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鲳鱼苗种的选择和饲养
鱼苗标粗是金鲳鱼网箱养殖的重要环节,决定着养殖成活率的高低。标粗是指从苗场进苗到鱼苗下大网的这个养殖阶段,其标粗工作复杂,料号更换、网衣更换频繁,筛鱼工作繁杂,且鱼病害相对较多,是金鲳鱼养殖的关键阶段。好的苗种是水产养殖成功的基础,金鲳鱼养殖也不例外。如果能买到健康强壮的金鲳鱼苗,意味着鱼抢食快,抗病力强,病害少,成活率高,长速更快,效益好;反之,如果买到不好的鱼苗,很多时候会出现鱼不抢料,增重缓慢,且鱼苗的抗病力弱,环境变化时鱼更易得病,最后导致成活率较差,影响最后的效益。选择健康苗种时,应遵循以下标准:规格均匀整齐,体表干净黏液少,色泽明亮,无损伤,在水下做集群逆水或绕圈游泳,抢食快速。养殖户要想选到好的金鲳鱼苗可以到苗场现场观察比较,如果看到鱼苗逆水转圈游泳、抢料迅速、受惊吓反应快速的则是好苗。鱼苗投放时间应选择在没有大的寒潮南下,在小流水期,风浪小的晴天早晚放苗,苗期放养密度为50尾~80尾/立方米。放苗地点选择在鱼排中流水较缓的区域,避免流水对鱼苗的不利影响。饲料成本占金鲳鱼养殖成本的绝大部分,因此饲料投喂是否合理关系到最终养殖效果和效益的表达,非常值得养殖户的关注。此外,饲料的品质关系到鱼的健康和生长,选择品质好、质量稳定、性价比高的饲料是金鲳鱼养殖取得成功的保证。好的金鲳鱼饲料应该颗粒大小均匀,带有清香的鱼腥味,软化时间短,诱食性好,鱼抢食快。投喂时间一般选择在停潮无流水时或停潮前后微流水时投喂,避免饲料被流水冲走,同时也减少鱼苗摄食的难度,以降低摄食消耗。
投料频率一般为每天4次~6次,刚买回来的小苗投喂次数较多,换网后一般投喂4次。养殖户还需要注意投喂方式,一般而言,先少量投喂,吸引大部分鱼上来吃料,继而大量投喂,待鱼抢料不猛时减少投料量。一般投喂至7成~8成饱,即鱼零星摄食时即可停止投喂,尽量缩短饲料在水体中停留的时间,以减少营养溶失。由于鱼苗在苗场时投喂的是粉料,刚来到鱼排的鱼苗视其大小应当先用搅拌好的鳗鱼粉料投喂3天~5天,以适应环境,然后再逐渐过渡到开口料,这就是所说的转料。转料即指不同规格的鱼对饲料粒径要求不同,变化料号时,需要经过小号料逐渐减少、大号料逐渐增多的混合料投喂过程,约3天~5天,目的是让鱼有个适应期以及较小鱼能吃上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网箱上会附着一些海洋微生物和尘土,堵塞网孔,影响水流畅通,导致网箱内部水质较差。网衣及堵塞网孔的污物甚至会给寄生虫或非寄生阶段提供栖息场所,给鱼苗埋下感染寄生虫病的隐患。因此,应该根据网孔堵塞情况换网,一般6分网5天~7天换洗一次,一寸网10天~15天换洗一次,错开换网的时间可节省用网的个数。金鲳鱼苗标粗一般需要筛分苗2次,可和换网工作结合起来一起完成,把大小不同规格的苗种分开养殖。第一次筛鱼在鱼苗买回后20天左右进行,用寸二网或9朝筛筛鱼,筛上鱼放入1寸网中养殖。第二次筛鱼一般在40天~50天时进行,用两寸二网筛鱼,筛上鱼放入2寸网中养殖。筛鱼分苗有利于鱼的规格整齐,争料平等,加快长速,为尽早和分批出鱼打下基础。金鲳鱼放苗初期用料量较少,0号、1号料储存时间可能较长,鱼排存料条件简陋,当前华南地区正值雨季,为防止出现饲料被雨淋湿而发霉长虫等现象,建议养殖户鱼排存料不要超过5天,鱼排存料用帆布等遮盖,每天用料时检查料袋,被淋湿的应优先使用。一旦发现饲料有湿潮而发霉、长虫、有异味的情况,坚决不要使用,避免鱼苗因摄食变质饲料而得肠炎等病害。苗期易发病害不少,应加强防治,保证育苗健康生长。黑身病:该病病因不详,神经坏死病毒、肠炎、应激都有可能引起金鲳鱼苗黑身。该病主要表现为鱼苗身体颜色发黑,在池塘边或者网箱边分散游动,活力差,最后逐渐死亡。
防治方法:(1)选择卫生、消毒条件较好的苗场进苗,同时选择健壮活泼的鱼苗。(2)鱼苗运输前适当拉网锻炼,提高鱼苗的抗应激免疫,同时在运输过程中添加维生素C等抗应激药物,以减少鱼苗损伤。(3)水温在24℃以上,无大寒潮南下,天气稳定时在进苗。(4)开始投喂时应与苗场的用料相同,避免苗场投喂粉料,购回苗后马上投喂膨化颗粒料,应给予一个过渡期,并用氨基多维等保健药品拌料投喂。本尼登虫病:养殖户俗称“白芝麻”。吸虫类寄生虫本尼登虫吸附在鱼的体表及吃食鱼的上皮、肌肉、血液等,鱼受刺激后,狂游摩擦网衣,皮肤组织受损,免疫力下降,继而感染弧菌等病菌而烂身死亡。防治方法:(1)及时更换网衣,清除寄生虫栖息环境。(2)泡淡水,也可以加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药浴。烂身:金鲳鱼烂身往往发生在“白芝麻”等寄生虫病后,若水质条件较好,烂身极少,如水质较差,烂身很多,是寄生虫病后弧菌感染所致,是近年来影响金鲳鱼苗成活率低的主要病害。防治办法:(1)降低养殖密度,减少相互感染的几率。(2)寄生虫病早发现早治疗,筛鱼换网细心操作,减少鱼苗的损伤。(3)用氟苯尼考等非禁用渔用抗生素类和复合维生素拌料投喂。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