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为什么会“说话”?

 

鹦鹉为什么会“说话”?
    鹦鹉学舌是大家都知道的,然而鹦鹉为什么会“说话”?人们普遍认为鹦鹉只会说一些被训练的简单的话,是一种机械的模仿行为。事实上,鹦鹉说话并不是纯粹的生搬硬套,也不是传统意义的“人云亦云”。在教鹦鹉学单词时,选择能引起它兴趣的东西,如闪闪发光的钥匙,它喜欢啄的木片、软木等,这样可以提高它的学习兴趣。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学一次,便喂一点食物的实物奖励方法,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荷兰莱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加百利-贝克斯表示:“鹦鹉在模仿人说话的时候中,舌头能够以一种异常复杂的方式来调整发音,与人类说话的功能非常相似。这样看来,鹦鹉不愧是模仿高手,因为它们天生就有能和人一起说话的‘设备’。”同时研究人员发现,一种非常普遍的鹦鹉——长尾小鹦鹉在发音时,舌头的语言动作幅度只有不到一毫米左右,但是这也足以让这些鸟类模仿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

    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人类发音法研究专家丹尼尔-玛古里亚斯对此也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他认为:“这些小鸟的表现值得人类的敬佩,可是为什么在众多鸟类当中,只有鹦鹉独享了这一非凡的语言能力,它们是从那里练就的这种‘巧舌如簧’的本领呢?”

    我们人类的嗓音是由两个不同的过程共同作用发出的。首先,人的喉部作为一个声音源,产生一定频率的振动能量发出声音。同时,当声音振动经过了人的咽喉、舌头和口鼻部位时,一些特殊的生理构造起到了过滤器的作用,部分频率的振动被吸收,另一些则被适当地加强。经过加工过滤之后的这种声音振动便构成了人类特有的音色频率范围。在人类的整个发音过程中,活动灵巧的舌头动作不断改变音频“共振峰”的频率范围,对过滤声音频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鹦鹉又是怎样控制它们的舌头,完成这一复杂的发声过程,这其中有众多问题困扰着研究人员。比如说当鹦鹉活动舌头模仿人声时,这些舌头动作能否通过“共振峰”改变声音频率范围呢?或者也许它们所发出的声音频率本身就不需要做什么调整。因为有一种可能就是,当鹦鹉在学舌的过程中并非用喉部发声,取而代之的是用只有鸟类才有的特殊器官——“鸟类鸣管”或是其它什么特殊的发声渠道,直接模仿出人类说话的声音。

    鹦鹉在认识了一些物品后,无论怎样改变其形状,它都能认出来,而且还会使用“触类旁通”的方法。认识某种颜色后,它会说出从未见过的某东西的颜色。鹦鹉学了不少词汇后,便能够把一些词组合起来,用来描述从未见到的东西。这说明它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分类概念和词语组合能力。鹦鹉没有发达的大脑来思维,但它能说一些未被教过的东西,难道它真的懂得所说“话”的含义,能运用人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吗?这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论证。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