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要杀刘伯温,他是怎么逃过一劫的?
今天为什么小编要说的就是刘伯温,明太祖朱重八的智囊。对于朱元璋大家都不陌生吧,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结束后了元朝的混乱统治,朱元璋拥有着很高的才能,无论是智慧还是治国才能与军事才能,可以说建立明朝朱元璋是白手起家,虽说是白手起家,这当然少不了他身边的那些兄弟和在战场上浴血拼杀的将士的功劳,所以说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就对那些开国功臣进行了奖赏。
在朱元璋的心里还是非常感激他们的,但是对这些人进行奖赏之后随后问题也就出现了这些仗着自己的功劳为所欲为,视王权法度于无物,对于这些事情朱元璋也看的非常明白,自己能忍就忍,毕竟他也不忍心对他的这些兄弟痛下杀手。刘伯温也叫刘基,和李善长、宋濂等齐名,算是明朝建立的一个大功臣,纵使是韬光养晦,也逃不过被朱元璋猜忌。
刘伯温和李善长矛盾较深,两人经常明争暗斗,但结果多是刘伯温占据下风,因为皇帝更支持李善长。刘伯温从小就非常聪明,在很小的年纪就考取了秀才,但是,在他那个年代,正是元朝混乱不堪的事情,虽然他当上了县令,但是与此同时,他也看到了百姓的困苦和元朝的腐败,心灰意冷之下他跟随朱元璋进行了反元的阵营。在朱元璋登基后,刘伯温是非常忠心于新的王朝的。
但是刘伯温做事情不是很懂得变通,总是惹的朱元璋非常的生气和愤怒。朱元璋一次两次还可以容忍刘伯温,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次数的增加,朱元璋就更加不喜欢刘伯温了,甚至于当时的皇后都察觉了皇帝的心思,于是去劝说朱元璋,但是朱元璋这个时候非常的生气,就以为是刘伯温串通皇后来帮他游说,于是更生气了。待到大明逐渐走入正轨之后。
朱元璋逐渐冷落这位帮助他打下天下的谋士,越看他越不顺眼,甚至想要除之而后快,刘伯温对此更加惶恐,多次提出辞官回乡的想法,都被拒绝。但是马皇后不能直接去跟朱元璋说不要杀死刘伯温。她想要让刘伯温脱离眼前的危机,对于聪明人来讲,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在心中泛起涟漪。马皇后派人给危难中的刘伯温一个大枣和一个桃子。刘伯温也非常清楚此时的处境非常危险,他在受到这样两样东西后知道马皇后告诉自己要“早逃”。
刘伯温也明白了马皇后的良苦用心。但是自己一逃就犯下不可回头的大错了,于是他就想了个办法。很快朱元璋命令他进宫商议事情,刘伯温知道自己必须要面对的。于是他故意拖了好久进宫,朱元璋见状很生气,问他迟到的理由。而刘伯温说,他在来的路上一直在想一个字,不知道怎样去写,冥思苦想都没有想出来。而他也成功的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就问他是什么字。
他说是“赦免”的“赦”,于是朱元璋就在他的手心里写了一遍写给他看。刘伯温就跪在朱元璋面前大呼,臣多谢皇上赦免臣的罪行,皇上万岁!朱元璋一听,既然金口一开,那就饶了他吧!于是刘伯温得救了!皇上所说的话,那就是君言,俗话说君无戏言,所以说他说出来的话句句都是有用的。就这样刘伯温因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躲过了一劫。
在此我们可以看出,古时候帝王的心思是非常难猜的,他们坐在了最高的位置,但是也失去了一颗相信其他人的心,并且由于他们往往掌握着其他人的命运,所以身边也很少有真心对他的人,可以说他们也是非常可怜的了。有人认为这是欺骗,可是如果没有尝试,就没有成功,如果他什么都不说,那他也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说有时候我们要懂得去变通。要勇于尝试,不要害怕被拒绝就放弃了尝试的机会没有尝试过,你永远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的。
所以想做什么就放心的去做,不要在乎结果,不要害怕尴尬。成功不是说你什么都不做,它就自动找上门来,成功之路必然是艰辛的。当时的刘伯温如果选择了逃跑,那么他的路只能是死路,但是聪明的他选择了搏一搏,于是用计谋让朱元璋饶了他一命,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各种的无奈,逃避永远不是最好的办法,能做的就是选择面对,也会出现转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