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桢:明朝第一任楚王,连汤和都要听他指挥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桢的故事,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1364年,朱元璋率领大军攻克了武昌。就在这时候,朱元璋第六个儿子朱桢出生。朱元璋双喜临门,喜出望外说:“等小子长大后,把武昌封给他。”

  朱元璋说到做到。1370年,朱元璋封朱桢为楚王。第二年,朱元璋派人在武昌大规模营建楚王府。经过8年兴建,楚王府竣工了,老百姓称之为“王城”。

  楚王府位于武昌高观山(今蛇山)的南麓,坐北朝南。楚王府在设计上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只是进行了缩小,相当于一个缩小版本的南京故宫。楚王府里有宫殿、宫室、堂库、宗庙等各类建筑800多间,此外还有亭台楼阁。

  为了保障楚王府的安全,楚王府的外围修筑了以石头为材料的城墙,高大坚固,共开4道城门。正门被叫作“镇楚门”,正面对着武昌城的保安门。老百姓则称“镇楚门”为“公衙门”。

image.png

  “镇楚门”3个字,显示了朱元璋派朱桢担任楚王的用途。朱元璋希望朱桢镇守楚地,将楚地作为拱卫京城南京的战略要地。如果有朝一日发生变动,朱桢及其后代可以率领大军,顺着长江而下,迅速地抵达南京勤王。

  楚王府东西宽约2里,南北长约4里,占地面积约6000亩。楚王府建好后,几乎相当于半个武昌。

  1381年,17岁的朱桢奉命就藩武昌,从京城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地方,从此扎根于此,繁衍生息。当时,武昌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城市,人烟不多。朱桢及其后代又在武昌筑起了一道全长约10公里的城墙,并在城墙上设了9座城门,分别是武胜门、汉阳门、平湖门、文昌门、望山门、保安门、中和门、宾阳门、忠孝门。这依然是仿照皇城的规格。

  正是朱桢及其后代的不断营建,使得武昌成为了湖北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所以人们称朱桢创建了武昌。

  朱桢在武昌生活了53个年头,留下了很多名胜古迹。当初,他远离父亲朱元璋,独自在武昌生活。为了表示不忘父亲恩情之意,他在位于武昌城南部的梅亭山上,立了一块分封楚王的御制碑,命名为“封建亭”。朱桢经常登上梅亭山,在封建亭里遥望京城。后来,人们称之为“楚望台”。

  清朝末年,湖北新军在楚望台修建了一个军火库,存放有数万支枪支和几百门大炮。1911年10月10日夜,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后,第一件事便是攻占了楚望台。

  众所周知,朱元璋子女众多,光是儿子就有26个。在这些子女中,朱桢显得较为优秀。《明史》夸他“天资英睿,有谋略,天性端重,幼而喜学”。朱桢到了武昌后,还多次率领军队外出,参加军事行动。

  1385年4月,贵州一带发生蛮族叛乱,朱桢率领信国公汤和、江夏侯周德兴前往平叛,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凯旋而归。当年6月,湖南又发生蛮族叛乱,朱桢再次出手,率领汤和平定了这次叛乱。

  汤和、周德兴都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开国名将,南征北战,什么场面没有见过?然而,他们在接受朱桢指挥时,都服服帖帖,这说明朱桢在军事指挥上还真是有“两把刷子”。不仅如此,汤和还专门告诉朱元璋,说朱桢“有谋略”。朱元璋很高兴啊,说“真是我的好孩子”。

image.png

  有人说,朱桢与汤和、周德兴一起作战,难免有沾光的嫌疑。那么,我们就说点朱桢单独领军作战的例子吧。

  1391年到1396年,湖南多地发生叛乱。朱桢3次独自领军出战,均取得了胜利。在那以后,湖北、湖南、贵州等地的叛乱逐渐少了。明朝的统治基础变得更加扎实。

  朱桢不但会打仗,还很有战略眼光。朱元璋去世后,建文帝继承皇位。建文帝采取削藩的政策,来削弱藩王手里的权力,激发了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朱棣大军南下,建文帝军队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按照当年朱元璋的安排,此时朱桢就应该挥师前往京师勤王。然而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采取明哲保身的做法。

  事实证明,朱桢的做法是正确的。没过多久,朱棣就率部攻进了京城,夺取了皇位,是为明成祖。明成祖朱棣与朱桢保持良好的关系,还让他担任宗人府宗正,这相当于朱家这个皇族的族长。此外,朱棣还多次称赞朱桢为“贤王”。

  朱桢目光长远,一再告诫子孙忠于朝廷。因此,终明朝200多年,尽管发生了众多变故,但楚王这一系始终承袭下去,直到1643年,张献忠攻陷武昌后,将末代楚王朱华奎沉入长江中淹死。屈指一算,楚王一系延续了273年,几乎贯穿了整个明朝。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