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真的爱自己的嫂子甄宓?曹植为什么败给曹丕?
曹植真的爱自己的嫂子甄宓吗?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官渡之战,曹氏崛起,大破袁绍,号令天下;美人甄宓,名动天下,身属曹丕,心归曹植,她和曹氏兄弟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纠葛?
“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志俏.,其中的甄宓即后来的恋妃,是三国时期与大乔、小乔齐名的美女。
汉灵帝光和五年(182)十二月,甄宓出生在中山无极(今河北省定元县)一个官宦家庭。她不仅生得国色天香,而且知书达理,见识过人。甄宓自幼喜好读书,她的哥哥劝说道:“你应当学着做些针线活,读书识字对子女人来说有什么用呢?,年仅9岁的甄宓答道:“我听说古时的贤女,没有不学习前世成败经脸的,不读书,怎么引以为鉴呢?”后来,天下兵乱,百姓饥摊,甄宓便趁此收购金银珠宝。十几岁的甄宓却对母亲说:“乱世买宝物,容易招来祸端。如今乡邻贫乏,不如用这些钱买粮食来救济他们。广施恩惠。”家人听后无不赞赏。甄宓14岁时,二哥过世,她便器敬地侍奉二嫂,并劝平时一向严厉的母亲慈爱地对待二嫂,“待之当如妇,爱之宜如女。”她则与二嫂同住同行。关爱照应。
甄宓格守传统的妇德,却不守旧,识大体、明大义,有才情、有见识。她的才貌德行很快传为美谈,并传到了袁绍的耳中。袁绍令甄宓与他的次子袁熙成亲。后来,袁熙北上征战,甄宓便留在邺都(今河北省临漳县)侍奉婆母。
东汉建安九年(204)。曹操率兵攻克邺都。曹操的长子曹丕听说衰煕的妾子貌奖如花,便冲进袁府寻找,一看果然美貌绝伦,惊为仙人。曹操和曹彰、曹丕、曹植父子四人均为甄宓的美貌倾倒。曹操知道曹丕喜欢甄宓,便将她许给曹丕为妻。
甄宓嫁给曹丕后,生下了一子一女,分别是曹睿(即后来的魏明帝)和东乡公主。甄宓贤惠孝顺。深得曹操之妻卞氏的赏识。有一次,婆母卞氏生病,甄宓急得寝食难安,整日优心忡忡。卞氏听说后,称赞甄宓是“真孝妇也”。曹丕对甄宓也十分宠爱,为了甄宓还将原来的妻子任氏赶走。心怀宽广的甄宓反倒流着泪劝曹丕不要冲动。并说:“众人都知道我如今得宠,便会觉得赶走任氏是我的主意,那样我就会有自私专宠的罪过,请您慎重考虑留下任氏!”但曹丕没有有听劝。
然而,红颜易老。倾国倾城的甄宓也逃不过时间的流逝,渐渐年老色衰。后来,曹丕迎娶了另一个一妻子郭氏。郭氏比甄宓年轻,而且美艳非凡,很快获得了曹丕的宠爱,渐受冷落的甄宓心情低落,写下了不少情真意切的闺怨诗句。其中,《塘上行》流传至今,被认为是乐府诗的典范。“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出亦复何苦,人亦复何愁”,字字句句感人至深,展现出甄宓超凡的才情与细腻的情怀。
220年,曹丕登基,准备册封皇后。甄宓生有皇子,地位比郭氏碑贵,立后的呼声最大。于是,郭氏便找机会陷害甄宓。她以曹睿不足月出生为由,诬陷甄氏与外人有私情。曹丕听后大怒,一气之下竟将甄宓赐死。掘说,郭氏因忌惮甄宓冤死后到阴间申冤,曾命人将甄志“披发覆面,以慷塞口”,其状惨不忍睹。
据史书记载,甄宓死后,曹植感慨悲叹,曾写作《感甄斌》以怀念她。后来,曹睿即位,为其母甄宓平冤,并追封为“文昭甄皇后”。曹睿看到曹植的《感甄赋》,为避母嫌,将题目改为《洛神赋》。
另据记载,曹丕称帝后,曾经将甄宓的盘金镶玉枕头赐给曹植,曹植得后如获至宝。甄宓死后。曹植曾经抱着盘金镶玉枕头入眠。梦见甄氏的灵魂与自己相会,幽幽哭诉她的悲惨遭遇。而这就是曹植创作《洛神赋》的灵感来源。
后人据此生出种种传闻,将曹植与甄宓的爱情渲染得活灵活现,甚至有二人乱伦之说。曹植是否与甄宓有过感情经历,甚至出格的举动呢?对此,绝大多数人持否定态度。首先,甄宓与曹植相差约10岁,曹丕迎娶甄宓时,曹植才12岁,所谓“一见钟情”之类的传说恐怕是不太可能的。其次,根据甄宓生平可见,她是极守妇道、举止得体的贤女,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至子乱伦更不可能。再次,曹植深受曹丕排挤,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构陷迫害,在这种情况,他岂敢公然与甄宓发生感情?
由此可见,曹植与甄宓相爱的传闻是不可信的。至多是曹植一厢情愿,对才貌双全的甄宓心存爱慕,对无法与其相恋感到怅惘,对甄宓最后的悲剧结局感到愤懑。通过有限的史料,我们很难对曹植的感情下定论,只能通过《洛神斌》缝绵徘侧的字里行间,推断曹植对甄宓有某种朦胧的感情。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情由于从未开始,所以不会是一生铭记那么深刻。或者失之交臂那么遗恨。
这样看来,洛水女神的真实涵义就不仅仅是指宓妃这么简单了。曹植倾注深厚的感情和心血,刻画了一位在他心中无可取代的洛水女神形象,刻画了自己与洛水女神相遇又离散的悲剧,显然有更丰富的人生感慨融人其中。
洛水女神,也许起初是基于美丽的宓妃创作的形象,但代表的却是曹植心中的理想和一切美好的东西。身为一位才华横溢的公子,曹植经历了太多理想破碎、覆灭的挫折,正如他对洛水女神无限向往,却最终失去。《洛神斌》凝聚了他争位失利、遭兄迫害的际遇,也凝聚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
曹植为什么败给曹丕?
在三国历史上,相对于刘备和孙权,曹操不仅势力最为强大,而且曹操、曹丕、曹植更是因为才华而被并称为三曹。其中,才高八斗的曹植不仅文学造诣较高,而且深得曹操的宠爱和欣赏。但是,在争夺曹魏集团接班人的较量上,曹植最终败给了哥哥曹丕,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在东汉末年,曹操虽然起初实力弱小,但是凭借着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这一妙招,逐渐击败袁绍,统一了北方中原地区。在曹操晚年的时候,其基本已经架构了汉献帝。而对于曹操集团来说,这个时候已经到了选定接班人的时刻了。在曹丕、曹彰、曹植、曹熊这四个后备人选上,曹熊年龄较小,而曹彰喜欢打打杀杀,不想当魏王乃至皇帝。由此,接班人的较量,就集中到了曹丕和曹植身上。
二那么,对于这两位争夺者来说,各自拥有什么优势呢?
一方面,对于曹植来说,不仅才艺一骑绝尘,而且拥有和曹操类似的机警性格。在曹植身边,得到了丁仪、杨修等人的支持。另一方面,就曹丕而言,在曹昂不幸去世后,曹丕成为曹操的长子。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子拥有继承家族产业的合法权利。而在曹丕身边,得到了谋士贾诩、司马懿等人的支持。
三之后,在曹植和曹丕的两次较量上,曹植几乎都被曹丕比了下来。比如有一次曹操出征的时候,曹植当场为父亲歌功颂德了一番。而曹丕则在身边谋士的提醒下,作出一副生离死别的样子。由此,虽然大家赞赏曹植的才能,但更佩服曹丕的诚心。还有一次,曹植的谋士杨修向曹操打小报告,说曹丕和吴质私下密谋。而曹丕这边立马耍了个空城计,不仅让杨修给曹操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也让曹植有所失分。
四当然,曹植之所以败给曹丕,主要还是因为自己不是长子。而在三国时期,袁绍因为宠爱小儿子袁尚,并因此导致袁氏兄弟自相残杀。与此同时,荆州刘表同样偏爱小儿子刘琮,造成刘琮和哥哥刘琦没有齐心对抗外敌。由此,不管古代历史上废长立幼的反面例子,还是同在三国时期的负面事情,都在影响着曹操的决定。最后,相对于曹丕,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饰”。在一次醉酒之后,曹植车马行至邺宫司马门,喝令守门者开门而出,司马门只有曹操出门才能打开,曹操知道后,勃然大怒,把曹植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而曹丕则在平常生活中谨小慎微,始终没有让对手抓到把柄。
最终,在这场接班人的长期较量中,曹丕胜出并成为魏国的开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