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婴是秦朝皇帝吗?他为什么不被认可?
你知道子婴吗?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别看秦国经历过三十几任领袖,但是作为统一的王朝,却没有维持多久。后人常说“秦历三世而亡”,也有的喜欢强调“秦历二世而亡”,究其原因,这最后一任皇帝得不到历史的认可。
公元前207年,胡亥去世,于后人而言只不过少了个昏庸糊涂的历史人物,但是于当时的朝臣却意味着,以后没了发号施令的老板,也没了国家机器之所以照常运转的原因,总结成一句话便是:国,不可一日无君。
怎么办呢?再推举一个皇帝出来吧。此人未必年长,也未必有撼动天下的力量,关键是血统要正,于是秦始皇的孙子(主流观点,有分歧,不做详解)子婴就走到了大众的视野里。《史记》记载:
立二世兄之子公子婴为秦王。
这“二世”指胡亥,“兄”是谁呢?很多人觉得是扶苏,但结果却未必,毕竟秦始皇有子23人,多数已不可考。
子婴这个人,或者我们称之为秦三世,之所以被大臣们推出来,未必只是因为他是秦始皇的孙子,通过史料的记载,此人颇有些头脑和气节。胡亥刚刚继位时,受到赵高的蛊惑准备处死蒙恬与蒙毅,子婴劝谏:妄改国家旧的权力格局,往往会走向灭亡,况蒙家世代忠良,处死他们就是给朝臣一个信号,中央不再信任大臣。
我们都知道,胡亥、赵高的得势,并非朝臣们拥戴的结果,而是有赖于秦始皇去世后沙丘平台的阴谋,当时人心大体还在扶苏等人一边儿。是故,可以推测,子婴能够继位理由起码有三:1,血统。2,他已具备了站出来说话的能力。3,政策方向是正确的。当然,除此以外,还有个核心目的:推出这么个人,与全勤朝野又心术不正的赵高抗衡。
那么最终抗衡成功了吗?一半一半吧。先来看看赵高是怎么反击的:
不要忘记,秦末六国贵族起兵,又有民间起义,各地动荡不堪。赵高提议,秦国已经没有了统一的能力,不如自降身份,回归“诸侯王”的时代。因而子婴不能称皇,只能称王。很快,便有消息称赵高与楚早有盟约。
那么我们不妨猜测,秦如果不再是天下之主,那么楚之讨伐还能不能称为反叛?秦若只是诸侯国,楚将秦吞并以后,其余五国还有没有借口共击之?
再来看看子婴这边儿。平心而论,子婴非常不容易,他登基以后所面对的局势可谓内忧外患。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众多外患里,若是外部政权(以国家的形式)讨伐,那么尚且可以派使臣和谈,而起义不同,他们谈无可谈,速度之快,月余席卷全国,子婴刚好面对的就是后者。
外部战事不能耽误,内部的肃清,就必须快速,不能周旋。因而子婴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对赵高:暗杀。不为别的,就是快。《史记》记载:
子婴躲在斋宫不出,赵高数次请出,不得。赵高轻敌大意,亲自前往,而被藏于斋宫的杀手刺杀。
然而凡事不会尽如人意,对于子婴而言,如同参与进一个搏命的闯关游戏:给他46天的时间,让他诛杀奸佞,重整朝局,克服外敌,四海统一。然而他的对手比他占据了太多的优势,是以子婴闯到第二局,就输了。而后,秦灭国除,身死命亡。
子婴带着家人和朝臣投降,不久后敌军闯入咸阳,火烧皇宫,子婴被杀。
后记:火烧咸阳宫是真的,大火烧了几天几夜,天都红了。可是在后世传说里,阿房宫付之一炬。后来历史考察证实,阿房宫根本没有建成,连城墙都没有呢,烧的还是咸阳宫。大概是,后人见到阿房宫没有建成的遗迹,以为是烧没的,然后利用诗文和传说把这俩给弄混了。
子婴为啥得不到认可呢?一是他的身份,没有考察清楚,是秦始皇儿子呢,还是孙子呢,还是弟弟呢?二是当时六国都反了,秦皇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三是他只做了46天秦王,太短太短,可能连登基仪式都未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