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赚钱更重要的是什么?看破4个规律

最近几年,全社会各领域大谈资源整合。那么,对于每一个年轻个体而言,又该如何在迷茫的青春里,找寻到符合自身特性的事业发展捷径,实现个人品牌的成倍扩张呢?在持续十年的采访工作中,我通过对上百位各领域佼佼者的观察,发现了如下规律,非常值得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和职场新人们借鉴思考。讲真,这远要比暂时的赚钱更重要。

比赚钱更重要的是什么?看破4个规律

比赚钱更重要的是什么?看破4个规律

这中间,既有强弱整合,也有为实现“1+1>2”效果的跨界强强联手。譬如滴滴与东方航空的联手,实现了航空与地面交通的无缝衔接。再比如掌阅与宝岛眼镜的联手,让用户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为其眼睛视力保驾护航。

1、职业定位千万不要被所学专业框住

对于不少大学生们来说,总觉得“专业定未来”,似乎大学录取通知书下发的那一刻,便决定了自己的专业归属及未来三十年的职业走向。我曾听到过很多在校大学生的抱怨,抱怨自己当初的专业并非所爱,抱怨四年的学习生活是有多么枯燥,于是恐慌,恐慌于在这个就业紧张的时代,脱离了专业去找工作根本就是痴人说梦,或者说自己除了专业文凭,根本找不到其他吸引用人单位眼球的优势项了。

假使你的思维模式真的遵循了如上老套路,就只能被专业牵着鼻子走。在很多工作十年甚至更久的事业佼佼者们看来,职业定位事实上与所学专业并非紧密相关,大学生们千万不要被“专业”二字框住。大学四年,更大意义上是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专业”对就业与择业只起到一部分作用。就拿一些新闻单位来说,过半一线记者都非新闻专业的毕业生,而是来自金融、社会、英语、外贸等其他专业,尽管非新闻专业出身,但他们的共通点是沟通写作能力出类拔萃,善于创新。

2、想法让自己站在那个最能展现才华的“交集”里

刚刚说到不要被所学专业框住职业定位,并不代表你必须要脱离本专业去跨领域择业,而是待四年学业完成时,本专业的人才供给远远超过用人单位的需求时,就得及时调转思路了。当然,临床医学,生物工程等技术性非常强的专业除外。

那么,怎么调转?从过来人的经验看,想方设法让自己站在那个最能展现才华的“交集”里。

比如,你的专业是英语,同时在大学四年里你又对金融方面的知识积累不少,同时善于与人打交道,形象不错。那么“交集”之下,最利于你职场发展的是——外资金融机构的公共关系部,你不单会得心应手,而且还能把专业知识与自身长处发挥到极致。这样积累几年经验后,职业选择面会成倍扩展。

同样,如果你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却又不愿意做一个黑白颠倒的程序猿,怎么办?假如你写作不错,“交集”之下的选择可以是,网站科技类频道的记者或编辑;假如你原生家庭的人脉圈存在优势,你在大学里又善于辩论或谈判,那“交集”之下的选择还可以是,IT企业或大电商公司的营销事业部。

在此要多啰嗦一句,我上面所说的这个利用“交集”找职场起步点的方法,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个人技能的提升而微调。比如案例中的那个到外资金融机构公共关系部工作的大学生,可能几年之后,因为工作关系频繁公派出国,积累了大量海外资源,那么,他的能力“交集”便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3、在没站稳脚跟时,充实自己比兼职赚钱重要

眼下,不少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小白们都错误理解了“斜杠青年”这一概念,认为只有做“斜杠青年”才算优秀与个人能力的彰显。但实际上,当你还未站稳脚跟时,选择充实自己比兼职赚钱更重要。当然,如果你精力旺盛,能二者兼顾就再好不过了。

有位做医药保健行业的CEO朋友当年还在一家公司做白领时,周遭不少同事都在业余时间画图纸赚外快,唯独他,每天下班回家除了吃饭就是看书,最终在一年多后拿下了研究生学位,并于同年跳槽到一家发展前景更好,工资收入更高的大企业。旁人一算,他只一年多赚出来的工资就相当于别人两年的兼职外快,这笔“投资”做得值。

4、人不怕出名,猪也不怕壮

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观点,是因为中国人总有些根深蒂固的想法,比如酒香不怕巷子深、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之类,以致在个人品牌营销的道路上畏首畏尾,怕惹麻烦,很难突破瓶颈实现成功,尤其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

可你要知道,社会上、网络中,每天都有无数声音发出,你如果不喊出来,不喊大声点儿,就会被淹没在人群中。所以,猪只有壮了,才是好猪,才值钱;人只有出名了,才是实力的象征。换句话讲,当你把声音发出来了,别人听到了,认识你,支持你,你才会越来越强大,才有实力面对更多挑战与竞争。

所以,当你还没有资格谈低调时,一定不要把自己淹没在人海里。遇到机会,一个字,冲!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