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在怎么说也开创出了仁宣之治 朱瞻基为什么还被人称为蛐蛐皇帝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瞻基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上,存在着众多的明君,也开拓过不少盛世。不过说起来明朝历史,辉煌的时期的确不多,“仁宣之治”便极为出名。之所以称作为盛世,正是因为当时明朝的国力非常强。从朱元璋农民一起打天下,深谙民间疾苦。到朱棣从建文那里把皇位抢过来,更是造福于百姓。以至于后面为宣德皇帝做了充足的铺垫。不过历史上朱瞻基也的确是一个具有争议的人物形象。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历代皇帝,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书法、木匠、权利等等,总有一项是他们的特殊爱好,不过爱好归爱好,在位的皇帝并没有因此而让国家沦丧。那么爱玩蛐蛐的朱瞻基,为什么会有历史上的“仁宣之治”呢?本文今天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一 、离奇的出生经历
从很早就得知,朱瞻基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皇帝。据说一天朱棣莫名其妙做了一个梦,梦到朱元璋对他说了一句话。《明史·本纪第九·宣宗》中记载道:“传世之孙,永世其昌。”这句话的含义并不浅,是大福之兆。醒来以后,孙子便降生了,这也就是后来的朱瞻基。可以说这个梦有极大作用,靖难之变与此有很大关系。朱棣对这个有福之孙自然是极为重视,便亲自挑选文臣去做他的老师。就连远征他也把爱孙带在身边,锻炼他在战场上的毅力。
为了培养他成为一个爱民的皇帝,朱棣也下了不少功夫,经常带他去往农家。不仅天资聪慧,他的武力在后代中也极为出众,所以极为受重视。后来他的父亲被封为皇太子,而他也是顺利成为了皇太孙。父亲身体虚弱,而他却生长得极好,健壮有力,能文能武。在一次与蒙古的战役中,因保护父亲朱高炽的安危,而受到了两个叔父的打压。毕竟受当时皇帝宠爱,父亲又是皇太子,两个叔父妒忌也是情有可原。这两位叔父,也并不是简单人物,名字为朱高煦和朱高燧。
二 、登基便为国事操劳
不过他的坚强仍旧抗了过来,顺利成为了皇太子,父亲也成为一代皇帝。众所周知,朱高炽极为多病,待朱瞻基赶到宫中便已过世,最后一面已错过。登基之时,便为二十六岁。如同他皇祖父一样,非常关心北方边境,也是教导有方。不过他父亲的去世,如今一直是谜团。传闻无非有两种,被两位叔父所害,第二种便是因病去世。坐上皇位以后,视他为仇人的两位叔父,也没有放弃计划。
在太子及大学士等人的帮助下,生擒了朱高煦。一位叔父就擒,另外一位在他的逼迫下自然也是顺利交出了兵权。十年的之间,便可以让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足以证明他的才能。叛乱收拾完,他便着手于去处理国家事务,进行改革。他有着非常优秀的团队,那便是“三杨”。利用内阁的力量,他把多年以来的贪腐现象完美进行解决。整治御史结构,安排郑和的西洋之行,整个国家都呈现着鼎盛的局面。在他在位没几年,头发就已雪白,并不像是一位三十岁的皇帝。
三、 与蛐蛐的未解之缘
在位时间仅十几年,就因病发而去世。明明是一位值得赞扬的圣君,他却遭受了很多人的吐槽,这是为何呢?正史中对于他的私生活并无太多记录,翻阅野史或文学作品,大家便可得知其缘由。吕毖的《明史小录》中记载:“帝酷好促织(蛐蛐)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
其大意是,他喜欢斗蛐蛐这件事,便想尽办法去民间寻找较为厉害的蛐蛐。人们争抢厉害的蛐蛐,自然也就值钱不少,可以说能卖个不错的价钱。正是这个行为,对民间有着不小的影响,让人民生活更为艰苦。对此,《聊斋志异》中也有记录:“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可见这位皇帝的爱好,已经深入大街小巷。
对于斗蛐蛐让百姓穷困潦倒的事情有着重点的描述,并且还加入了一些传奇色彩,后人自然非常信服。不过对此,很多人表现并不能影响他是明君的事实。也有人提出,之所以这些野史会留下来,也是有一些并不信服他的人,专门去鸡蛋里挑骨头。
仔细想想,他好像的确也没有太大的黑历史,除蛐蛐之外,基本都是佳话。仁政,且在重视人才方面,他都极为出色。仅拿“仁宣之治”来说,实在是一段佳话,功绩很是突出,被人称作是明君,也是极为合适。不过后人也喜谈野史,才会被众人称为“蛐蛐皇帝”,实在有接地气之感。
参考资料
1.《聊斋志异》
2.《明史小录》
3.《明史·本纪第九·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