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低智商社会?孤独社交有意义吗?
我喜欢并享受我的孤独,也曾深陷其中,也曾急不可待抛弃这份孤独感,直到学会与孤独相处,孤独与社交,内心与外在,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必须平衡处之。而低智商社会的根源∶孤独感与社交无意义!
一、当乌合之众现象成为新常态,一个低智商社会就形成了
前几天,朋友找到我,说:
我们都看你的撕蛋,据说是反低智的。
我那群朋友,有美国《心理周刊》的编辑、北大心理学博导、清华人文系教授,他们都是我以前文字江湖的网友,以前我们经常混的论坛叫“北大新青年”,失散多年,想不到再次通过撕蛋联系,所以,当他们一问起我,我还挺不好意思。
所以,我们计划用假期交流下什么是社会的低智形态。
其中,北大心理学的TA说,
“你有没有发现,你每天努力去写撕蛋,这行为就很低智。
因为你并没有解决方案,你写得再好,也依然有漏洞。
而当你主动释放漏洞时,人们就更自作聪明地以为自己终于抓到你把柄了,然后,你再用时间去解答,很好,你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桥梁。
呃,这看起来很好,但,其实,你很幼稚。
我同意TA说的话:
“人们一直在寻找答案,但人们并不需要答案;
人们要的只是一种认同感,他们只会希望听到自己认为的答案。
而在听到自己心理预期答案时,人们会沾沾自喜;
而当答案不满足自我预期时,他们主动屏蔽。
这就是整个时代的认知偏见。
也是低智商社会的表现之一。
而清华人文系教授PU则认为,
“在信息获取越来越简单的网络生活里,
人们反倒不愿意去主动学习知识和了解信息。
这一点特别像日常生活中居所位置和出行工具的关系——
你以为你搬到市中心地铁旁就会绿色环保出行,但最后你买了车。
原因很简单:中心地段让你觉得开车稍微堵点也没关系,而你身边的邻居也基本都有车,所以,你压根不会选择地铁。
基于这点,PU观察到的现象是:
“因为网络太方便,人们反倒更愿意通过身边人来获得知识,而不关心信息本身,所以才有很多新闻是谣言;
当人们看到新信息,大脑并不去做任何判断,因此,大家对信息真实性也不太在意,重视的反倒是传播的及时性,生怕别人认为自己落伍。
这是群体低智的另一个表现。
而美国《心理周刊》编辑小E在PU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个哲学常识,
“传染性射击。
美国是允许公民合法持有枪支的国家,相信大家都看到过有关警察枪击以及大量伤亡的新闻或故事。而在某些情况下,记录下来的枪弹使用数目之大,会让犯罪现场调查员也感到吃惊。
传染性射击是一种被军人及警察注意到的社会现象,是指
“一个人对目标开枪会引起其他人开始射击,
而跟随开枪的人往往不知道他们开枪的原因或目标。
这现象成因归跟是慌乱,本能,以及信任的结合。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警察听到一个同伴开了枪,他们会恐慌,本能反应就是自己也要尽快开枪,他们会假定开枪的同伴有充分的理由,所以他们没有评估情况就本能地开枪。
这回到网络舆论的层面,就是人云亦云。
结合TA、PU、小E,三人所说,从对答案的索取、对知识的学习、对信息的了解、对谣言的判断,到最后所谓的传染性射击所带来的人云亦云,
当乌合之众现象成为新常态,
一个低智商社会就形成了。
在低智商社会中,傻子才思考
二、低智商社会的症状,你有哪些?
说到一个社会的智商程度,
有一本书叫《低智商社会》。
前麦肯锡咨询公司日本分社社长,大前研一写的。
《低智商社会》
在书中,他指出:
“时代的发展似乎并没有相应提高人们的智商,
反而使得人们的智商在逐渐衰退。
在书中,特列举了低智商社会的现象:
时下的年轻人只关心自己半径三米以内的事情;
人们在网上跟人无话不谈,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懂与人面对面敞开心扉;
没有成功的追求、学习能力低下但丝毫不以为然;
看到电视中的广告就会马上冲动购买;
总有毫不脸红的读错字的官员出现;
遇到困难,懒于思考就立即放弃;
人云亦云,做什么事总愿意随大流等。
他也为低智商社会罗列了很多社会基因关联,包括:
经济萧条与“智商衰退”的关系;
GDP之外为数一亿的“经济文盲”;
迷途政局和“公民集体智商”;
网络社会和虚拟大脑;
无志向无信仰带来的学习能力低下;
从提高“个体智能”转向“集体智商”的教育改革等。
这些关联让人们在剖析低智商社会时有了学术参考。
人们的智商在逐渐衰退
三、低智商社会离我们有多远?
低智商社会离我们有多远?
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
不说日本,不说中国,就拿小E所在的美国而言,
新一轮总统大选,你支持傻子还是骗子?
这就是低智商社会的闹剧。
在回到中国,自虐式直播、无节操段子、尴尬与羞耻触动到的娱乐G点、没有真相的花边新闻,一切的一切,直指低智商社会的雏形已现。
那么,到底什么是低智商社会的根源?
我认为,低智就是提不出高智的问题,所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寻找答案时,列举了一堆脑洞大开的问题,下面几个问题,很惊悚。
1、如果全世界外卖都罢工,生活会怎样?
(问题本质:互联网真的有用么?)
2、如果我们把晒娃变成晒父母生活现状会怎样?
(问题本质:我们到底炫耀什么?)
3、如果现在去一个孤岛只能带一本书,你会怎么选择?
(问题本质:信息是有用还是多余的?)
4、如果你去一个陌生的国家如何介绍自己?
(问题本质:你到底是什么人?)
5、如果你每泄露一次秘密就短5年命,你还活着吗?
(问题本质:你到底能否保守秘密?)
……
我们大概罗列了30条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是:
低智社会的根源∶孤独感与社交无意义。
孤独感与社交无意义
在这里,怕大家不理解,解释下:
孤独感是指:我们害怕孤独,但我们并没有学会理解孤独,我们只是麻痹了孤独。
社交无意义是指:社交并没有让我们更好,相反,我们为没有价值的社交浪费大量时间,而我们所特别在意,一心想保护的我们那些在社交网络里的面子,也毫无实际意义可言。
生存的本质无意义
四、孤独社交
先说孤独感,
我们并不理解孤独。
说到这个时代的心理感受,是一对矛盾词组:
“又自闭,又寂寞。
这其实就是孤独的尴尬性。
“我们每天都在发信息、发朋友圈、发微博,我们特别害怕孤独,但我们的时间其实一直处于对抗孤独却从来没体会过真正的孤独。
我们其实内心一直与害怕孤独的想法、担忧与试图远离孤独的幻觉作伴,我们并未独处。
对我们绝大多数人而言,我们对孤单的害怕在于,
我们不仅仅怕没有陪伴,更因为没人陪伴而担忧;
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也都在自己的茧壳里,我们让自己进入了孤独的焦虑和恐慌中:
越来越少的人指望他人陪伴的欢愉和温情;
但是没有他人的陪伴,他们真的不知如何打发时间。
于是,在焦虑和恐慌中,时间浪费了。
在这里,正是人们害怕孤独,而放弃了独处。
缺乏对独处的渴求,我们不仅害怕孤独,还亵渎了孤独。
独处,一如旅行中、航班上的独立时光,是一个高级条件。
在这样的高级条件中,一个人才真正意思上可以做到“集中思考”、沉思、反思、创新,最终才能生产出有营养和实际意义的交流内容。
人们因为害怕孤独,而忽视独处。
结果永远不知道自己应该放弃、丢掉的东西是什么;
也不明白自己本心追求的东西是什么。
在害怕孤独的心理对抗中,人们迷失了。
开始对新的观念、知识、信息,不感冒。
我们开始不作为,不再为社会创造真正有思想性的价值。
在害怕孤独的对抗漩涡中
五、基于孤独,导致了社交无意义
因为孤独感无法解决,并被合理理解,
然后,基于孤独,导致了社交无意义。
首先,在移动互联网上,再也没有人是孤独一身了。
因为每一秒,只要打开朋友圈,就会有人说话,虽然那些人,你并不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面。
网络成为一个没有人永远离开,没有人真正安静,似乎所有人都有求必应(但大家都漠不关心)的幻境;
哪怕有人死亡,你也无法第一时间知道他死亡。
其次,在看不见真人的网络上,人与人建立关系而不用被迫发生某些交易,没有人可以强迫任何人去做对方不喜欢的事。
在这样的网络社交关系中,没有人有义务,同样的,没有人有权利,开心就点赞,不开心就屏蔽,无需借口、道歉,甚至连撒谎都不需要,只要指尖一动,就可以将一段关系建立或瓦解;
第三,网络正在在挑战现实中的真实关系。
无论你在开会还是听人交流,打开手机,登陆朋友圈,你就能暂时逃离现实社会。
只要你需要,任何人都能成为你单一时间点的交流对象;
只要你乐意,你可以很轻易就可以从沉重现实中逃离出。
网络里的人物替代了社会关系,我们都是塑化的存在。
塑料感:靓丽、失真、脆弱
六、低智商社会和社交孤独症
简单说,社交网络的发展。
正在刺激真实社交关系的瓦解。
而缺乏真实价值的社会关系,导致低智化的加剧。
这也就是昏黯无光的未来所说的,
未来,血缘关系将被人工智能替代;
父母子女的家庭关系被机器人替代;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疏远。
而在这样的趋势下,原本聚合了资源、资本和机会的大城市,并没有发挥高级大脑的主动性,优秀的人们并没有(也不愿意)协力共创什么,而城市中,个体相似的孤独感进一步推动社会的低智商形态的呈现。
不懂得欣赏孤独感的都市人群,正迷恋于“关系存在毫无价值”的网络身份中。
这或许是低智商社会的根源。
那么,问题来了
到底开头说的三人TA、PU、小e是否存在?
提示下,如果e代表互联网,那tapu是什么
……
好了,感谢你们关注撕蛋
愿我们能在一起,不孤独
文: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