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
发布日期:2017年8月3日
221次浏览
为什么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
为什么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
每个人心里都有很多未完成的愿望,
小到减肥、慢跑、早睡,
大到学习一项知识、获得一个职位、过上一种生活。
大部分人都会在心中勾勒梦想实现时的样子,
也有一些人喜欢将目标说出口,和朋友讨论自己的计划和想象。
在生日蛋糕前许下的愿望,人们往往会三缄其口,因为“说出来就不灵了”。可是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小计划,我们却更倾向于说出来,因为那样会让我们感觉“有了身边人的监督,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一,为什么我们经常和别人说的目标,反而不容易实现?
然而许多实验都表明,把目标说出口,不利于目标的达成,将梦想停留在口头上,会阻碍我们实实在在的努力。
知名音乐人、作家Derek Sivers在TED上的演讲,正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把你的目标藏在心里,比公之于众更容易获得成功。
他列举了从1926年至今的一系列心理学理论和实验,只为了论证一个问题——当我们谈论目标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二,为什么我们经常和别人说的目标,反而不容易实现?
1,因为在潜意识层面中,人们非常容易混淆自己的言论和事实。
一不小心,我们就会将“说过的”误认为是“做过的”,在脑中给这一项计划打上“已完成”的休止符。在谈论目标的过程中,我们的思想代替了实际行动,做了一系列和目标相关的遐想,然而现实中存在的困难,被我们无形中忽略了。
在健身族中有一句流行语,叫“在意念中做完仰卧起坐”,就是这样的意思。当我们在谈论目标的时候,我们谈的往往是假设,而不是具体的实施步骤,但它就像精神的巧克力一样,体积很小,没有营养,却带来了巨大的饱腹感,让我们误以为已经为目标付出许多。
2,别人的“认同”,可能会让你停滞不前
而一直被我们视作激励和监督的旁观者们,Derek Sivers说到,可能也并不能帮助我们在现实中向目标切实迈进,其作用可能恰恰相反。我们在公开自己目标时,会在周围的社交环境中形成一种“社交认同”,人们的肯定、称赞和鼓励,很可能会进一步帮助你将这件事在潜意识中认定为“已完成”,而非“未完成”的状态。
回想过去,我们多少次说自己想要减肥,想要写作,想要健身,但却没能在现实中真正做出行动,仿佛话出口的一瞬间,努力也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这是因为,将目标说出口,能很大程度上预先支取目标本身带给我们的满足感。
通过说出目标,我们在周围人心中确立了自己的正面形象,也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下了一层催眠。虽然没有做任何实际努力,我们却能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感觉良好一点。
这也就难怪为什么,许多人都沉迷于制定计划,因为看着那些精细缜密的计划表,一种满足感就会油然而生,哪怕计划还未实施,哪怕这满足并无切实根基。
三,频繁地说出目标,会削弱我们的执行力
1,提前说出目标所带来的满足感,和闭口不言埋头苦干所带来的真实成果相比,是短期收益。
它只能让我们在当下时刻有些飘飘然,却不能阻止我们在时间长了,看到自己依旧一无所获的状态后感到失落。
每个人都知道,要获得成功需要付出艰苦扎实的努力,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说出目标,会削弱我们在前进过程中的意志力和执行力。
Derek Sivers介绍了这样一个实验:
2009年,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Peter Gollwizter邀请了163名实验者参与了4组相关联的测试,所有人在试前都写下自己的目标。
2,一半的人在测试前被允许谈论他们的目标,尽情抒发和展望自己的雄心壮志。
科学家惊讶地发现,将目标说出口的人只坚持了平均33分钟就放弃了,但他们对于自己工作的完成度却很满意,普遍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够多;
而没有将目标说出口的人,个个都坚持了整整45分钟,当被问及感受时,他们都说觉得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事要做。
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
3,另一半的人则被要求对目标只字不提。之后,他们每个人有45分钟的时间围绕自己的目标努力工作,每个人都可以随时停止。
说出目标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们的执行力,让我们高估自己的工作进度,也就是上文提到过的,“产生了饱腹感”,导致提前放弃和无法坚持;
将目标藏在心里,却能一定程度上增强我们在困难面前的意志力,让我们能更脚踏实地付出更多,来获得事实上的回报而非口头。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这是一则非常经典的“力比多外泄”现象。作为我们行为背后的心理驱力,每个人心中的力比多时时刻刻都寻求着外泄的途径,无法外泄的力比多会引起人的焦虑不安。
而唯一的外泄途径就是我们的行动。可以说,力比多就像一条流淌在我们心里的河,当水位升高时,它能跨过山崖冲垮堤坝,推动我们不断向前,做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创造和成果。
四,达成目标的关键是让能量集中在最需要的地方
1,当一个目标摆在面前时,力比多的外泄又分为积极外泄和消极外泄。
积极的外泄方式,是动起手来将它解决,它会消耗我们的力比多,同时也会带来长效的满足感。
消极的外泄方式,则是将它说出来,在潜意识中把它判定为“已完成”,享受一瞬间“达成目标”的快感。它同样让我们开心,但却不能长久。
而当力比多频繁被这种消极的方式外泄出去,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好像没有什么动力来做这件事了,原先想达成目标的冲动劲,不知不觉就消失了。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谨慎谈论我们的目标。因为无论这目标是什么,一旦说出口,我们心中就会减少一份推动它的力量。
在朋友圈中,我们可以少晒一些加班、腹肌、步数,延迟自己从社交环境中获得满足感的速度;
在聚会中,我们可以少说一些未来、很快、马上,拒绝潜意识将未完成的事当作完成;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少做一些计划、假设、幻想。
2,多一点“现在就干”的实践
(简单的计划还是要的,但过于精细的计划则不需要,它同样是在欺骗你的大脑,让它误以为你已经做了很多,而其实没有)。
五,如何打破说到却做不到的魔咒?
1,我们可以为自己的目标制定一份计划,把几个重要的步骤和时间要求写下来备忘,但要注意不要将计划定得过死、过细。
因为一份过于设计的计划表在花费你大量不必要的时间之外,还会转移你的视线,给自己一种“已经做了很多”的“饱腹感”,造成力比多的外泄。
我们需要将精力集中在完成清单,而非制造清单上,只要稍微写下一些,就马上开始动手做起来吧,我们的大脑会在做事的过程中慢慢发现问题,完善计划。
2,每当完成一个小的任务目标时,把它记录下来,但不要公之于众。
我自己最近在培养夜跑的习惯,一周下来目标是2-3次,每次4、5公里。
一开始,我也像大多数人一样,喜欢把路线和里程截图,发朋友圈,可时间一长我就发现,这种做法,使得下一次我锻炼时,心里惦记的内容变成了朋友们的点赞和评论,而非跑步本身。
于是,为了清除这类因素的干扰,我逐渐将完成目标后的激励,变成了在手机日程表中在这一天画一颗心,慢慢地,日程表上点亮了许多颗心,我每天早上打开它检查待办事项时,都会受到一次无形的、隐秘的自我肯定。试用这种方法一个月后,我的跑步习惯慢慢形成了,我发自内心地觉得,这种激励方式是很正面且有效的。
3,在一项目标已经完成或者正式进入轨道后,我们也可以向身边的人说出目标,谈论你所做的努力,将取得的成绩“写入”你的社交身份之中,获得大家的社会支持和身份认同。
这和你在动手之前就获得满足并不相同,它是你过往努力应得的收获,它会激励你继续向前,去投入下一阶段的实际工作(当然,在工作过程中的谈论目标我们依旧是不鼓励的),朋友们的反馈和建议,也能给你很多启发,让你回顾自己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没有考虑到的方面。
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真正的成功者能够拒绝一切可疑的快感,他无需从别人的赞美、肯定中汲取能量,只在专注的过程中就能心满意足。
而这份满足是最强有力的力比多,能够带来比口头满足更长久的现实效益。所以,从现在起,像保守秘密一样保守你的目标吧,让你的心灵能量集中在最需要它的地方,让扎实确凿的努力带你走向更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