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不建造单壳体潜艇?双壳体和单壳体如何区分?
中国的发展很快,在军事武器上更是有着着很大的进步。就拿潜艇来说,潜艇一般都有双壳体和单壳体的区分,但是中国却没有建造单壳体潜艇。这其中有什么原因?为什么中国的不建造单壳体潜艇?双壳体和单壳体如何区分?为什么网小编为你解答~
为何有双壳体和单壳体之分?
单壳体潜艇的艇体由耐压壳体组成,在耐压壳体外没有包覆物,耐压艇体直接裸露在外。双壳体潜艇的耐压艇体全部被耐压和非耐压的外壳体所包覆,这层外壳除了在舯部有一段是耐压的(耐压液舱),其余都是非耐压的轻外壳。
与双壳体艇相比,单壳体艇因为少了一层外壳体,也没有了双壳体艇复杂的舷侧空间结构,所以结构相对简单。在工程施工量上要比双壳体艇少。与双壳体和个半壳体以及混合壳体结构相比,在耐压舱室容积相同的前提下,单壳体艇的湿表面积最少。湿表面积越大潜艇在水下与水接触的面积越多,摩擦阻力也就越高。潜艇的总阻力值中摩擦阻力占比84%左右,湿表面积大的潜艇阻力大,水下快速性差。单壳体艇因为最小的浸湿表面积,水下快速性也最佳。对于潜艇来说,水下最高航速指标有重要意义,关系着潜艇能否及时到达指定地点,去完成指挥部下达的重要任务。
中国为什么没有建造单壳体潜艇?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中国官方一向对战略核潜艇的发展保密,也从未证实096型核潜艇的研制进展。网络上称英国媒体认为,中国欲建造096型核潜艇将采用单壳体潜艇技术,但所谓的这个英国媒体笔者并未找到出处,不排除某些不良作者自己制作噱头,但这一说法已在网上炒作开来,下面我们忘记这些外媒观点,从技术层面分析中国为何没建单壳体潜艇吧。
一、众所周知,我国的潜艇发展师承苏联的潜艇工业体系。苏联习惯造双壳潜艇,中国也就带有一种倾向性。技术发展跨度大需要稳妥,新研设备和新技术不可能都搭载在一型潜艇上,技术良好的继承性,发展上的循序渐进,都是我过未来常规潜艇研制的原则。
二、单壳体储备浮力小、不沉性差、生命力低。单壳体艇的耐压艇体直接暴露在外,耐压艇体没有任何保护。在发生撞击事故和遭受反潜武器打击下,耐压艇体容易破损并导致舱室内进水。单壳艇主压载水舱少,又分布在艏艉端,潜艇进行均衡的难度较大,在上浮下潜和潜航过程中,艇体均衡的操纵能力较差,对操作要求较高。
三、双壳体的优点则是储备浮力大,提高了水上不沉性。又因为双南体潜艇都是采用小分舱形式,也有利于提高水下不沉性。双壳体又有利于抗爆,因为舷间空间的液舱能吸收一部分爆炸冲击能量。虽然双壳体不利于提高水下航速,而且增加了雷达、声纳反射面积,但是对于降低噪音有很大好处。
双壳体潜艇是否还适合中国海军?
苏联选择双壳体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苏联靠考虑北冰洋水下作战破冰能力,同时双壳体潜艇相比较单壳体潜艇具有储备浮力大,抗沉性较好,所以苏联选择双壳体潜艇也是理所当然的一种选择。但是我们国家的海军作战环境跟苏联完全不同,潜艇作战需求也截然不同,我国海域面积较大,同时常规潜艇也肩负了突破第一岛链第二岛链的任务,担负维护海上交通生命线的重任,综合种种原因,导致了我们的常规潜艇都很大,对比世界其他常规潜艇,我们宋级元级这类新艇水下排水量通常在3000多吨左右,这么大的排水量跟其所采用的双壳体结构具有直接关系,同等直径下,双壳体潜艇跟单壳体潜艇艇内所能布置的空间容积也有差距,单壳体在相同的直径内可以布置更多的武器或者维持作战的生活物资,从而获得更持久的作战能力。而双壳体则不然,由于结构关系,艇内空间自然不如单壳体!过去我们常说双壳体的种种优点诸如;抗沉性好,储备浮力大等。但是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湿表面积大,受制于外面整体包覆水柜的影响水下机动性不如单壳体,并且在浅海海域吨位过大的双壳体潜艇隐蔽性也不如单壳体。
记得在2013年传出中国引进俄罗斯的“达拉级”潜艇时,就有媒体分析可能是中国海军计划转向“单壳体”潜艇。达拉级最关键的改进是放弃了双壳体设计、转向单壳体潜艇。中国与俄罗斯合作建造“达拉级”,可以为国产单壳体潜艇积累经验,打下技术基础。
连俄罗斯这种老牌的双壳体潜艇国家都开始试验单壳体潜艇,不能否认其优点与主流!而我国的海域环境,北海东海都在大陆架上,水域很浅像黄海东海这类水域水深都不超过百米,像舟山岛屿向东100公里的扇形区域内,水深也都在100多米左右,这种环境是十分不利于大型常规潜艇作战的,只有突破第一岛链进入冲绳海槽以后水深才会达到2000米以上,从而获得宽裕的隐蔽空间,而在从基地出发到突破岛链这一阶段的度航区时间内而是十分危险的。虽然我们战时可以在岸基航空兵的保护下将防御纵深前推上千公里,但是和平时期依然免不了各种“苍蝇蚊子”的骚扰!尤其是面对美日庞大的水上水下反潜体系。即使是战时所承受的压力也是很大的!从我国海军的作战需求和潜艇发展潮流来看,选用单壳体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同为在远洋作战的背景下,为了获得更长时间的水下人员持续作战能力跟隐蔽性,同时控制住潜艇的吨位,发展单壳体是比较适合我国海军的!
潜艇的结构形式确定要综合考虑隐身性能、总体布置、航行性能、生存能力、建造工艺、经济性和是否有利于潜艇主要战技性能的实现等因素,最终由领导机关、使用部门、总设计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