀里的被刺死的婴儿,是作为妈妈之后,看到的最可怕的画面。马斯诺需求理论提到一个叫尊重的需求,尊重本身而言就是一个比较高层次的字眼。何为尊重,一个人能做到一个别人能接受的相对应的程度,就是尊重。毕竟逝者已矣,过往已经都是从前,但是留在人身体和心灵上的伤,却像是钉子在墙上钉过的孔眼,再怎么去遮掩,它都确实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