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怎么死的?汪精卫后代结局如何?

汪精卫最后死在日本我们都知道,但是汪精卫是怎么死的呢?汪精卫既不是日本人害死的,也不是国民党军统人员毒死的,至于被江湖郎中毒死云云,更属无稽之谈。还有汪精卫死后他的后代回国了吗?下面为什么网带你看看汪精卫怎么死的?汪精卫后代结局如何?

汪精卫怎么死的?

1944年11月11日,大汉奸汪精卫死于日本,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关于他的死因,却存在着种种不同说法,成为一大迷案。汪精卫怎么死的有哪些说法呢?

汪精卫怎么死的?汪精卫后代结局如何?

1:蒋介石秘密害死

有人认为汪精卫是被蒋介石暗害而死的。汪精卫在日本住院期间,蒋介石秘密派人买通医院的女护士,每天给汪送药吃时,秘密掺入一点无色无味的慢性毒药,终使汪精卫因中毒而亡。

2:汪精卫旧伤复发而死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汪精卫是旧伤复发而死的。1944年3月,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附属医院4楼的一间特别病房里,住进了一个名叫梅号的病人,这名特殊的病人就是汪精卫。汪患的病症为多发性骨髓肿,其病根在1935年遇刺后仍留在体内的子弹所致。

早在1943年8月间,汪精卫便常感到背部酸痛,后来发展到胸部及两肋同时发痛,就请日本陆军军医作了缜密检查。断定为背部脊椎骨留弹影响所致。12月,汪精卫做了手术,取出了留在背部8年之久的子弹,病情暂时好转。1944年元旦,汪精卫突然又觉身体不适。并有高烧。延至1月中旬,汪精卫发烧的次数激增,浑身剧痛难忍,并进而发觉双腿麻痹,不能动弹。2月底,经日本所派专家诊治,诊断为脊椎骨压迫神经症,认为病情已十分危险,非立即实施手术不可。3月3日,汪精卫一行几十人乘机到达名古屋。3月4日晚,由日本神经科专家斋滕真主持手术。经过1个多小时,切除胸骨三四片。手术后,汪情况良好。三四天后,汪病情又转恶化。其后,病情便时好时坏,至九、十月间,汪病情更见沉重。11月9日,美国飞机空袭名古屋。帝国附属医院将汪精卫连人带床急速送入地下防空洞。当时天气寒冷,地下室又无暖气设备,寒气彻骨。汪精卫突受奇寒,病情急剧恶化。10日上午6时,高烧至40度6分,食欲全无,呼吸困难,渐入危笃状态,至下午4 时20分,终告不治身亡。

汪精卫怎么死的?汪精卫后代结局如何?

3:汪精卫成为日本医学试验品

另有一种意见认为,汪精卫是做了日本的医学实验品而死的。

1944年3 月3日,汪被空运到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医院,住进特殊病房。经该院内外科大夫会诊,一致认为是铅毒入骨之故。第一外科部上野博士决定进行第二次手术,削骨去毒。手术方案有两个:一是上野博士建议去掉一节胸椎骨,并从病人身上取下一块骼骨仿制成胸椎骨移植上去。二是黑田久雄大夫主张手术后任其自然愈合,不必植入仿制胸椎骨。经辩论,定了第一方案。但在手术前半小时,院方突然通知按第二方案进行。一星期后,经X光拍照检查,削骨处非但没能完全愈合,反而开始萎缩, 要重做“植骨”手术已经不可能了。执刀大夫龟田弄不明白院方为何临时改变手术方案,便三番五次问他的未婚妻小笠顺子(其父是军部情报处的一名要员)探听。小笠终于亮出了一份“军部指令”,上写:

“上野博士:陆军117部渡边大佐,因早年枪创复发,患胸椎骨铅毒症,现住东京皇室医院,欲转去你院作自然愈合疗法。为确保削骨去毒手术的成功,限你们于一二天内,先作一名病理实验,无论何人,均可列为试验对象。注意,这是军部和首相府的最新指示。”(日期是1944年3月4日)这才是揭开了龟田心里的谜:原来是把汪精卫作为一个试验品。

“半月后,经第二次X光透视,汪手术过的胸椎骨继续变形。汪形如干尸,彻夜呻吟,只好卧等其死了。本来尚能勉强坐卧的汪精卫,经过“削骨去毒,自然愈合”的试验,后来连头颅的重量也支撑不住了。那班美国医学博士们,最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特制一个钢圈,套住汪的下颌,将他的头颅凌空吊起,用机械的方法,将头颅和颈椎骨拉直。就这样汪精卫整整吊了3个月,终于在1944年11 月11日无声无息地死在“绞刑架”上了。”

三种说法哪一种是真的,看来一时难以定论。

汪精卫怎么死的?汪精卫后代结局如何?

汪精卫后代结局如何?

汪精卫为中国人所不耻,他死后,他的子女又如何在中国立足呢?下面来看看汪精卫子女的结局如何?

汪精卫怎么死的?汪精卫后代结局如何?

五子女的下落

长子汪文婴,1913年出生。曾留德学习政治经济,后在汪政权军事委员会第三厅担任军需处长。现居美国加州。

长女汪文惺,早年在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学习,曾在香港多所小学任教。退休后定居美国新泽西。

次女汪文彬,1920年出生。曾任印度尼西亚政府医药部门高级主管,后在印尼隐居当修女。

汪精卫怎么死的?汪精卫后代结局如何?

三女汪文恂,1922年出生。早年为父亲整理文稿,曾任香港大学教育系教授,2002年病故。

次子汪文悌,1928年出生。毕业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在香港从事桥梁建筑,多次应邀回内地开展合作项目。

在汪文惺寓所墙上,有一幅两代人合作的字画,汪文惺画了村童牵驴;何孟恒补上了山影树色;而上方,是汪精卫手书一首五言古诗,看似轻松诙谐,却饶有深意:

“驴为哲学家,负重无不可。四足已蹩(bié xiè),一背仍磊(kē)。怡然逢孺子,引手释所荷。牵曳就刍秣,目动两颐朵。长劳得少息,此乐吾亦颇。泉声如引睡,芳草随所卧。”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