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罗是谁?甘罗是扶苏的伴读吗?甘罗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上有个小神童,他十二岁称相,他的才干是很多历史人物非常敬仰的,不过这个甘罗曾为秦国大公子扶苏的伴读,为什么网小编将为你解答甘罗是谁?甘罗是扶苏的伴读吗?甘罗怎么死的?
甘罗是谁?
甘罗,是战国时期秦国人,史书只记载到12岁为止。
甘罗的祖父甘茂是秦国的名将,后来因为权力之争被人诋毁而背叛秦国,投奔了齐国并且位列上卿,最后死在了魏国。因为祖父的叛逃,使得甘罗家族在秦国失去了原有的高位,甘罗虽然从小聪颖,也只能去投靠当时秦国最有权势的丞相吕不韦,在他的门下担任家臣。
在他12岁的时候,吕不韦准备派张唐去燕国担任相国以联燕攻赵,张唐却一再找理由来推托。这时候是甘罗向吕不韦毛遂自荐,并以项橐七岁为孔子师为例说服了他。而在面对张唐的时候,甘罗与其说是在劝说他不如说是在恐吓他。甘罗先用两个问题,让张唐知道自己的功劳不如当年的白起,杀死白起的范雎的权势不如吕不韦。最后他威胁张唐,现在他违抗吕不韦的话会比白起死得还惨。张唐被甘罗吓到所以只好乖乖接受命令。
之后,甘罗愿出使赵国,又得到了吕不韦和秦王政的同意。甘罗先告诉赵王秦国联燕攻赵是为了赵国河间的土地,然后向他讨要河间的五座城池来换取秦国将战略改成联赵攻燕。赵王答应后,攻打燕国将打下的城池又送了秦国11座。
因为甘罗的出使,秦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16座城池。秦王大喜,所以在甘罗回国后就封他为上卿,地位等同丞相,同时大为赏赐。甘罗之后的事迹史书就没有记载。
甘罗是扶苏的伴读吗?
要知道甘罗与扶苏的关系,我们先来看看他们两人之间有什么交集。甘罗是战国时期前247年生人,他在少年时期就以才智敏捷闻名,十二岁时就能凭借好口才让秦国获得十几座城池,被嬴政封为上卿之职。可惜甘罗虽然有才能,但是寿命却不长,他在受封后不久就去世了。扶苏比甘罗小六岁,他是秦朝太子,在诸位皇子中最有政治才能,也最受嬴政青睐。但是嬴政死后,赵高与李斯伪造圣旨将扶苏赐死了。由此看来甘罗和扶苏是没有什么交集的,而且一开始甘罗是吕不韦的家臣,嬴政更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与政敌的门客多做接触了。
但是在小说《哑舍》中,甘罗是扶苏的伴读,甘罗一直追随扶苏。在扶苏被害后,甘罗将他葬在皇陵中。
甘罗怎么死的?
甘罗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小神童,比如甘罗,据说他十二岁就做了秦国丞相。只可惜,他的寿命也不大,也才活了十二岁。那么当时秦王为何让十二岁的小孩做丞相,他又为什么死的呢?这里面有些故事。
甘罗这个人可不是别人,他是正儿八经的官二代,祖父甘茂是秦国很有本事的政治家,曾经做过秦国的左丞相。常言道:“相门出才子”,小甘罗小的时候就聪明异常,不过祖父因为受到同僚的排挤,客死他乡。甘罗无奈,便屈尊投靠秦国权臣吕不韦门下做食客。
本来这样的身份很难有所出息,可是有件事改变了甘罗的命运。当时秦国企图联燕攻赵,打算派大臣张唐出使燕国,秦国不守信用的毛病让臣子很难堪,张唐知道万一言语不慎的后果是什么,却借故推辞。吕不韦没有办法,此时甘罗自告奋勇,愿去劝说张唐赴任。吕不韦开始不大相信他,一个屁大的小孩竟说大人话。可甘罗却理直气壮地说:“从前项橐7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12岁了,你就不能让我试一试吗?”吕不韦一摊手,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到了张府,甘罗驱车去见张唐,单刀直入地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吕丞相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一席话吓得张唐面如土色,心想这个小孩什么来头,大概是吕不韦的说客,故意这么说的。于是乖乖答应出使燕国。
甘罗又征得吕不韦的同意,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他针对赵王担心秦燕联盟对赵国不利的心理状态,大加攻心,说:“秦燕联盟,无非是想占赵国的河间之地,您如果把河间5城割让给秦国,我可以回去劝秦王取消张唐的使命,断绝和燕国的联盟。到那时你们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干涉,赵国所得又岂止5城!”赵王大喜,忙把河间5城的地图、户籍交给甘罗。甘罗满载而归,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地,秦王就封12岁的甘罗为上卿,并把当年封给甘茂的土地赏给他。由于当时丞相和上卿的官阶差不多,民间因此演绎出甘罗12岁为丞相的说法。
从此甘罗得以在秦王面前议论天下大事,本来就是孩子,其实秦王只是比他大几岁。两个孩子在一起,自然兴趣相投,一次秦王和王妃下棋,那甘罗平时就讨厌王妃的世故与傲气,便在帮王妃拾掉在地下的棋子时故意捏了一下这个女人的脚,以示对她一惯骄横的不满。王妃对此大叫,要秦王斩了甘罗。但秦王爱才如命,就对王后解释说:“甘罗不是故意的,是不小心才碰着而已,算了。”可甘罗一听却急忙一字一板地纠正说:“我不是不小心,是故意捏她的脚的。”正如俗话所说的,“男人头女人脚,光看不能摸”,何况甘罗不是摸而是捏,且那女人又是秦王喜爱的女人。秦王无奈,最后不得不依律而斩,从此小甘罗便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