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朱家角镇 明清建筑保留最完整第一街
在上海这样繁华的大都市,触目所及,都是时尚潮流的国际范,极少能碰见有特色的老街。然而,在上海的青浦区,有一座古镇,安静低调,却富有历史底蕴,始终保留着明清时期的老街特色。 朱家角镇,处在繁华的大上海,却并没有被时代同化。在江南水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南周庄,北周庄,不及朱家一只角。”千余栋民宅临河而建,古镇九条老街依水旁河,其中的北大街,又称“一线街”,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第一街。其东起放生桥,西至美周弄的三百多米,是典型的江南老街。 走进朱家角镇,有一种时光错乱的感觉,仿佛置身明清时期的街道。台湾偶像剧《命中注定我爱你》曾在上海青浦区朱家角镇取景拍摄。 朱家角镇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代。朱家角之地,大约成陆于7000年前,淀山湖底发现有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代的遗物。直到,明朝万历四十年因水运交通便利,朱家角逐成大镇。朱家村改名为珠街阁,又名珠里、珠溪,俗称角里。
名镇朱家角名人多,明清建筑多,河埠、缆石、茶馆多。 朱家角环境幽静,是读书做学问的风水宝地,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清代学者王昶、御医陈莲舫、小说家陆土谔、报业巨头席子佩、画僧语石等。 其次,无数沿街明清建筑,飞檐翘角,黛瓦粉墙,明清风格组成一幅明清水墨画卷。历史上许多富贵人家和文人雅士在此建园造宅,全镇古宅建筑有四、五百处之多,风火墙、石库门、墙门人家随处可见。 朱家角是水的故乡,水多桥多,河埠多,紧挨在一起的缆船石,也不计其数,那造型各异的水桥,那千姿百态的缆船石,布满全镇的大河小巷。有凸出石驳岸的“两面河滩”,有凹进石驳岸的“单面河滩”,更有“人从前门进,河滩从屋后出”的“隐身河埠”。
这里的一山一湖,一桥一街,一寺一庙,都有着浓郁的江南特色。明清时期的建筑自不用说,有老江南风味的街角,大家都看在眼里。然而,很少人清楚,朱家角镇的“弄”。 朱家角每街每路都有弄,路通街,街通弄,弄通弄,古弄幽巷又以多、古、奇、深,名闻遐迩,这在一般江南其他古镇上是不能相比的。穿弄走巷,如入迷魂阵,领略北方胡同式的情趣,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朱家角还有独特的民风民俗,摇快船、音乐船、扎肉提香等都是朱家角的民俗。其中,清明节放风筝,放风筝在朱家角镇上有上百年的历史。
先由镇上一些孩子,由自己扎起简易风筝,有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然后再请大人们在风筝上画些西游记、梁山伯祝英台、八仙过海等人物造型,待得清明节前,田梗郊外春暖花开,全家出动一起到空旷地放风筝嬉戏。 放飞那天,主人选择在日落西下的傍晚,先用好酒好菜请客,尔后烧香点烛三叩九跪,祈求上天保佑平安,十分虔诚,最后,主人点亮密密的鹞灯,打开自家的后院大门,慢慢将风筝放上天,让左邻右舍共同赏玩。 总有一些古镇,仍然保留着老建筑,老习俗,镇上的人过着宁静淳朴的日子。如果你去上海,一定要去老街老弄,感受一下旧时代的印记。朱家角古镇,有水有人家,也有江南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