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皇帝,朱祁钰和朱祁镇谁更好一点?朱祁镇一生有何作为?

  朱祁镇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为什么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朱祁镇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这一点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朱祁镇为明英宗,但是很多人却认为他承担不起“英”这个字,认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而朱祁钰却并没有那么糟糕,甚至相比朱祁镇来说,还要好很多。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两位皇帝究竟应该如何评价,朱祁钰和朱祁镇,他们到底谁更好一些?

image.png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历史上绕不过去的一个皇帝,因为他是明朝唯一一位两次登基称帝的皇帝。他传奇的一生,被描写成了很多文学作品。在他死后,明朝臣子们根据他一生的经历,给他的庙号为明英宗。

  所谓英宗,意思很明显,绝对是褒义词,那就是在夸赞朱祁镇这一生是功大于过的。在封建王朝之中,能够有这样的褒奖,其实算是不错了。因为大多数皇帝都是过错大于功劳。

  1.少年天子无实权,张太后和三杨是执政主力

  明英宗朱祁镇登基的时候,才不过9岁,是名副其实的少年天子。他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做皇帝,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朝政只能由他的祖母太皇太后张太后主持。

  不过张太后一直以来都拒绝后宫干政这件事,她认为后宫干政的先例一旦开启,将会是大明王朝的厄运。

  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至于上恭让后谥,释建庶人之系,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明史》

  很显然张太后是饱读诗书的人,他明白汉朝外戚干政的后果是什么。可是皇帝太小了,太后如果不主政的话,压根就没有人主持大局。

  所以在群臣的建议下,张太后还是主持了政局,不过她主政的时候,没有让他们张家任何人入朝为官,避免了外戚乱政的局面。

  此外张太后启用中杨士奇、杨荣和杨溥这三位作为辅政大臣,总领全国政务。这三个人不仅忠心耿耿,而且饱读诗书,是难得的人才。

  所以有这三个人配合张太后处理政务,大明王朝在短时间内显示出了太平盛世的局面。明英宗的少年生活也就是这么度过了。

  一直到朱祁镇20岁左右的时候,三杨和太后相继去世,明英宗才真正亲政掌握了政权。然而这也标志着大明王朝的衰败期来临了。所以说,在朱祁镇20岁以前,朝廷的所有诏令,无论英明与否,跟朱祁镇都没什么关系。

  有功劳不是朱祁镇的,有罪过也不能怪罪朱祁镇,这才是比较公正的评价。可是20岁以后的朱祁镇,真正掌权了,这个时候大明王朝的走向就跟他息息相关了。

image.png

  2.朱祁镇引发土木堡之变,自己被瓦剌抓去关了一年多时间

  没有外戚干政的烦恼,不代表大明王朝就没有烦恼。与外戚集团几乎同时存在的,那就是宦官集团。宦官集团在汉朝四百多年的历史当中,几乎是片刻不离。尤其是到了东汉时期,外戚和宦官之间的斗争,简直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明朝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宦官问题,明英宗时期最臭名昭著的宦官,铁定就是王振了。当时王振非常受宠,几乎是朱祁镇时期总揽朝政大权的宦官。

  辛酉,次土木,被围。壬戌,师溃,死者数十万。英国公张辅,奉宁侯陈瀛,驸马都尉并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尚书王佐、邝野,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王永和,副都御史邓棨等,皆死,帝北狩。---《明史》

  瓦剌大军要求明朝交钱,否则就挥师南下打进京城。这件事王振觉得很恼火,所以就鼓动朱祁镇御驾亲征。

  他告诉朱祁镇,瓦剌大军没什么可怕的,何况朱祁镇是有过御驾亲征的经验的。在王振的一番支持下,朱祁镇果然御驾亲征。

  结果明军死伤殆尽,朱祁镇本人也被瓦剌大军给俘虏了。这下子大明王朝陷入了绝境,大明的皇帝居然被人俘虏了,这难道是要亡国了吗?

  甲子,京师闻败,群臣聚器于朝,侍讲徐珵请南迁,兵部侍郎于谦不可。乙丑,皇太后命郕王监国。戊辰,帝至大同。己巳,皇太后命立皇子见深为皇太子。辛未,帝至威宁海子。甲戌,至黑河。九月癸未,郕王即位,遥尊帝为太上皇帝。 ---《明史》

  好在这个时候于谦和孙太后商量了一番,决定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帝,暂时帮助大明朝渡过难关。

  原本打算利用朱祁镇好好敲一笔竹杠的瓦剌,发现朱祁镇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与其就这么杀了,倒不如把朱祁镇送回去,让他们俩皇帝内斗去。

  这方法太绝了,一年以后,朱祁镇不仅没有受到多少伤害,反而还养胖了被送了回去。这么一来朱祁钰的地位就很尴尬了。不过朱祁钰此刻已经迷恋上做皇帝的感觉,他就把自己的哥哥朱祁镇给囚禁了起来,这一囚禁,那就是七年时间。

  3.朱祁镇重新夺权,开始了一波大清洗

  朱祁镇被关押的七年里,受尽了各种折磨,朱祁钰是把不得朱祁镇快点死去,可又不好直接下手,说实话,这段时间朱祁镇的确是吃了不少苦,比在瓦剌那边吃得苦还要多。

  七年以后,朱祁钰病重,朱祁镇借助心腹的力量,发动了夺门之变。老皇帝再次登基为帝,朱祁钰的皇帝位子直接被废除,可见朱祁镇还是有点手段的。

  这个时候当年但凡支持朱祁钰的大臣们,都受到了株连。就连大明王朝的支柱,当年抵挡住瓦剌大军进攻的于谦,也被朱祁镇杀害。

  丁亥,杀于谦、王文,籍其家。陈循、江渊、俞士悦谪戍,萧鎡、商辂除名。己丑,复论夺门功,封孙镗怀宁伯,董兴海宁伯,钦天监正汤序礼部右侍郎,官舍旂军晋级者凡三千余人。---《明史》

  从这一点上来说,朱祁镇压根就算不上什么明君,甚至可以说是昏君。不过谁又能从朱祁镇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呢?他被关押了七年时间,而那些忠心大明的功臣们,却丝毫不为他着想,这让朱祁镇彻底寒心了。

  所以朱祁镇的这次清洗活动,是顺理成章的。不过他的那些心腹们,基本都是奸臣,所以把大明往火坑里推也是必然的事情了。

image.png

  4.总结:明英宗废除人殉制度,当的起一个英字

  先秦时期,不少诸侯国都延续着奴隶制社会的一个愚蠢的习俗,那就是人殉制度。也就是说用活人来给死人殉葬。这是多么残忍的一个制度。

  秦王朝废除了这样的制度,后来虽然也有部分出现,却已经是比较少见的了。毕竟社会已经进入到了文明时期,这种残忍的制度理应废除。

  可是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以后,不光恢复了分封诸侯王的制度,而且还恢复了人殉制度。这简直就是在开历史倒车,朱元璋读书少,他有这样的想法也是不奇怪的。他又那么会杀人,手底下的大臣们都不敢劝谏。

  所以人殉制度在明王朝初期又重新恢复了,这等于是历史在往回走,完全是灭绝人性的制度。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时期,人殉制度被他彻底废除。

  所有后世给他一个英宗的庙号,确实不是瞎给的。人殉制度不单单是杀害了若干无辜的人,更是一种野蛮社会的表现。明英宗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一点,足以说明他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