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一生都没考取进士,但却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好女婿
你知道左宗棠吗?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左宗棠作为清末的朝廷重臣,为大清的保持领土完整做出了不朽功勋,历史评价他为民族英雄一点都不为过。但那都是左宗棠后来当官以后的事情了。
他的心中有一块隐痛,就是一辈子没有考取进士。最后一次距离考取功名最近,可命运多蹇,依然失之交臂。这和他年轻时的一段奇特经历有关系,这得从晚清重臣陶澍说起。
陶澍(1779年—1839年),字子霖,湖南安化人,清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晚清湖湘经世派第一人、道光朝重臣。
陶澍当了十多年的两江总督,任上在林则徐、贺长龄、魏源等属吏的协助下,兴利除弊,政绩斐然。他大胆改河运为海运,改革整顿两淮盐政,首创改引为票。后人曾这样评价他:“论道光末人才,当以陶文毅为第一”,可见其真是不同凡响。
1836年(道光十六年)的春天,两江总督陶澍去江西阅兵,公事结束后请假回家乡湖南安化扫墓。
那时的左宗棠只是个26岁的青年书生,他对这位湖南老乡非常仰慕的。陶澍省亲时,左宗棠恰好在醴陵渌江书院担任主讲。
家乡要来这么一个大人物,这可忙坏了地方官员,他们为了表达对陶澍的敬意,要写欢迎词。找谁写呢?左宗棠年轻时曾号称“今亮”,也就是当今的诸葛亮,县令一想,请左宗棠为陶澍下榻的馆舍写副对联,最恰当不过了。
左宗棠接到任务后,琢磨半晌,终于将楹联写就,贴在了馆舍的门上: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这副对联写的很绝。把陶澍的一生经历和荣耀都包含进去了。
印心石屋是由于陶澍幼年读书的地方,因屋前水潭中有一块被称为印心石的巨石而得名。
后来走入仕途陶澍,由于他的政绩很突出,很得道光帝的赏识,曾经连续十四次在宫中召见。这还不算,皇上亲笔为他的书斋写下了“印心石屋”四个字的匾额。
这是何等荣耀的事情啊,所以陶澍也为此而沾沾自喜。
现在有人写出这么一副对联,陶澍自然是满心欢喜,提出要见一见写对子之人。
县令得令,急忙找来了左宗棠,两人相见,相谈甚欢。据说投机到什么程度?陶澍留左宗棠在馆舍住了一宿,第二天又推迟了行程,专门多停留一天,在左宗棠的陪同下周游醴陵。
1838年(道光十八年)左宗棠第三次进京赶考,又一次阴差阳错的落地了,在返乡途中,他顺道前往南京拜见了陶澍。
从考场回家的左宗棠,不再去倒腾那些八股文章,而是专心研究经史、地理、农艺等学问,尤其是后面两项,下的功夫更多。
第二年,陶澍在任所去世,临终时遗言,请左宗棠担任自己的独子陶桄的老师,并且代为掌管自己的家务,当时的陶桄才刚刚七岁。
受到书信后,当时的老师贺熙龄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答应陶澍的请求,就这样,左宗棠走进了陶家。
既然来到陶家,左宗棠心中就有了一份责任,他下定决心,在陶桄成年之前,再不参加科考了。因为按照清朝的惯例,他如果一旦金榜题名,就必须去外省做官,这样就无法照顾陶家了。
潜心在陶家期间,总督贺长龄、林则徐都先后邀请左宗棠去当自己的幕僚,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在教陶桄读书的八年时间里,左宗棠可谓是大开眼界。陶澍家藏书非常丰富,在教陶桄之余,他得以饱览诗书。
此时的左宗棠抛掉四书五经这些书籍,开始钻研实用技术。他仔细考证了当时的地理舆图,又钻研了朝廷关于水利、盐政、漕运方面的问题,这些知识都为他今后的军事、政治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陶桄成年后,左宗棠离开安化,到长沙开馆授徒。此时陶桄已成为他的女婿,也来到长沙,继续在他身边学习。
1852年(咸丰二年),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省城危急,正在湖南巡抚张亮基一筹莫展之际,郭嵩焘保举左宗棠来协助他。
这一下左宗棠这几年学的东西都派上了用场,太平军围攻长沙三个月没有成功,左宗棠的一系列妙计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待太平军撤围北去后,左宗棠就留在了张亮基那里当了幕僚。
张亮基调任山东巡抚后,左宗棠不愿随往,转而又应湖南巡抚骆秉章之邀,入湖南巡抚幕府。
在这里,左宗棠的才能得到无限发挥。骆秉章充分的放权,左宗棠得以施展抱负。但也因此而引起了一些人的忌恨和诽谤。后来由于自己的性格脾气,和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发生了争执,左宗棠压不住火爆脾气,踢了樊燮一脚。
谁知道这一脚踢出毛病来,官司竟然打到咸丰帝那里。
经过胡林翼、郭嵩焘等人的营救,特别是咸丰帝昔日的侍读潘祖荫的一句“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在关键时刻救了左宗棠一命,同时也为他扬了名。
捡了一命的左宗棠在湖南是没法待了,只好远走他乡。
上哪里去呢?恰好当年是京城的会试,左宗棠也正好可以弥补没有考中进士的遗憾,踏上了赴北京参加会试的旅途。
此时的左宗棠再也不是寂寂无名的无名小辈了,他在湖南巡抚幕中的种种作为,早已传到京城。
听说湖南的左宗棠进京赶考,那些考官们都互相告诫:“为考官,无失左宗棠。”
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此时的左宗棠,已经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的自己的才能,没才的话,不可能在他的辅佐下,骆秉章将一个落后的省份治理得井井有条。
如果这一次科考,左宗棠再名落孙山的话,就不是考生的能力问题,而是考官眼瞎了。于是,考官们对湖南的考卷特别留意:
“咸丰庚申,左末棠为某总督所构,将入都应会试以避之。都中士大夫相诫,为考官毋失左宗棠。未几,闱中得一卷,文甚奇伟,皆疑为宗棠,亟取中之。榜发,则湘潭黎培敬也。”(
《瞑庵杂识》 清·朱克敬)
但是最后一发榜,竟然闹出这么天大的误会,左宗棠还是榜上无名!
回到家乡的左宗棠又在曾国藩手下打工,虽然考取功名没有这个好运气,但他确实有才,帮助曾国藩同太平军作战时立了不少大功,1861年(咸丰十一年),左宗棠的好运气来了,在曾国藩的保举下,左宗棠任浙江巡抚,从此仕途之路一发而不可收。
到后来当了陕甘总督后,他也不用再考试了,慈禧一个懿旨赐他“同进士出身”,就堂而皇之的来到进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