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曾四次经商都以失败告终是怎么回事?
发布日期:2017年8月3日
294次浏览
姜子牙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贤才,来辅助周国实现灭殷兴周的任务,所以名太公为“太公望”,到武王执政时,又以“师尚父”相称,尊宠权贵无以复加。他曾四次经商都以失败告终,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为什么网为您解惑。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其先祖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从其封姓,故以吕为氏。
出生地主要有东海说和河内说。《孟子》的《离娄上》和《尽心上》两章都提到姜子牙“居东海之滨”;《吕氏春秋·首时》也说,“太公望,东夷之士也”;《史记·齐太公世家》也说他是“东海上人”。
但这些说法都很笼统含糊。晋代张华《博物志》说得较为明确:“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水经注·齐乘》也说,“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棘津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
姜子牙后辅佐了西周王,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纣兵大败,纣王登台自焚而死,从此商亡周立。
四个回合的生意均失败
第一回做生意,姜子牙自认为会编笊篱,正好他家后园又有竹子,所以他选择了编织业,自己编了一担笊篱,挑到朝歌去卖。结果半天下来一个都没有卖出去,正好肚子又饥饿了,只好又挑着回家。一来一回,白跑了七十多里路。
第二回做生意,姜子牙听从朋友宋异人的建议,他挑了一担面粉到朝歌城去卖,四个城门走遍了也没碰到一个买主。后来好不容易等到了一个买主,偏偏又被一匹马踢翻了箩筐,面粉撒在了地上,被风吹得精光。
第三回做生意,姜子牙又听从宋异人的建议,在朝歌城南门开设了一家酒店。虽然这里地段较好,但由于正值盛夏,那时没有冰箱保鲜,一场倾盆大雨就将猪羊肉馔都闷蒸腐烂了,他遭受到惨重的损失。
第四回做生意,姜子牙又在宋异人的帮助下,做起了贩卖牛马猪羊的买卖。不料,那天他赶着牲畜群进城的时候,遇上官府禁止屠宰牲口,他的牲畜一口都没卖出。由于信息不灵,同样会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