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放弃征服日本?期间发生了什么?
朱元璋为什么放弃征服日本?期间发生了什么?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从一介平民到开国皇帝,可谓传奇。可是为何在他登基后,却没有征服日本,是他不敢吗?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日本是我们的邻国,关于日本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现如今人们熟知的一种就是当年秦始皇的术士徐福在寻找长生不老药时,发现了日本,并且在日本幡然生息。这就是日本的起源,不过这种说法只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可。
在古时候的时候,日本被称之为倭国,早在唐朝时期,倭国就曾经派出了使者前往唐朝学习。从这之后,倭国吸取了中原文化,甚至是现如今的日本,也能够发现中国字,这仅仅是其中一点。中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非常深。
但是每次日本学习成功后,都会向自己的“老师”下手,典型的白眼狼。所以,历史上我们对日本也很反感,自从唐朝后,中国有多次出兵对日本出兵的记录。当然,有失败的,也有成功。
成功的大概有两次,一次是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伟大英明的唐太宗将唐朝治理的非常好,日本很向往,多次派遣遣唐使来学习,学习发达后的日本,开始傲娇了,变得目中无人。他们趁李世民去世之后,多次到朝鲜半岛挑衅,还伺机侵占当时的大唐帝国附属朝鲜半岛区域。
对于此,唐太宗忍无可忍,他派出大将刘仁轨率170艘战舰火速驰援邻国,最终在白江口发生大战,一举击败倭军。此战奠定了此后800年的东北亚格局。
第二次是在明朝中后期,明朝大将李如松指挥的露梁海之战。这是历史上著名以少胜多的战争,参照的朝鲜一方有李舜臣这个名将。反正最后保住了朝鲜半岛。
至于失败的次数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元朝时候,元朝第一次向日本进军是在1275年,地点选在最近的北九州地区。第一战发生日本与朝鲜半岛间的门户——对马岛。首先元军选择从朝鲜半岛的合浦悄然出击,不日就成功登陆对马岛并全歼岛上日军,占领对马岛。
1281年,忽必烈第二次下令东征日本,并派出约15万的军队,可谓当时最大规模的舰队了。但是,第二次出征似乎比第一次要艰难多了。当时元军选择兵分两路寻找登陆地点。
但是由于收到沿海镇守日军的强烈反抗,元军在寻找登陆地点就花费了太多时间。登陆后,又遭到日军陆军部队截击,当时日军的装备较第一次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元军伤亡不小,又时逢疫病,元军进度迟缓。
结果一拖再拖的元军在海上徘徊多日后,又遭遇强台风。并且,这一次元军的损失更加惨痛,仓促建造的粗陋舰队在强大的台风面前更是不堪一击,元军几乎全军覆灭,死亡之数过半,第二次出兵日本也因此宣布失败了。
所以,日本至今仍有“神风”之说。意思是,感谢神风的庇佑。
元朝之后,明朝建立,其实,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也想出兵日本的。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朱元璋为了彰显大国威严,曾经派使者去四周的小国家要求他们每年进贡,但唯独偏偏日本就不服气,听到和没听到一个样。不仅不臣服,还多次入侵明朝,在《明太祖实录》中,有多达44次的“倭寇入侵”事件,让朱元璋头疼不已。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朱元璋在彻查此案余党的时候,发现胡惟庸竟然和倭国有勾结,朱元璋勃然大怒,当时就定下攻打日本的决心,并让曹国公李文忠来主导整个攻打方案。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而且身经百战,有勇有谋,他知道打日本没那么简单,所以,他上书列举了攻打日本的种种弊端和风险,极力劝说朱元璋暂时不要攻打日本,要朱元璋冷静几天。
后来冷静的朱元璋搁浅了攻打日本的方案。那么,我们好奇的是,朱元璋放弃攻打日本的计划呢?
我们知道朱元璋是自唐朝以后,中国少有的雄才大略君王,他收复燕云十六州,赶走蒙元势力,对周边诸藩国更是毫不手软。而且日本还让朱元璋勃然大怒,按照朱元璋的个性,肯定要拿下日本才对,但面临嚣张的日本,朱元璋却踌躇了。
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公元1988年,日本公开了一位叫祖来高僧的三封遗书,这三封遗书揭示出当年这段历史真相。
祖来在朱元璋时期曾来到明朝。在中国的史书中,也有祖来的记载。洪武三年,朱元璋曾派遣使者出使日本,警告他们不要再为非作歹,否则大明对倭寇不客气。不过朱元璋对日本当时的国情并不了解。
其实,当时的日本由南北势力组成,北墙南弱,弱势的一方南朝的怀良亲王,意欲拉拢朱元璋帮助自己对付北朝的幕府势力,所以怀良亲王积极回应朱元璋,并且派了一位叫祖来的僧人带著贡品来到南京。
祖来的到来,让朱元璋很高兴,以为日本屈服了,不仅设宴款待祖来,还派遣八位僧侣护送祖来回到日本。殊不知,祖来所代表的怀良亲王,在当时并不掌权。但祖来在南京居住了一个多月,对明朝的情况了解颇多。
祖来的三封遗书,不仅介绍了中国对日本倭寇憎恶的态度,还提到了朱元璋可能会攻打日本,但面临几个困难:
一是明朝的军事实力确实远高于元朝,但对海战的驾驭程度,远低于日本的水平。而且如果长途跋涉出兵日本,还要建立庞大的舰队,极为劳民伤财。
二是明朝虽然在福建等地有海军,但连基本的海盗都无法彻底消灭,若想大举出海征讨日本,基本上不可能。
三是日本对中华不像蒙古那样具有威胁性,且日本资源匮乏,人力也不充裕,离中国又远,就算征伐成功了也对中华没有半点好处。
所以,想到此,朱元璋便放弃了出兵日本的想法。后来朱元璋还把日本列为了“不庭之国”,永远都不准日本来中国贸易,并且把这个写入了传给后世子孙万世不变的《皇明祖训》中。正是在这同一本《祖训》当中,日本还被列入了永不攻打的十五国之一。
还有人认为是刘伯温所劝解的原因。
话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倭寇对沿海地区的挑衅越来越频繁,倭患非常严重,沿海渔民不得安宁,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存,朱元璋一气之下,决定东征日本,彻底将这个弹丸小国抹掉。
于是决定前去询问刘伯温,原本兴致勃勃的去,以为刘伯温能给出什么好的方法,结果刘伯温说:“日本拥有大海的天险,冒然发动战争肯定会劳民伤财,东征会使明朝损失巨大;再者,日本地狭民多,他们又不通教化,就算用武力将他们征服,我们也根本同化不了这个民族,还有可能会遭到倭寇的反噬,这样得不偿失;最后即使日本发展壮大,他们也不能灭掉明朝,他们土地资源匮乏,这些倭寇也就是来掠夺一些资源。”
刘伯温的一席话,让朱元璋醍醐灌顶,刘伯温之后还解释说,现如今我们只要加强沿海地区的建设,防止倭寇侵犯渔民,现在明朝根基初稳,等到以后可以发展水师,抵抗倭寇自然不成问题。
就这样朱元璋放弃了东征日本,公元1387年彻底断绝了和日本的来往,并且将日本列为不可开化的国家之一,临死之前告诫子孙,不必为了这样一个弹丸小国劳民伤财、消耗国力,但是必须要加强防范。
其实这个说法不知道是真是假,至于刘伯温究竟有没有阻止朱元璋出征日本也无从知晓,如果刘伯温说的是对的,那确实也验证了,日本虽然后来发动侵华战争,但是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彻底占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