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宴都吃些什么?国宴有哪些讲究?
国宴一直被普通民众好奇,到底中国顶级盛宴上会吃什么喝什么,会不会像过去的满汉全席一样丰盛?为什么网的小编为你揭开国宴神秘的面纱,看一看这些国家领导人都会吃哪些美味。
一、国宴都吃些什么?
国宴是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载体,一定意义上见证了一个国家重要外交发展史。历史在一次次的国宴故事里蜿蜒展开,让人难以曲尽其妙。国宴是一种文化展示,它是集中国家饮食文化特色和礼仪文化特色于一体的国典形式之一,浓墨重彩不为过。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确立的“四菜一汤”的标准沿用至本世纪初。不管哪个国家元首来访举行国宴,报上去的菜单都是严格按照“四菜一汤”标准的。不过,“四菜一汤”并不包含冷盘、点心,冷盘标准不大一样,有时只有一个大拼盘,有时有七八小碟之多。
四个菜不同时上,而是等宾客吃完一道菜后,再换下道菜。主菜上完,再上甜点、水果。水果是根据季节选择,有猕猴桃、葡萄、西瓜等。
1984年11月,外交部根据上级指示再次确定,宴请来访外宾的次数不宜过多,宴请时中餐四菜一汤,西餐一般两菜一汤,最多为三菜一汤。
近年国宴菜进行改革,以减少开支,菜单不超过三菜一汤,其中狮子头、佛跳墙及三宝鸭等为国宴菜的代表菜。
在去年国务院举行的国庆招待会上,也有媒体记者曝光了菜单:冷盘有四样,分别是莲藕、芹菜、鸡肉、鱼柳,简单清爽;四道热菜则分别是珍菌海鲜、酱烧牛排、清炒芥兰和煎烤三文鱼,荤素搭配。
国宴的菜,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地方菜系,以淮扬菜为主,经几代厨师的潜心整理、改良、提炼而成,如川菜,少了麻、辣、油腻,各种菜系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改进,菜谱一般也以清淡、荤素搭配为主。 “国宴菜一定是山珍海味、饕餮大餐”这是一个误区。
二、国宴喝什么酒?
我们常说,朋友来了有好酒。人民大会堂国宴的餐桌上,当然少不了中国的国酒:白酒。这一点,我们也许可以从30多年前的一封信中找到一些痕迹:
江苏省泗阳县洋河酒厂:一九八一年洋河大曲在人民大会堂销售以来,深受五大州(洲)外宾和国内群众的欢迎,大家反映味道纯正、幽香,酒度适中、柔和,且装潢美观,外宾群众尤为喜爱。
从信中我们可以发现,三十年前人民大会堂国宴用酒是洋河酒,并且得到了外宾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八十年代,中国白酒协会编印过一份《白酒行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汇总表》。在这份报告中,详细记录了全国所有主要酒厂的产能产量,到1986年时洋河酒厂以18785吨位列第一。计划经济时代,产量即销量,可见洋河大曲在当时的产销量就已经冠领全国,所以跻身国宴,收到人民大会堂的表扬信,也就不奇怪了。
如今,频频出现在国宴上的酒虽然不再是洋河大曲,但仍然出自洋河,比如前不久的2016年杭州G20峰会选用酒就是梦之蓝。
人民大会堂国宴用酒,过去主要以茅台为主,现在一般不上白酒,而青岛崂山的矿泉水,青岛啤酒 、五星啤酒,因出口量比较大等原因,现在在国宴上很少能见得到了。
新一代的北京啤酒、天津干白葡萄酒、可口可乐、燕京啤酒(000729,股吧)、橙宝、长城葡萄酒、王朝葡萄酒、椰子汁、碧云洞矿泉水、浙江龙井茶等成为国宴指定产品。不管饮料,还是酒类,凡是被指定为国宴专用饮料的厂家,对其产品,都是以专门组织生产,采用特供的形式,严格工艺。
三、国宴有哪些讲究?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尚礼好客,注重礼尚往来。国宴礼仪文化尤为突出。热情好客、彬彬有礼、不卑不亢、周到得体的礼节,使客人感到亲切。近年来国宴注意营造既隆重又亲切的氛围,进一步进行礼仪改革,以热情友好、周到细致的礼仪文化接待国宾,使他们享受国宴之愉悦,真正使客人感到宾至如归。
上世纪50、60年代国宴席上通常安排宾主宴席讲话,当然宾主讲话的时机很有讲究。60年代期间,有一次为非洲一位总统访华举行国宴,宾主双方都发表讲话,讲话稿译成英、法、俄三种文字。分发讲话稿时,有的外交使节显得十分焦急。他们十分关心宾主讲话的内容。那时,我国与苏联正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来访国宾和东道主任何一方讲话中如涉及“苏修”和“小修”,被涉及国的使节就退席以示抗议,一下子,宴会厅就空了几桌。后来,上级指示,以后国宴等他们吃完4道菜之后,宾主双方再讲话,让他们人人满腹而去。
新中国成立后每次国宴规模大, 出席者达500至800人之多。每年例行国庆招待会人数达3000至5000人。地点通常选择在人民大会堂。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欢迎来访国宾的国宴通常设宴席50多桌,除邀请来访国宾一行出席外,还邀请各国驻华使节夫妇,外交团就占了20多桌,加上外国常驻记者及中方陪客,济济一堂。随后又几次改革调整,欢迎国宴由原来约50桌的规模缩小至今天约10桌的规格。
目前的国宴通常为7至8桌,如国宾随行人员少,宾主出席者不超过50人,宴席则安排长条桌或马蹄形桌。这种安排在国外屡见不鲜。宴席的减少来自对邀请对象的严格控制,今天的国宴通常只邀请国宾随行人员30至50人出席。除同时邀请来访国驻华使节外,该使馆的少数主要外交官也被邀请出席。中方除非特别需要外,可请可不请的陪客,一律不请。此项改革既符合当今世界多数国家的外交实践,又切实做到不讲排场,节约外事财政开支。“国宴菜一定是山珍海味、饕餮大餐”这是一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