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戮开国功臣,为什么却独独放过刘伯温呢?
朱元璋在建立大明之后,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对开国功臣进行了一系列的残忍大清洗,很多功高盖主的元勋都被杀,但是刘伯温为何却能逃过一劫呢?
刘伯温是浙西南地区历史上最著名的高官,于元末的1311年出生于处州府青田县南田(今文成县境内)。他自幼聪颖异常,29岁考中进士,后辞官回故乡隐居。
刘伯温隐居青田期间,潜心著述,将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进行了一番总结,撰写了著名的《郁离子》一书。当时,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刘伯温独认可朱元璋所率领的红巾军最有希望代元而起。因此,1360年当朱元璋两次向刘伯温发出邀请后,刘伯温终于决定出山。
初次相见,刘伯温就向朱元璋献出了“时务十八策”,朱元璋兴奋不已,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师。他根据刘伯温的战略方针,先用诱敌之计大败陈友谅,又依计将张士诚的势力消灭,然后北上攻打元京师——大都(今北京)。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称帝,改元“洪武”。刘伯温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同时,为了表彰刘的特殊贡献,朱元璋还根据刘的请求,在全国普遍加税的大政策下,给其家乡青田县以特殊的优惠。当时,苏州每亩田要向政府缴粮9斗8升,而青田则须只缴纳4升。
相传洪武年间,一年久旱无雨,朱元璋斋戒求雨无果,大麻脸整天阴沉沉的。大臣们都胆战心惊,生怕惹祸。刘伯温观气识象,断定近期无雨,非开决河堤,放水救灾不可。见皇上终日闷闷不乐,刘遂趁机将家乡处州香菇进献,特命厨师做了一道“香菇盒”,“盒”的谐音为“河”,寓意开河救灾。太祖食之甚喜,不但悟出了刘伯温献盒之意,下令掘开河堤,放水救灾;还连连夸奖香菇为“山珍之冠,素中之王”,命令处州菇农年年朝贡。从此,香菇成了处州贡品,不但立时身价百倍,而且由于宫廷的需要,品种不断开发,产量不断提高。刘伯温为处州香菇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智者,刘伯温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因此,于洪武四年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回青田隐居起来。但回到家乡的刘伯温,仍被政敌胡惟庸所陷害。为表明心迹,刘不得不回京向朱元璋谢罪。洪武八年,朱元璋派使者护送重病缠身的刘伯温回青田老家。回家不久,内心忧郁不已的刘伯温便离开人世,终年65岁。
刘伯温死后5年,胡惟庸垮台;又过了10年,刘伯温的冤案被平反,朱元璋还赐给刘氏家族金书铁券,凭券可免家族犯死罪者一次死刑。明武宗追封刘伯温为太师,谥号文成。1946年12月,国民政府割瑞安、青田、泰顺三县边区农村设置新县文成,文成是浙江省唯一以名人谥号为县名的县份。