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会感到空虚,如何解决内心的空虚?

每个人活在世间,其实都是孤单的一人行。有些人时常感到自己很孤独,感到自己的世界十分空虚。为什么会空虚呢,内心像是有一个怎么样都填不满的大洞,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为什么网的小编就为大家科普一下为什么人会感到空虚,如何解决内心的空虚。

一、什么是空虚,感觉生活无意义

为什么人会感到空虚,如何解决内心的空虚?

空虚/无意义感是一种对某种复杂的情感状态的主观描述。不同的个体对于空虚感的体验、空虚对于他们来说的意义,都是不同的。在比较典型的案例中,来访把空虚感描述成一种内在感受的“贫瘠”(impoverishment)——无论是好的、有爱的感受,还是糟糕的、痛苦的感受。他们会感觉到,自己内在的感觉、幻想、愿望都是僵死的或者缺失的;他们还会感受到自己对外部的刺激缺乏足够的反应、或只存在机械的反应

“信念、热情、与他人的亲近感“,被“没有生机的感受、无聊感、和流于表面的浅薄感“所替代。他们往往感到自己与他人是区别开来的,对未来的幸福不报希望,无法爱他人关心他人,也无法回应他人对自己的爱与关怀。

为什么人会感到空虚,如何解决内心的空虚?

空虚/无意义感对一些人来说是转瞬即逝的,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周期性的。但对一些人来说,尤其是边缘型和自恋型的病人,空虚感可以是一种长期蔓延的感受,甚至成为病人的自我体验中,最为基础的一种主观体验。病人会感到自己被空虚感所支配

也有人在感到空虚的同时,会伴随抑郁、愤怒、烦躁等其他情绪;长期感受到空虚,会逐渐地影响到病人的自我评价,病人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认为自己存在某些“故障”,或者不具价值。

二、空虚的功能与优点,空虚的独特价值

为什么人会感到空虚,如何解决内心的空虚?

并不存在“好的”或者“坏的”感觉,每种感觉都有它独特的作用与价值。而就如同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一样,空虚的存在也有它自己的功能。

1. 不被允许的心愿,空虚常常,甚至可以说总是,发挥着一种重要的防御功能。

人们有一些不被允许存在的愿望,这种愿望被压抑了下去,压抑到自己的意识都遗忘了它们的存在——这种对不被允许的愿望的压抑,是无聊感和空虚感的核心特征。空虚,是我们主观中能够体会到的“缺失感”,是那些被深埋的愿望、幻想的“缺失/不在场”带来的。

2. 避免应对负面情绪(尤其是攻击性的情绪),当我们失去了一些爱的对象(这种失去有时是客观的,有时是主观体验上的),当这种失去伤害到了个体的自我价值感,我们是会感到愤怒和抑郁的。

尤其是,当这些爱的对象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会被激发如此强烈的情绪。我们会想要攻击和伤害对方,产生关于征服、敌意、嫉妒、复仇的幻想;同时我们会感到强烈的低落、沮丧、使人疼痛的抑郁感。

为什么人会感到空虚,如何解决内心的空虚?

3. 空虚本身就能完成攻击、带来控制感

大部分的防御性的行为,都同时也是获得一些不那么直接的满足感的手段。用咨询室中的一个情景举例:当咨询师让病人尝试体会自己的感受时,病人执拗地坚持着以空虚感来回应。他们拒绝探索“体验到任何感受”的可能性,这往往会让咨询师体会到“气人、不愉快”——某种程度上,当咨询师表现出愤怒,病人那些被空虚深埋了的敌意、愤怒、攻击感,就转而由咨询师来体验和表达了。在这个意义上,空虚的人通过坚持自己的空虚感,释放了一部分自己内部侵略性的感受。

意识到空虚给自己带来一些满足感,对个体克服空虚感来说非常重要。他们需要意识,虽然这种空虚经常被他们体验为一种“不想要”的情感状态,他们自己某种程度上也主动寻求了它。

三、为什么会空虚,空虚是如何发生的?

为什么人会感到空虚,如何解决内心的空虚?

在这个部分,我们来谈谈个体是如何发展出空虚感的。

*发展出真我的孩子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发展出假我的孩子则不能

Winnicott(1960)提出了真我/假我的概念。真我是怎么产生的呢?温尼科特认为,在刚刚出生的婴儿中,TA是没有外部世界的概念的,如果有个足够好的照顾者,TA就会觉得外部的世界是自己创造的,从而产生一种全能幻想:认为周遭的环境都是顺应自己的需要产生的。比如当婴儿饿的时候,照顾者会提供给婴儿食物,而婴儿觉得,食物是由于自己饿了所以出现,自己一旦不饿,食物就会消失。

虽然全能幻想听起来过分夸大,但全能幻想会让婴儿感到外部世界足够安全。婴儿的真我就在全能幻想阶段产生。婴儿会有自发的一些姿态,这些姿态体现了一种潜在的真我;而如果照顾者给予支持性地回应,让婴儿保持全能的自我,婴儿能从照顾者的反馈中感到安全与力量,并逐渐形成真我。

那些形成了真我的孩子,与“自身的感觉”有着良好的关系,他们能够自如地感知到自己的需要、愿望、恐惧、愤怒等等,并能够顺畅地让这些“自身的感觉”被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语言、行为等)。他们能感受到自身是“活生生”的,能体会到一个“真诚的自己”是存在的。因而他们也能比较自然地产生对未来的自己的期许,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等等。

只有感受过自己意志的力量,才能觉得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为什么人会感到空虚,如何解决内心的空虚?

但是,有时候照顾者并不能满足孩子的全能幻想,比如,照顾者错失了孩子自发的手势或者姿态,而用自己的手势姿态来取代,也就是说,如果照顾者没能识别出婴儿的需求,而是将自己的需求强加在婴儿身上。这样会对婴儿的全能幻想产生挫折:婴儿逐渐意识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主宰,而是得依靠外界才能生存。

如果挫折适当,婴儿可以在挫折中逐渐产生个人边界,认识到什么是“我”,什么是“非我”,从而可以与外部世界产生联结。但是挫折一旦过度,就会形成创伤:婴儿感到外界过于危险,而真实的自我太过虚弱,所以必须用顺从照顾者的姿态,才能更好地生存,并因此发展出假我。

那些发展出假我的孩子,与自己的真实情绪是比较疏远的。对他们来说,体会到自己的内在感受,是无效的。他们存活所需要的,是适应照料者的情绪。因此他们久而久之,对外界对自身的期待会很敏感,却无法感受到自己的愿望、需要、情感。因为缺乏一个“真实的自我”,他们也好像无从和人建立真诚的链接。他们感觉不到自己活生生的存在,往往也欠缺对生的渴望,对将来的自我没有期待。他们慢慢发现,除了社会和他人对他们的期待,他们的内在是虚空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