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早期落叶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

  不知不觉中,已进入炎炎夏季。随着苹果幼果的膨大生长,目前我省大部分苹果种植区的果农正忙碌于果实套袋工作。果园要高产,果品要优质,除了套袋,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果农朋友在苹果园的管理中,对早期落叶病的预防和控制也不容忽视。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请山西省植保植检总站的张东霞老师,就苹果早期落叶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介绍。

  问题一、引起苹果早期落叶的病害,包括哪些种类?对苹果生产有何影响?苹果早期落叶病,在我省发生最为常见和普遍的主要包括苹果褐斑病、苹果斑点落叶病两种,最近几年在我省晋南苹果主产区新发生了苹果炭疽叶枯病。这3种病害都不但会造成苹果树叶片早期黄化脱落,严重削弱树势,影响苹果产量及品质,而且会造成果树第二年成花座果极大降低,并间接造成苹果树腐烂病的日渐加重。(到了7~8月份,苹果没熟,叶子却落了。遇到早期落叶,很容易让人慌神,有的果农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各种杀菌剂一起用,最终也不见效。)

  问题二、各苹果早期落叶病田间发病典型症状?在我省分别有怎样的发病规律?苹果褐斑病和苹果斑点落叶病,在我省发生普遍,各果树产区在不同年份,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苹果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感病后,形成褐色或紫褐色病斑。病斑的症状主要有圆形(又称轮纹型)、针芒型及大型不规则混合型病斑3种不同类型。圆形病斑中心暗褐色,边缘不明显,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粒点,形成同心状轮纹,叶的背面暗褐色。针芒型病斑似针芒状,向外扩展,病斑较小,病斑周围有绿色晕。混合型病斑兼有圆形和针芒型的特点,在圆形病斑的边缘某处形成有针芒状症状。发病严重时,病斑汇合,导致叶片早落。褐斑病病菌以菌丝块或分生孢子盘在叶片上越冬,4~5月份遇到适宜降雨即可产生分生孢子,随雨水传播,成为初次侵染源。病菌潜伏期1~2周,再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再次侵染。我省苹果褐斑病一般年份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份进入盛发期,7~8月份多雨和持续高湿气候有利于病害大发生。夏季汛期来的早,雨量充沛,湿度大,发病早而重。果园肥料投入不足或负载过多,或因干腐病、轮纹病、腐烂病等病害为害,导致果树树势弱,抗病能力差,则发病重而落叶提前。斑点落叶病 主要危害叶片,尤其是展叶后不久的嫩叶。叶片感染初期出现褐色圆点,直径约2~3毫米,后扩大至5~6毫米,红褐色,边斑扩大为不规则形,部分或全部灰白色,其上散生数个小黑点,有的病斑破裂或穿孔。天气潮湿时病斑的正反面均可出现墨绿色至黑褐色霉层。高温多雨季节老叶病斑扩大为不规则形大斑,长达几厘米,叶片的局部甚至大部分变为褐色,以至焦枯脱落。夏、秋季叶柄也会出现椭圆形、暗色凹陷斑,病叶脱落,或从叶柄斑处折断。秋梢嫩叶染病严重,1张叶片上有几十个病斑,叶尖干枯,病叶扭曲。果实亦可被害,幼果多出现黑点或疮痂,接近成熟期果实出现黑点,褐变。斑点落叶病 病菌主要在地面落叶上的病斑、徒长枝病斑、秋梢顶芽等部位以菌丝越冬。苹果树发芽后,落叶病斑上的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随雨水飞溅传播,直到6月中旬落叶病斑上仍可产生分生孢子。全年有两次发病高峰,春梢发病盛期为5月底6月初;秋梢发病盛期为8月中下旬,此时严重园发病果园病叶率最高达50%以上,造成大量落叶。苹果炭疽菌叶枯病 是由炭疽病菌引起的一种新病害, 初期症状为黑色坏死、边缘模糊的病斑;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1~2天内就可蔓延至整张叶片,使整张叶片变黑坏死。发病叶片失水后呈焦枯状,随后脱落。当环境条件不适宜时,病斑停止扩展,在叶片上形成大小不等的枯死斑,病斑周围的健康组织随后变黄,病重叶片也会很快脱落。当病斑较小、较多时,病叶的症状酷似褐斑病的症状。发病植株叶片从外围向内迅速发病,树体下部重于树体上部。而病菌侵染果实后会形成直径2~3毫米的圆形坏死斑,病斑凹陷,周围有红色晕圈。在我省南部中等,局部偏重发生。苹果炭疽菌叶枯病主要危害嘎啦、金冠、乔纳金、秦冠和甜黄魁5个品种。富士、红星等品种高度抗病,发病嘎啦和相邻未发病的富士苹果树在果园内对比明显。近几年我省发病面积30~40万亩。苹果炭疽菌叶枯病最早于7月份开始发病,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7~8月份连续阴雨期。因为叶枯病主要在降雨期间侵染发病,侵染发病需要较高的温度,病菌侵染后潜育期短,发病急,染病果树一般自7月15日开始大量落叶,并大面积暴发。我省苹果种植区很多果农比较重视套袋前的病虫害防治,而轻袋后管理,即前重后轻或后不管。近几年夏秋季降水次数多降水量大,给早期落叶病流行创造了条件,果树早期落叶病在我省有加重发生趋势,很多果园从进入7月下旬开始,果树下部出现大量的落叶现象,个别园块落叶较为严重,内膛叶片全部落空。

  问题三、如何预防这些病害引起的苹果树早期落叶问题?1、加强源头控制,减少菌源。苹果褐斑病菌、苹果炭疽叶枯病病原菌均主要在带菌病叶上越冬,落叶腐烂分解,病菌也就随之死亡。彻底清除落叶可明显压低果园菌量,减轻或推迟病害发生,对生长期防治十分重要。清除落叶的时间是落叶后至发芽前,清除的方法是先树上、后树下,彻底清除后挖沟掩埋或集中焚烧。局部清除有一定效果,大面积同时清除效果更佳。要彻底铲除越冬病菌,还可以在10月份果园大量落叶时,喷施一次200倍的硫酸铜液+聚肽蛋白液400倍液;次年4月份苹果萌芽前,再喷施一次200倍的硫酸铜液+聚肽蛋白液400倍液,或其它杀灭性较强的铲除剂,以铲除在枝条和休眠芽上越冬的病菌。2、加强果园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早期落叶病的侵染与流行,除与高温高湿的恶劣气候关系密切之外,更主要是树体营养,只要树体健壮,叶片光合能力强,制造养分多,树势强健各种病害相对减少。加强果园管理,科学修剪,合理留果,增强树势。重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和钙肥,提高果树自身抗病能力,是减轻病害发生的根本措施。 果园雨季应注意排水,防止果园长期积水。如果园覆盖地膜,更可以防止地面飞溅的雨水带菌。果园生草,喷施功能性液肥,强壮树势,改良果树生长环境,提高果树抗病能力。及时实施果园夏季修剪,剪除过密过旺枝干,打通光照,改善果园通风条件,也能降低病虫的发生。2、科学药剂防控。科学选药,适时喷药。防治苹果褐斑病要以防为主,果实套袋后,要及时进行喷药防治。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期间,要视降雨和田间发生情况,每间隔15天左右喷药防治一次。果园病害尚未发生前,要喷洒好保护性杀菌剂,病害发生后应配合使用内吸性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可选用1:2.5~3:200倍波尔多液,或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内吸性杀菌剂可选用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500~2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药要周到细致,树冠内外、上下和叶片的正反两面都要均匀着药。苹果斑点落叶病防治药剂:发病以前喷70%丙森锌(安泰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代森锰锌(大生M-45)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8%代森锰锌(易保)1200倍液等。发病初期改用43%戊唑醇(好力克)悬浮剂3000倍液,也可以使用苯醚甲环唑(世高)10%水分散颗粒剂1500~2000倍液,腈菌唑+代森锰锌(62%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腈菌唑(信生)可湿性粉剂8000倍液等。炭疽叶枯病药剂: 根据田间试验,三唑类杀菌药剂对该病无效,波尔多液、代森锌和代森锰锌对该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从6月中旬起,果农即可交替喷施波尔多液和代森类(80%全络合态代森锰锌),或者选用77%多宁800倍液、80%丙森锌600倍液。每10~15天一次,雨前用药。保证每次出现超过2天的连续阴雨前,叶面和枝条都处于药剂的保护中。如降雨前没有及时喷药,果农可在连续阴雨间歇期补喷代森锰锌、波尔多液或其它相关药剂。比如,吡唑嘧菌酯具一定的内吸治疗效果,无雨时持效期能达10天;咪鲜胺有一定内吸治疗效果,因此都可供选择应用。提高喷药质量 喷药质量高低,对防治效果影响极大。喷药时果农应注意三点:一是每亩用水量。成龄果园每亩用水量应达到200~300公斤,水量过少,很难有良好效果。二是周到均匀。褐斑病菌主要从叶背面侵入,喷药时应重点注意叶背面均匀着药,只喷叶正面,也难达到应有效果。三是雾化程度。药液雾化程度越高,防治效果越好。

  问题四、苹果早期落叶还有其他原因吗?1、有些果园的落叶不是病害引起,而是红蜘蛛防治不到位,由于红蜘蛛在叶背面活动,而果农喷药有的叶背面有漏喷现象。致使红蜘蛛在叶背面危害严重,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造成早期落叶。防治上应在花后就开始用药剂防治红蜘蛛,以阿维菌素3500倍液喷雾。套带前用药两次。袋后以天时应加入磷酸二氢钾或腐殖酸型叶面肥,以提高叶片功能,可有效防治早期落叶。2、部分果园密闭通风透光条件差,造成早期落叶。有些果园栽植密度不合理,造成树密枝密。有些甚至大枝密,小枝也密。在这种情况下,如遇到高温高湿天气,就给褐斑病等病菌的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样就形成大量落叶,这种情况在生长季节可科学合理疏除部分枝,到冬剪时,再根据树势树形进行疏除,以解决通风透光问题,减轻来年病害大发生。3、营养不良造成的早期落叶,部分果农到6月份有些不追肥,有些只追少量的肥,6月进入花芽分化期,是一次关键的施肥期,这次肥既是果实发育肥,又是花芽分化肥。所以十分重要,不仅影响到当年的产量,还影响到第二年的花芽质量。所以这次肥包括底肥必须全营养合理施入。以亩产5000斤商品果,全年每亩45%含量复合肥6袋,有机肥10袋,微肥3袋,基本可以满足营养需要。总之,落叶病要防治好,必须做到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用药准,改观念。只有掌握病害的发病规律,把握好防治时间,才能达到好的防治效果,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果农收入。编辑:王大伟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