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玉为什么被骗?徐玉玉会不会变成下一个魏则西?

徐玉玉为什么被骗?徐玉玉会不会变成下一个魏则西?

一,徐玉玉为什么被骗?


8月19日,山东临沂18岁准大学生徐玉玉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被骗走了9900元学费。在从派出所报案回来的路上,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两天后离世。新闻一经爆出,舆论哗然。

1,公开透明成为一种便利,也成了人们心头的一根刺,信息不安全的漏洞更加重了这一担忧。那么,个人隐私或者说信息安全的边界在哪里呢?

2,公众欢迎信息公开透明,更好地享受现代社会的便利;但这种便利的前提是信息传输的规范合理。否则,人人都在社会上“裸奔”,每个人都有被诈骗甚至被“要挟”的可能,最终只能人人自危。

3,强调信息安全,信息交换,合法规范,监管需要一套措施。而这种监管的范围,既有对外部“黑客”入侵的防范,更要有对内部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业伦理约束。

二,徐玉玉事件背后,谁在贩卖着我们的隐私?


1,徐玉玉等人的事件并非个案,它的背后折射出了信息安全的巨大漏洞,并因“被骗者死亡”的结局被推向舆论的顶峰。类似的信息泄露造成财产损失的案例不胜枚举,甚至出现5毛钱一张卖裸照的行径。而从某种程度上说,被泄露的个人信息已经构成个体的“裸照”,让我们在与诈骗分子的交锋中,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据统计,2015年全国电信诈骗发案高达59.9万起,造成经济损失222亿元。

2,从徐玉玉事件来看,骗子不仅知道徐玉玉的电话,还掌握了她获得助学金、家庭信息等等。在骗子眼里,徐玉玉就等同于一个透明人,能化解她认知范围内所有的警惕和顾虑。由此可见,电信诈骗背后已经形成“井然有序”的产业链。

3,滋生此类犯罪的土壤,不是公众的无知,而是监管机构的无能。尽管倒逼式的困境,普遍存在于当下中国的社会治理中,但困境远远不能成为推脱责任的借口。在被骗者个体成为“透明人”的游戏规则下,面对诈骗人员,要求每个人应对自如不仅是对普通人的苛责,更是对犯罪分子的包庇。

4,宝强离婚事件被传得沸沸扬扬。王宝强有9套房,而人们知道的只有美国那一套。这是因为在美国,所有的商业交易遵循规范流程,这些信息公开透明,人们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取得这些信息。而在中国,我们普通人想获取这一信息,依靠的是“内部人员”的爆料。更有甚者,爆料出身份证号等信息,网上明星证件号码、航班、家庭住址更是被明码标价地廉价售卖。

三,徐玉玉会不会变成下一个魏则西?


随着犯罪分子的归案,徐玉玉事件的舆论点击不可避免地走向滑坡。对大众来说,最终也不过变成搜索框里一个冰冷的词汇。但事情可以冷,人心不能凉。从某种程度上,我希望徐玉玉能变成另一个魏则西,在黑幕中炸出一个缺口,而不是以冰冷的身体,离开这个无奈的人间。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