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收养了那么多义子,为什么没让沐英改姓朱?

  为什么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沐英,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1343年,一场大旱席卷了淮泗之地。农者耕于田,颗粒无所收。辛勤耘四季,遗尸满荒野。哀嚎遍地的土地上,那仅存的一点绿草,又被铺天盖地的蝗虫所吞噬。因为大旱,所以饿死;又因遗尸,引发瘟疫。年幼的朱元璋,眼睁睁地看着,父亲、母亲、大哥,一个个患病、一个个饿死……那一年,他失去了家,也出家了。

image.png沐英

  凤阳少了个放牛娃,皇觉寺多了个敲钟童。有时他在想,如此晨钟暮鼓,直至两鬓斑白,也是不错的人生。可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皇觉寺断粮了,朱元璋的童子梦也破灭了,他成了一个尊严换糊口的乞丐。再后来,如火如荼的红巾军起义,又多了个无名小卒。

  子兴奇其状貌,留为亲兵。战辄胜,遂妻以所抚马公女,即高皇后也。

  郭子兴的青睐,是朱元璋的人生转折点。他将养女马氏,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嫁给了朱元璋。他为朱取名元璋,字国瑞,号朱公子。朱元璋自此,成为了义军的后起之秀,迈出了逐鹿天下的步伐。

image.png

  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报慈母惊。 ——《增广贤文》

  打天下的人分两种:一种是世家大族用宗室,另一种是布衣白丁谈感情。前者如:秦始皇嬴政、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后者如:汉高祖刘邦、先主刘备、明太祖朱元璋。

  而谈感情,拉拢人心者:义子忠诚第一;兄弟之情第二;君臣之义第三。所以,有韩信身死长乐宫;张良闲云求安身;萧何自污以保命的事迹。

  可是,义子忠诚第一,又有一前提——义父无亲子,或亲子远强于义子。所以,为了保住孱弱的刘禅,刘备将骁勇的刘封,送上了断头台。

image.png

  古人养义子者,如:刘备之刘封、郭威之柴荣、李克用之“十三太保”、朱元璋之二十义子……论数量、论质量、论忠诚,朱元璋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太祖下滁州,得文辉,年十四,抚为己子,赐姓朱氏。太祖初起,多蓄义子。及长,命偕诸将分守诸路。

  朱元璋所收20多位义子,大多选自年幼的孤儿,由马皇后抚养成人。他们有李文忠、沐英、何文辉、朱文逊、朱文刚、道舍、马儿、真童、金刚奴、保儿、买驴、泼儿、王驸马等人。

  这些人,大多是孤儿,或是丧父幼童。饱受战乱之苦,亦受饥寒之迫,孑然于天地之间,而无所依附。马皇后视若亲子,嘘寒问暖,教他们读书习武,让他们沐浴母爱的温暖。

  沐英,字文英,定远人。少孤,从母避兵,母又死。太祖与孝慈皇后怜之,抚为子,从朱姓。

  沐英早年丧父,7岁丧母,一路乞讨流落濠州。半年的颠簸生涯,饥饿、兵乱、丧母之痛,使得这个孩子沉默寡言。还没有孩子的马皇后,将他当成自己孩子来养,教他读书、教他习字、教他做人。

  这个8岁的孩子,一点一点为马皇后的母爱所孵化。在他心中,他有两个母亲:一个母亲生他为人,一个母亲教他做人。

  府中机务繁积,英年少明敏,剖决无滞。后数称其才,帝亦器重之。

  受尽磨难的沐英,少年老成,才思敏捷,为朱元璋所器重。他没了父母,又有了父母,在马皇后的温言细语中,他学会了感恩。这样的孩子,并不止一个,沐英还有20多个兄弟。

image.png

  他们受义母抚育,为义父出力。朱文刚战死了、朱文逊战死了、金刚奴战死了……一个个兄弟,都倒在了路上,义父说:那条路通向中原,而他要逐鹿。

  周舍守镇江,文辉守宁国,马儿守婺州,柴舍、真童守处州,金刚奴守衢州,皆义子也。

  为了义父逐鹿中原,沐英的20多个兄弟,大半死于乱军之中,活着的都成了天下名将。他们中有“明初六公爵”之曹国公李文忠;永镇云南之沐英;天宁翼元帅何文辉;左副总兵徐司马……

  从大军征福建,破分水关,略崇安,别破闵溪十八寨,缚冯谷保。始命复姓。

  有一天,义父说:你们长大了,都恢复原来的姓氏吧!一个个活着的兄弟,有了新的姓名。沐英想起了,马皇后的抚育之恩,含泪说道:“朱英本就是您的儿子,是陛下和母后的大恩,沐浴在下长大成人的”。

  朱元璋心有触动,但想起太子朱标后,还是忍痛说道:“可你终究是朕的养子!既然你说沐浴朕的养育之恩,那你今后就叫沐英吧”!

  朱元璋的做法不可谓不高明:1.收养20多个孤儿,视如己出。这些义子为大明抛头颅、洒热血,大半死于疆场;2.将义子们都改回原姓,确保朱标的唯一继承权;3.划清君臣、父子界限,公私分明、以绝后患。

  正是朱元璋,狠心将所有义子,全部改回原姓。一个不准姓“朱”,才避免了如刘封一般的刀兵相见。朱元璋打击淮西勋贵,只有义子受牵连而死,从无刻意针对其中一人。

  朱元璋在义子问题上的决策,也换来了义子们的回报,沐英一脉为大明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image.png

  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呕血。

  高皇后病逝后,远在云南的沐英,如丧亲母,痛哭流涕、咳血不止。

  二十五年六月,闻皇太子薨,哭极哀。至是感疾,卒于镇,年四十八。

  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更是使沐英,痛丧发小兼君主。昔日的义子朱英,如今的云南一号大员,因感伤朱标之死,活生生地哭死了。

  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谥昭靖,侑享太庙。

  就连见惯生死的朱元璋,也为沐英的情谊所感动。追封其为黔宁王,许诺沐氏一脉,永镇云贵。沐英之后,为大明王朝,守边270年。

  先是李自成进京,崇祯身死社稷。而后清军入关,吴三桂甘为爪牙,南明危在旦夕。末代沐王府家主沐天波,追随永历帝朱由榔,逃入缅甸境内。

  缅甸起初以礼相待,但随着李定国,在外数万军力不断折损。缅甸国王莽白,以约见永历帝共饮咒水、永结兄弟之情为名。中途派兵3000,对南明小朝廷痛下杀手。

  沐天波见生变故,夺刀击杀缅兵9名,因寡不敌众而死。40多名大臣、300多位随从,全数遇难。永历帝朱由榔,为缅军所擒,后移交吴三桂。南明自此,再无反清之力,史称“咒水之难”。

  朱元璋将20多位义子,全部抚养成人,可却让他们复姓,不准1人姓“朱”,这正是他的智慧所在。从刘封之死,到“十三太保”,再无一人养子,如朱元璋高明。那豁达的胸襟下,令义子们感到的是发自内心的温暖——他们不是义父打天下的工具。

image.png

  所以,沐英会为朱标之死,而痛哭丧命。沐氏一脉,为大明守边270年,直至沐天波身死,为朱家流尽最后一滴血。朱元璋退出的一步,是人父的气度;是人间的温度;更是不朽的智慧。他尊重了义子的人格,所以义子们效之以死命,此为得失之道。

  权力是一时的,智慧是永恒的。中国历史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周朝之后,再无贵族,或者说人人都是贵族。我们失去了,一群拥有贵族身份的人;却产生了一片,可以传承智慧的净土。

  人人皆可为君子,人人皆可雄如龙,而其中关键就是——智慧。书本上的、书本外的、帝王将相的、平民百姓的,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根基。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