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统一六国的为什么是秦国?真相是什么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后期一个诸侯王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为什么小编带来的文章。

  战国时期,除了最终一统天下的秦国之外,山东六国也曾或多或少辉煌过一段时期,那么为何就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最终一统天下呢?根源便在于六国的辉煌太过短暂,而统一天下根本不是一代人能够做到的。即使是秦国,“商鞅变法”后历代皆出明君,统一天下仍然用了七代人一百二十余年,通过不断蚕食六国才最终得以力压六国,而六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短暂辉煌后便又迅速衰退,根本无法做到以一隅敌天下。

  山东六国虽然也曾辉煌,但因各种因素又迅速衰败

  从战国初期因李俚变法而强盛的魏国,到战国后期因胡服骑射而强盛的赵国,山东六国皆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时期,然而由于变法不彻底、地理因素、君主昏庸等因素影响,六国的辉煌时期均极为短暂。

image.png

  1、魏国:地处四战之地,“马陵之战”后迅速衰退。“三家分晋”后,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霸主,然而由于魏国地处四战之地,要永保霸业就必须对外用兵,虽然魏国通过秦、齐、楚、赵、中山等国交战夺取了大片领土,但却使得魏国外交变得极为不利。赵国先与齐、宋、燕等国结盟使魏国陷入围攻,魏国为破局于是攻打赵国,结果齐国以“围魏救赵”之计于“桂陵之战”击败魏国,而已经完成“商鞅变法”的秦国同时向魏国河西发动进攻。虽然之后魏国在“襄陵之战”中击败齐国,但迫于形势压力还是不得不与齐、赵等国议和,以便回头收复河西地区。然而,齐威王早已想取魏国而代之,于是在前342年又上演了一出“围魏救韩”,结果魏军主力在“马陵之战”遭遇惨败,之后又被秦国接连进攻丢失河西,导致魏国就此退出争霸行列。

  2、韩国:遭遇魏国攻击,十年变法成果毁于一旦。前351年,眼见魏国因用法家李俚变法而强盛的韩昭侯,开始任用同为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在魏国主持变法。历经申不害十年变法,通过整顿吏治、推行“术”治、整顿经济、改革军事等措施,使得韩国政局得以稳定,百姓生活日渐富足,军队战力大幅度提高。前344年,魏惠王听信卫鞅游说,公然称王,并邀请宋、卫、邹、鲁等国国君及秦公子少官于逢泽会盟,魏惠王此举直接招致了各大诸侯国的抵制,曾经以魏国马首是瞻的韩国,也拒绝参会。魏惠王对于韩国的态度非常恼怒,遂于前342年发兵攻韩,韩国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虽然发兵,但齐国却抱着同时削弱韩国和魏国的目的,直到韩国五战全败后才出兵救援,结果韩国此战之后,十年变法成果就此毁于一旦。

  3、楚国:吴起变法不彻底,国君去世变法失败。吴起离开魏国投奔楚国后,先被楚悼王任命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开始受命主持变法。吴起通过“明法审令”、废除世卿世禄制、整顿吏治、改革军事等措施,使得楚国迅速强盛了起来,此后楚国““南平百越,北并陈、蔡、郤三晋,西伐秦”,一跃成为南方第一强国。然而,变法仅仅进行数年,楚悼王突然于前381年去世,而就在楚悼王的灵堂上,在变法中利益遭到损害的楚国旧贵族们群起发难,吴起被射杀而死。虽然吴起随机应变,扑倒在楚悼王尸体上,导致旧贵族在射杀吴起之时,也触犯了毁坏王尸的律法,即位的楚肃王于是“夷宗死者七十余家”,旧贵族势力虽然大为削弱,但吴起的变法还是“人死政消”,最终以失败告终,而楚国也就此错过了崛起的机会。

  4、燕国:燕昭王人死政消,齐赵夹击下迅速衰落。燕昭王即位后,励精图治,招贤纳士,各国贤士们争相奔赴燕国,使得燕国很快便集中了乐毅、邹衍、剧辛等大批人才。燕昭王不仅和臣下们同甘共苦,而且任用乐毅推行改革,使得原本弱小的燕国迅速得以富强,国力日渐强盛。前284年,趁着齐国攻掠各国和灭宋得罪各诸侯国的机会,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联合秦、韩、赵、魏五国伐齐,五年内连下齐国70余城,报了当年齐国入侵燕国之仇。同时,燕国又大破东胡,拓地千余里,使得燕国疆域大为增加。然而,当燕昭王于前279年去世后,即位的燕惠王因与乐毅素来不合,再加上齐国田单的反间计,燕惠王以骑劫代替乐毅,乐毅逃亡赵国,而燕国军队则被田单以“火牛阵”击败,齐军迅速收复失地。此后,燕国又发生政变,再加上时常与赵国、齐国发生战争,燕国国力迅速衰弱。

image.png

  5、齐国:四面出击陷入众矢之的,五国伐齐后就此衰败。齐国传至齐威王时,他任用邹忌改革内政,又任用田忌、孙膑为将,使得齐国国力日渐增强,并先后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两次击败战国初期霸主魏国,后于前334年正式称王。齐宣王、齐湣王时,齐国先趁燕国“子之之乱”之际攻打燕国,又与韩、魏联手大败楚国,又与韩、魏等国合纵攻秦,历时三年攻破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前286年,齐湣王在攻灭宋国的同时,又南侵楚国、西侵三晋,齐国势力虽然达到巅峰,但也就此得罪了周围列国,结果在前284年被燕、秦、韩、赵、魏五国联手攻打,五年内被连下七十三城,只剩下了莒和即墨两城在苦苦坚守,虽然最终田单成功复国,但齐国国力也就此衰败不堪。

  6、赵国:赵武灵王时迅速崛起,“长平之战”损失惨重。赵武灵王时期,赵国通过“胡服骑射”军事实力迅速增强,赵国内有肥义、楼缓、蔺相如、虞卿、赵胜、赵奢、廉颇、李牧等名相良将,对外则通过西破林胡、楼烦、北灭中山,拓地千余里,赵国得以迅速崛起。随着赵国的崛起,秦赵冲突也日渐激烈,武灵王使秦、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便是秦赵双方之间的一次次试探,而赵军更是在赵奢的率领下,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使得秦国遭遇了“商鞅变法”以来的唯一一次惨败。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长平之战”爆发,此战历经三年,秦军在白起的率领下最终大败赵军,赵国45万男子除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被放回赵国外,其余全部长埋长平战场,虽然在之后的“邯郸之战”中,赵国在魏、楚两国帮助下仍然战胜了秦国,但赵国的国力衰退已经无法逆转。

  如上所述,山东六国虽然都曾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时期,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辉煌的时间太过短暂,非但无法以一隅敌天下,甚至很难获得攻灭任何一国的能力。在无法力压其余六国的情况下,短暂的崛起并不能帮助他们一统天下。

  秦国一统天下绝非偶然,秦国占据了太多的优势

  事实上,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山东六国不同的是,秦国之所以能够最终力压六国,秦国至少占据了以下优势。

  1、思想文化:为秦国彻底变法奠定了基础。秦国由于早期被分封于西陲,在戎狄包围之中为争取生存空间,秦国的思想文化汲取了大量戎狄文化,这使得秦文化与山东六国文化虽然同样源自于姬周文化,但在发展过程中却逐渐走向了不同方向。当中原列国在享受着先进思想文化带来的福利之时,秦国却显得相当落后,这也是秦国被中原列国鄙视的原因。然而,正是由于思想文化的落后,秦国变法遭受的阻力反而比列国要小,这使得秦国的变法要比六国更为彻底,而变法成功无疑是秦国崛起的基础。

image.png

  2、地理方面:足以让秦国免遭灭国危机。当秦国从魏国手中夺回了河西之地后,崤函之地便成为了秦国的东大门,足以牢牢将山东列国阻挡在关中之外。正是拥有了崤函之险,使得秦国即使东出失败,即使在列国合纵进攻中战败,秦国也可暂时退回函谷关以西,以待东出时机。此外,秦国无论是北伐义渠,还是南灭巴蜀,由于黄河、太行山、夷陵山区的阻挡,也并不会引起列国太过剧烈的反应,从而避免出现齐国灭宋引起的灾难性后果。而关中平原和川西平原的乃是当时两大粮食主产区,这为秦国长期征战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障。

  3、国君方面:秦国连续六代明君太过难得。虽然秦国占据了以上两大优势,但秦国之所以能够最终力压六国,与秦国历代国君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秦孝公嬴渠梁任用商鞅变法,为秦国崛起奠定了基础;秦惠文王东进攻魏、灭蜀败楚、伐取义渠,秦国国力大幅度增强;秦武王嬴荡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秦国国力进一步增强,且拥有了东出桥头堡;秦昭襄王嬴稷连败三晋、五国伐齐,攻陷楚都、灭亡西周国,秦国开始一家独大;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子楚,抵御六国合纵,持续恢复国力,为秦始皇攻灭六国积蓄力量。正是在六代国君的努力下,再加上秦国历代名相、猛将辈出,秦国才得以力压六国,最终在秦始皇手中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壮举。

  如上所述,正是由于秦国占据了以上三点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秦国没有像山东六国那样短暂崛起后便迅速衰败。然而,即使拥有了这么多优势,秦国统一天下仍然用掉了七代人、一百二十余年。

  综上所述,有人说就算没有秦始皇,也会有其他人来统一天下,个人并不同意这种观点,且不说六国能否像秦国那样拥有六代明君,六国受思想文化、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也很难像秦国那样保证百余年的持续强大,更别说持续消耗和蚕食他国国力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