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早春放苗如何度过危险期(二)
放苗前的生物调控菌相:随着近几年细菌病害的高发,池塘菌相这个概念也慢慢受到很多人的重视了。所以放苗前除了彻底消毒、合理培菌以外,有条件的最好检测弧菌情况。当然,一些养殖户参照鱼类养殖的手法,用高浓度的蛭弧菌+乳酸菌+营养药物(如多维、海洋红酵母、微元等)浸泡苗种后再放苗,似乎收到较好的保苗效果。藻相:随着藻毒素问题越来越被大众认识,苗期藻相问题也随之变得非常重要了。一池复合优良藻相的水和甲藻、裸藻、蓝藻或单一藻相的水区别非常大,养殖户稍不注意,没几天苗就会出现问题。所以肥水后放苗前必须严格镜检池水藻相,若藻相不好就马上换水,重新引进优良藻相的水再培藻。若水源较差或难以进水的,可在调水时配合适量的兼性芽孢来慢慢调整藻相。另外,最近几年流行浊水养殖或生物絮团养殖,这两种模式都是尽量减少藻类对养殖的影响,通过着重改底氧化,补菌补碳,营养强化,肝肠调理进行养殖管理。苗期大都是先用腐植酸钠搭配EM菌来遮光补菌降低水体透明度,既防虾苗应激又可抑制藻类。待虾苗适应后,再强化营养,增强其活力,水质自然也就慢慢浑浊起来了。这种模式对养殖者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些,比较适合缺钙、水淡、水源差及高密度(产量1000斤~2000斤)土池养殖。虫相:单指敌害生物。
因为池塘里的水蛛、纤毛虫、水生昆虫等会严重影响放苗存活率。遇到这些东西用菊酯类、敌百虫、漂白粉等杀灭,但药残时间得延长,解毒、培菌剂量得相应加大,还要适当提高放苗密度。其他:如杂鱼、杂虾蟹等,这类大型生物主要得靠清塘和进水过滤来处理。如果清塘不彻底,那就得用茶麸(杀鱼)或菊酯(杀虾蟹)来处理了,这样做放苗时间至少推后一周以上。放苗密度放苗,首先考虑放苗密度,不能盲目跟随,人家放多少我就放多少。计算放苗密度的基本公式:放苗密度=预期产量×出售规格÷养殖存活率。水土影响:水质、土质的影响和上面的水质指标的调控大致差不多,考虑的也是那些方面。问题严重的(如总硬度≤30DH或总碱度≥300ppm或氨氮高或重金属高)适当增加5%~10%左右的放苗量即可。周边影响:池塘周边有大型畜禽养殖场、大面积(超过1000亩)种植场、花木场、高密度养鱼场、工厂(尤其是纸厂、丝厂、橡胶厂、电镀厂、印刷厂等)、火电站、大规模蚝排、大面积养蟹的放苗密度都要适当增加10%~20%甚至更高。硬件影响:养殖对虾溶氧很重要,所以增氧设备也决定了你能放多少苗。对于土池养虾而言,一般配备叶轮氧机的池塘产量平均也就500斤~800斤;水车平均能到500斤~1000斤;低氧能到800斤~1500斤;底氧配水车基本能到1000斤~2000斤。
模式影响:鱼虾混养基本亩产都不会太高。若是混养肉食性鱼或虾蟹品种的,能保证500斤/亩;若是与草食性鱼如鲢鱼、草鱼等混养,有冲击亩产千斤的几率,前提是搭配比例要合理;肥水精养模式一般能有500斤~1000斤的亩产;浊水或生物絮团模式基本能到千斤以上。另外,还有种快虾模式(就是如苗场一般的频繁饲喂,注重营养搭配,配合调水改底,一般两个月左右养到50条~60条/斤左右就卖掉,不养大虾或者剩下很少一点养大),这种模式放苗密度不会小,基本都在六七万左右。日常管理时间:为了减少光照和温度对虾苗的刺激,最好选在早晨(6点~8点)或傍晚(18点~20点)放苗。即日出、日落前后一小时左右。天气:很多人认为放苗最好选在好天,这个观点不能说完全正确。放苗不能选在雨天,但大晴天一样不是好选择。很多有经验的养殖户在有暖风(南风)的阴天放苗,成功率最高。活力:苗的活力决定了放苗的成功率。要注意苗袋里死苗不能超过0.5%。若袋里超三成的苗聚团或无力游散,这种活力很差的苗最好不要放。操作:一般放苗要选在池塘上风头,一是风头环境较好,二是放苗之后虾苗能顺水流散开。注意放苗附近最好配备气氧,若是叶轮或水车最多只能开一台,而且不能离放苗处太近,免得水流太急,令苗受伤。用药:放苗时用药的原则是针对水的放苗前用,针对虾的放苗后用。比如解毒、活菌、改底产品放苗前就可以用;放苗后一般可以马上泼些多糖、EM菌、微量元素、海洋红酵母等增强虾苗抵抗力的产品。注意放苗后连续两天晚上最好用多维和多矿产品补钙补营养。因为正常情况下,放苗当晚或第二天虾苗都会大量蜕壳,水质不好的还会出现连续蜕壳。若不注意补充营养,很容易出现大量隐性损耗。注意事项放苗之后就是为期半个月左右的保苗工作了。原则上很简单,你放哪个厂的苗,最好在苗厂拿苗时就跟技术师傅多聊聊,看他平时用的营养药物,如何用的,量多少,放苗之后用量适当减少一些。这里要提醒的是注意改底。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