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适合镇守街亭的人是谁?诸葛亮为什么选了马谡?
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发兵陇西三郡(天水郡,南安郡,安定郡),先得后失。设疑兵于斜谷,自己率大军攻祁山。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在街亭之战中,马谡根本不遵循出兵前诸葛亮安排的部署,也不顾副将王平的劝说。在此基础上,一意孤行的张郃将蜀汉大军屯兵于一座孤山上,不在当道险要之处下寨。以至于被曹魏大将张郃率将包围在山上。
此战,张郃派人切断蜀汉大军的水源。蜀军因为缺水而陷入内乱,马谡弃军逃亡。张郃乘势进攻,蜀军大败,街亭失守。正是因为马谡失守街亭,才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诸葛亮不用马谡守街亭,到底该用谁呢?
一
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诸葛亮不用马谡守街亭,那么王平应该是比较合适的人选。一方面,王平善于防守的特点,和守街亭的要求比较契合。在街亭之战中,诸葛亮给马谡的任务就是拖住张郃,阻挡曹魏的援军通过街亭。之所以要阻挡曹魏的援军,是因为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无力抵抗,已经归降了蜀汉。
顷刻间陇右五郡(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和安定)有三郡投降了诸葛亮,仅有广魏郡和陇西郡拒不投降。因此,只要再给诸葛亮多一点时间,蜀军完全有机会拿下广魏郡和陇西郡,从而全面占据曹魏的陇右地区。在此基础上,诸葛亮就可以腾出手来支援马谡,也即可以调集大军来对抗曹魏不断增援的大军。
二
由此,在街亭之战中,马谡只要严格执行诸葛亮之前的部署,完全可以拖住张郃一段时间,这说明马谡太想表现自己,缺乏对于军令的严格执行。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王平来说,因为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在蜀汉可以说是谨言慎行,严于律己,任劳任怨。并且,在刘备生前,刘备封王平牙门将。牙门是古时候的一种专门的防御工事,牙门将就是这种防御工事里的统领。
在蜀汉的武将中,王平、张嶷、向宠等人都曾担任过牙门将,而就这些将领来说,基本上都具有出色的防守实力,比如在夷陵之战中,蜀汉大军溃不成军,只有向宠的军营完好无损。而就王平来说,马谡在街亭违反诸葛亮节度,举措烦扰,更加舍弃水源,选择登上南山据守而非占据山下的城镇;禆将军王平曾多番规劝,也即王平对于如何防守张郃拥有正确的认识。
三
另一方面,王平之后的表现,也证明其防御能力在蜀汉甚至三国都是顶尖的。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围祁山,别遣王平驻守南围。在这场战役中,司马懿率领大军攻诸葛亮,遣张郃进攻王平,王平坚守不动,张郃不能胜。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王平通过和张郃的再一次交手,证明了自己具有抵挡这位曹魏五子良将的实力。并且,延熙七年(公元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步骑十余万进攻汉中,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彼时,作为汉中都督的王平,一点也没有被曹爽的10万大军吓倒,而是积极指挥迎敌,在兵力悬殊的背景下打退了曹爽的进攻,成功守住了蜀汉的汉中之地。所以,街亭之战中如果王平是主将的话,是完全可以守住街亭,至少不会让张郃迅速攻破的。
四
最后,《三国志·王平传》中记载:“是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著名迹。”
也即王平、马忠、邓芝镇守蜀汉的三个边境地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那么,问题来了,魏延等人,是否也是替代马谡的合适人选?对此,在笔者看来,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时,赵云、邓芝需要在箕谷用疑兵拖住曹真率领的主力,而魏延、高翔、吴懿等将领,实际上要配合诸葛亮迅速平定陇右地区的曹魏势力。也即魏延、高翔、吴懿等比较擅长进攻的将领,都有各自的任务。
并且,如果让魏延来镇守街亭,确实也能起到拖住张郃的目的,但是,让王平来攻城略地,或许就不是他的强项了。综上,在街亭之战中,王平其实是非常适合的人选。但是,因为王平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在蜀汉的资历不如马谡,加上马谡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要更加密切,所以,最终孔明将镇守街亭的重任交给了马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