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月正圆孙俪饰陕西女首富周莹,周莹生平事迹?
《那年花开月正圆》孙俪饰演的是陕西女首富周莹,周莹这个人在历史上是有事件记载的,那么孙俪饰演的陕西女首富周莹是什么样的呢?十万个为什么网小编将为你解答那年花开月正圆孙俪饰陕西女首富周莹,周莹生平事迹?
陕西女首富周莹生平事迹
陕西女首富周莹一生有许多称号:安吴寡妇、慈禧义女、一品夫人、护国夫人、女商圣。
一百多年前,她曾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独创精神,将一个行将倒闭的商业大厦建成商业帝国;因捐资助饷被慈禧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因广济百姓在关中地区传为佳话,她的义举和远见卓识至今还被当地人们广为流传。但她又是一个不幸运的女人,婚后一年,公公不幸外出遇难,丈夫病逝,18岁时,她孤身撑起了一个濒于破灭的家庭。然而这位陕西女首富,留给后世的史料记载仅仅是泾阳县志上短短的一段话和乡邻的传说,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传奇女子呢?
临危受命接管吴氏产业
清朝末年,三原县孟店村富商周梅村之女周莹,嫁给泾阳县首富吴尉文的独生子吴聘。过门当天她惊讶地发现丈夫重病缠身,将不久于人世。在这悲喜交加之际,周莹用自己的爱心照顾着生命垂危的丈夫,赢得了吴家上上下下的信任。
此时的吴家虽然已经有庞大的家业,但经营的商业逐渐衰落,出于对儿媳周莹的信任,公公吴尉文便将吴家的商铺、生意交由周莹来管理。
然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周莹嫁入吴家一年之后,不幸的事发生了。公公吴尉文在外出途中遇难,丈夫吴聘由于受不了打击,也撒手西去。这样的打击让一个女人失去了生命中的依靠,在悲痛和无助下,周莹并没有退缩,她冷静地处理了家中大事。她以过人的智慧和勇气博得了吴家东大院管家、账房、武师等谋士的支持,顺利地接管了吴氏家族的商号、店铺、土地、房产等商业资本,此时的周莹仅仅只有18岁。
艰苦经营扭转家族危机
在清末那个动乱的社会里,女人要想立足商场,除了具有临危不乱、果敢刚毅、处事冷静、智慧过人外,传统文化倡导的诚信仁义是周莹成功的法宝。
当时周莹身边围绕着几十个谋士能人,其中尤以扬州总管罗天增与杨茂亭、王子绪、王幼农等人著称,他们个个多谋善断、经营有方。周莹对他们恩威并用,处处倚重,很快使衰败的商号重新兴旺起来。她先后在上海、四川、陕西设淮盐总号分店,在甘肃设立以经营药材为主和在湖北设立以经营布匹为主的商号、店铺。
经过她的艰苦经营,吴家的生意日渐转好。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的生意,南通北达,连成一气。民间曾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其经营范围之大,资本之雄厚,可以想见。之后,周莹又在关中各地开设当铺,药铺以“仁寿堂”为字号,并在淳化、口镇等地开设了油坊、烧酒坊、粮店、米号;泾阳县城内山门角以西两边都是式仪堂的房产,共二十几院,足足占了半条街道。这时吴家的家业已达鼎盛时期……
诚实信义铸就商业帝国
一名成功的商人,要在自己的经营中永立不败之地,信誉的好坏,决定了成败。周莹一生对信誉的投资,帮助她建造起了一座商业帝国。
相传1903年,一位画商将几幅据说是宋徽宗的花鸟图拿到安吴堡,高价卖给周莹收藏。未久,经一位画家鉴定是膺品。周莹找来画商说:“你不应该靠欺骗捞银子。往后谁还敢与你做买卖?你记住,砸招牌的事,是商家最可耻的愚蠢!”事后未久,高陵南糖商号食盐专卖店误将海盐当晋大青盐卖,让一老者发觉,找到商号总理(商号的管事先生)提出批评,周莹知道后,立即命盐店贴出告示,承认错误,以三倍价格赔偿给老者,受到高陵县人一致好评。她的盐店销售额,几乎在一夜间提高了四倍,占到全县盐销售量的七成多。事后,周莹命商店在门口挂了一块“诚实无诈自律自戒”的木匾作警示,这块牌匾直到她死后毁于南糖店的一场大火。
周莹一生,对商人的商誉视为生命,当义和拳运动爆发后,社会动乱,匪盗丛生,民不聊生。在如此特殊局势下,坚守商誉的商家减少了。周莹对此很不以为然。她千里贩粟不加价,为民解困,获得民众一致赞扬,但此举却引起一些粮商的痛恨,骂她砸了他们的饭碗。周莹听到后笑道:“民以食为天,你若为谋取暴利无所顾忌,真正砸破碗的人就是自己了。”
在生意经营上,相传周莹并不懂行,但她却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她采取统一管理、统一运价、利益均得、共担风险的方针,将陷入困境的渭北运载行业引出了泥沼,保证了西部物流在风雨中畅通。这种敢承担风险的远虑思想和意识,在今天也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信誉为本把握经商时机
相传安吴寡妇周莹为商,坚守一个“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原则。她卖粮,亲自检查质量,动手拣杂挑沙过土;卖布亲自复尺;卖茶叶亲自品尝新陈。她的商品既经得起检验,又经得起货比三家。为了把茶叶泡制成边民喜欢的块茶,她高薪聘请茶叶专家,创造了在历史上名传西部边陲的“泾砖”茶,为陕西商人树起名牌产品。为使三原大布占领更大市场,她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对原布加工工艺多次改进,创造了三原大布誉满中国的声名,三原县城的山西街,在那个时候,成为中国最有名望的大布一条街。
从商决不能墨守成规,在商机面前商人机会均等。一年秋天,关中棉花喜获丰收。但是关中的棉花行想趁机杀价,引起棉农不满,周莹则坚持按照往年的市场价收购棉花,棉农便将棉花都卖给了她。第二年,棉花歉收,因上年棉花库存充足,周莹独占商机,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7年时间里,她由小打小闹成为关中地区棉花买卖大户。其实周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棉商,只是她灵活善变,审时度事,敢于求新求进,善于捕捉商机。
捐资助饷树立秦商典范
1900年,慈禧西安避难时,周莹向太后提供了10万两白银,慈禧亲手题写“护国夫人”牌匾,并收她为义女,从此母女相称,对于一个寻常人家的女人,这种殊荣是绝无仅有的。《辛丑条约》签订后,她又向太后进交白银,同赴国难。慈禧感于她的义举,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
她不仅在国家危难关头慷慨解囊,对乡里更是乐善好施,正因为如此,她才在社会、商界和平民百姓中赢得了无与伦比的人气和名声。
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这一件件义事,使她成为关中地区远近闻名的“女商人”。由于战乱和天灾,关中地区涌现出饥民大潮。周莹决定开仓放粮,设置粥厂,赈济灾民。她在关中受灾地方开设粥厂,让泾阳、淳化、三原、蒲城、富平等米粮店开仓放粮,将粮食分给周边穷苦人家。泾阳、三原两县在修县志时,特别将她的善举载入史册。
即使病逝前夕,她仍关心关中地区的水利修复工程,并因此埋银于地下,等待时机的到来。
重友谊赢得朋友尊重
周莹善良、多情、重义,把身边人视为兄弟姐妹,把管事伙计们视为手足,对跟随她始终的丫环书童,更是知恩以报,不但为他们成家立业,而且为他们教育子女。
周莹为商25年,揽到旗下的人才成百上千,仅财会人员就多达二百六十多名,这些人都是誉领各地的拔尖能手。相传她的管家骆荣,财务总管房中书,跟她共事终生,至死一文未贪,其诚其志其廉令人难忘。与她出生入死的武师们、谋士们在与她诀别时如丧考妣,令人感慨万千。原因十分简单,周莹不是把他们当成工具使用,而是视他们为自己真正的知心朋友。
安吴堡当地民间相传:她为了解下情,密切主仆关系,每月初一、十五,与下人在一起聚餐,但决不准酩酊大醉,这种做法,就是在今天,也极难在一些企业做到。
这些善待朋友的举措使周莹赢得了周围人的尊重,从而保证了她商业帝国25年长盛不衰。
小说《安吴商妇》的作者李文德这样评价过周莹:“她不仅是中国商业领域历史上唯一有不俗建树的商业才女,而且是唯一在中国商业历史上为国家民族创立过不朽功绩的女商业家,唯一对庶民百姓爱之深沉的女慈善家和爱国的女商圣。作为晚清时期的女商人,能够在动荡混乱的时局中找到一次次商机,为国家捐资助饷、为救济乡民慷慨解囊、为朋友而信守承诺,就足以证明周莹的才能与智慧。她的美德与智慧,不只是一种人格魅力的体现,而是秦商秦人智慧的结晶,值得三秦人骄傲和自豪!”
英雄落幕走完传奇人生
宣统二年(1910年),安吴寡妇周莹去世,终年42岁。伴随着她生命的谢幕,她将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巨额财产分给所有下人,土地归村人共有。她离开周家时十七岁,在吴家度过了整整二十五年的风雨岁月。她用自己的刚强和不屈的性格,撑起了风雨飘摇的吴家,据当地人说,安吴寡妇周莹出殡的当天,自发送葬的四邻乡亲约有八万之众,这种葬仪,在关中道上不是绝无仅有,也是空前绝后。尽管如此,吴家寡妇周莹,死后也是不幸的,在她手里修的吴氏陵园是吴氏庄园的有机组成部分,园内柏树林立,石马、石碑、石坊尽显庄严与气势,到现在还显示着不容忽视的气派。然而她的坟茔却进不了吴家陵园,只在陵园以东200多米的地方安葬,至今已了无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