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隋文帝杨坚被称为圣人可汗?隋文帝杨坚儿子有哪些?
隋文帝杨坚被称为圣人可汗,这个称呼绝对不是浪得虚名,历史上的隋文帝杨坚的功绩局对可以担得圣人可汗之称,下面十万个为什么网小编将为你解答为什么隋文帝杨坚被称为圣人可汗?隋文帝杨坚儿子有哪些?
为什么隋文帝杨坚被称为圣人可汗?
隋文帝杨坚被称为圣人可汗。隋朝立国之初,突厥屡犯边境,在反击战中隋文帝文武并用,既有挑拨分化,又有军事打击,把突厥生生地给分裂成两部,东突厥部启民可汗称臣,愿意内附,上隋文帝尊号“圣人莫缘可汗”,称赞他“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圣人可汗。今是大日,愿圣人可汗千岁万岁常如今日也。”
的确,隋文帝杨坚被称为圣人可汗他担得起这个称号。他执政的20多年时间里,国家安定,经济繁荣,老百姓安居乐业,一片兴旺景象。当时的粮食布帛“府藏皆满、无处容纳”,再造新库,亦“堆积无余”,隋文帝只好下令免除租赋,“寓富于民,不藏于府”。 有非常之功者,必有非常之本事。纵观隋文帝的成功,他在三个方面做的确实出类拔萃。
1、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以负重任
隋文帝是个很有魄力的皇帝,用时下比较时髦的词儿形容,属于开拓型的领导。但他也是人,是人就有弱点。史书上说他“性严重,有威容”,其实,他也有浮躁的时候。隋文帝的妻子孤独皇后,是个很贤惠的女人,就是吃醋太厉害。一次,她听说隋文帝宠幸了一个女人,就把这个女人杀了。隋文帝气得皇帝也不想当了,一个人骑马跑出宫中,走进深山二十多里,在大臣们的劝说下才返回了宫中。实践增长才干,生活使人成熟,或许,正是这样的磨练才造就了他“性严重、有威容”的人格魅力吧?
2、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率先垂范
隋文帝虽然不喜欢读书,但是非常务实,他的务实首先体现在身体力行上。比如说倡导节俭吧,隋文帝是出了名的。作为一国之君,他平时一顿饭不过一肉,宫廷用物,坏了的经过修补接着再用。在他的倡导和带动下,皇后不尚丽服艳饰。宫人的衣服也是穿了再穿,少有新制。达官贵人也以节俭朴素为荣,便服多用布帛,不以金玉为饰。久而久之,形成了隋初崇尚节俭的社会风气。由倡导节俭而想见其他,隋文帝的成功实在有其必然。
3、真心关注百姓的疾苦,治国重本
本是什么?本就是老百姓的幸福。南北朝净出昏君暴君,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更替,为什么他们不能长久,原因或许很多,但有一点很关键,就因为他们没把老百姓放在心里,治国无本。隋文帝在这一点上却很清醒,抓到了点子上。每次乘舆外出,碰到老百姓上访,他都要停下来亲自过问。经常派专人到下边去,查访吏治得失、民间疾苦。有一次,关中闹饥荒,他派遣身边的大臣去视察灾情。有个大臣把老百姓吃的豆屑杂糠的食物呈给了他。他流下了心酸的眼泪,深加自责,引以为咎。
在君权至上的时代,一个皇帝能这样做而且做的这么好,实在难能可贵。遗憾的是,晚年的隋文帝似乎换了一个人,到了更年期似的喜怒无常。教子无方,大好江山,竟然二世而亡,隋文帝有责任。再有本事的人也犯浑,这一点,隋文帝也没例外。
隋文帝杨坚有几个儿子?
隋文帝共有五个儿子,全部为孤独氏所生。这五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杨勇,即皇太子。晋王杨广、秦王杨俊、越王杨季、汉王杨谅。
太子杨勇
杨勇,隋文帝长子,字地伐,母独孤皇后。隋建国后,立为太子。性奢华,又多内宠,但当参预国政时,每多建议。其后渐受猜忌。开皇二十年(600年),杨勇被废为庶人,后赐勇死,追封为房陵王。杨勇本性直率,不知矫饰,容易发怒,形于言表杨勇虽然有些好色、奢侈,但为人宽厚,率意任情,没有矫饰假装的性格,常常优礼士人,宽接大臣。
晋王杨广
杨广(569年-618年),即隋炀帝,是隋朝的第二任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隋文帝杨坚次子,母文献独孤皇后。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晋王杨广生性狡诈诡谲,善于矫饰逢迎,本是一个投机取巧之人。他早有夺嫡的心思,处处沽名钓誉,揣摩了独孤后的情性,一味迎合。即位之后,对于国政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造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推动大建设,开创科举,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等。
秦王杨俊
杨俊(571-600),隋文帝第三子,母独孤皇后,小字阿祗。开皇元年(581年)立为秦王。杨俊生性仁恕慈爱,崇敬佛道。起初,杨俊颇有作为,因此让文帝相当高兴,甚至下旨奖励他。但之后他开始渐渐奢侈起来,还有违反制度的行为,放起高利贷,让人民官吏大感痛苦。杨俊还是不改他的行为,继续建筑豪华的宫殿,穷极奢侈与华丽。杨俊还多有姬妾,然而他的王妃崔氏颇善妒,便在瓜中下毒,杨俊因此身体不适,回到京师。文帝将他的官位都免去,开皇二十年(600年)六月,杨俊在秦王府过世。
汉王杨谅
杨谅(575年-605年),字德章,一名杰,隋文帝杨坚第五子,母独孤皇后。开皇元年,立为汉王。仁寿四年因不满其兄隋炀帝杨广即位,遂起兵造反,被杨素率兵击败,穷蹙而降。杨广以兄弟之情,恕谅一死,除名为民,绝其属籍,竟以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