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监魏忠贤为什么丰功伟绩如此之多?揭秘明朝时期的那些事

  历史上的人物概述一向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当然到了现如今人们评价历史人物都是把人物的历史功绩夸大其词,把一些人物性格妖魔化,戏剧化。就拿明朝的魏忠贤来说,人们常常把他妖魔化,但是魏忠贤的丰功伟绩是不得而知的。大太监魏忠贤为什么丰功伟绩如此之多?为什么网小编为您解答~

  魏忠贤,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一般人提起他,总是带着对整个太监阶层的歧视嫌恶,不加思索认定为一个变态反派。先不说历史上的太监本身也是优秀的中国人,且比一般人更坚忍,就是魏忠贤从心理上也算不上真正的太监。他的志趣、胸怀和政绩,不但像十常侍、刘谨、王振这些“同类”不可比,就是梁冀、朱温、严嵩这些同极别权臣也不能望其项背,他是残废版的李世民、朱元璋。

  让我们拔开历史迷雾,用事实结合常识,去发现一个真实的魏忠贤吧。魏忠贤举刀自阉是在已娶妻生女的二十二岁。古人早熟,这个年龄已算壮年,这意味着他已在明朝下层社会以正常人身份打滚多年,熟悉这个社会生活方式辉煌与没落的方方面面。

大太监魏忠贤为什么丰功伟绩如此之多?揭秘明朝时期的那些事

  另据史料记载,魏“身形长大、资质丰伟”,在爱美的明朝后期,他的桃花运应该不少。是什么让这样一个青年愤而自宫?除了秉性坚忍刚烈外,也许是黑暗的社会现实,使他有志不能伸,所以选择了这条古往今来英雄中最另类的一条路。可以肯定的是,魏二十二岁之前,已积累了指导日后大干一场的想法和策略,和同背景的朱元璋、李自成如出一辙。同时自阉时他的常人心理也已基本成型,这是他超出同时代及前、后时代所有太监同类的原因所在。

  魏在自宫后似乎没有马上进宫,又过了十几年不人不鬼的生活后,才终于结缘踏入心目中实施理想、舒展抱负的秘密天堂一一大明皇宫。进宫后他广结人缘,努力工作,直到又差不多二十年后他五十二岁时,结交了皇长孙朱由校,命运之门忽然向他打开了。之后的事情大家都是很熟悉了,魏忠贤参与策动宫廷政变扶持朱由校,之后挟天子以今诸侯,组建“魏家党”,铲除异已,短时间内掌握了政权。这时也许二十二岁前的理想抱负又在他的脑海呈现吧,他以天才的组织能力和钢铁意志,着手进行了很多改革,把危机重重的大明帝国通过强力有效的组织控制重新稳定下来,把大批各阶层人士团结到周围,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指挥机制,创造了使人印象深刻的一流的行政效率。

  他也因此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各地官吏士民开始争先恐后递颂德表章,建造“生祠”,在那个没有宣传机制的年代,对他的个人崇拜的热度可以和三百多年后的红时代前后辉映。假如没有红时代,那么他就是空前绝后了。

  许多人置疑这是”马屁机制”,我只想问三个“为什么”,一、为什么中国封建时代其他掌权者包括帝王没有这样的待遇?是没人拍马屁吗?还是本人不愿意?二、为什么单凭拍马屁的就马上提拔、不拍的就马上咔嚓这样一个简单逻辑,他一个太监,能把政治玩这么大这么稳?三、为什么袁崇焕这样清高自许且手握兵权的边疆悍吏,也对他这个“阉人”百般尊崇?有说时势所迫假谄媚以保命,那袁对崇侦难道不刁(广东话),以致见杀?有心读史的话,上面三个问题都是不难回答的,很明显,在那个风雨飘摇内忧外困的时代,恐慌中的普通吏民都把希望寄托在魏这个能强力凝聚人心的统治者身上,以致于连天子都忽略了,当是时也,这个曾因欠赌债愤而自阉的人,可说成了大明朝的绝对偶像与领袖。至于后来魏败后的下场,中国人历来墙倒众人推,不值讨论。

大太监魏忠贤为什么丰功伟绩如此之多?揭秘明朝时期的那些事

  综合论之,魏忠贤的功劳可分为三部分。

  一、斥退东林党人,根源上消灭党争,从而稳定内政。不明白为什么东林党人光说几句漂亮话就成了历史书中香饽饽,其实就是一堆老迂腐,经济军事一窍不通。他们做官安分时还和当今在办公室泡茶看报当上班的人大致相当,不安分时翻云覆雨,专搞内耗,袁崇焕就是彼人整死的。

  二、团结底层,安抚民众。重用了解民情的低级官吏(所谓歌功颂德者),加强保甲联防,还通过修造皇极殿等工程来粉饰太平,活跃士气。东林党人挑动的所谓苏州民变,比后来闯王起事规模大多比后来闯王起事之初规模大多了,但魏凭老到的指挥,数日就扑灭了,而且没波及到任何外省市。魏死后不过数年,闯王和张献忠就烽火燎原了,局势从此不可收拾。

  三、任用得人,调拔得当,重用熊廷弼等实干派,罢黜废物袁崇焕,稳定边关,有效抗拒满清。终魏忠贤执政期,满清在边关没有寸进,满酋努尔哈赤更被格毙,魏败后,崇祯重用袁崇焕,边事从此面目全非。

  魏忠贤在危亡之秋的明未,骑一匹劣马戏剧性的出现,以过人的天才和勤恳,登上权力巅峰并大展身手,成为大汉民族自救的鼓手。正所谓,乱世行重典,他在正确的时候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